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康復 > 行為矯正 > 瀏覽文章

行為問題分析

2006/8/21 10:27:14 來源:不詳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孤獨癥兒童家庭訓練現存問題分析

一,以"醫"代教,以為醫藥是解決問題唯一途徑,存而造成家庭訓練流于形式:
其表現為某些家長對通過教育能夠使孤獨癥兒童良性發展這點存在疑慮,對教育康復缺乏信心.從家長這一心態分析,我認為這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才能使孤獨癥兒童康復,怎樣做才算是真正幫助他們.對孤獨癥兒童,只是表面的認識,而缺乏對其本質的認識.其實孤獨癥兒童的最大障礙,包括語言交流障礙.他們常常沉浸在封閉的自我世界里,究起原因是其缺乏或者說是沒有與外界效的能力.而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幫助他們建立這種能力,使們們從自我世界中走到現實生活中來.當然我們不排除隨著醫學的發展,藥物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一種醫療手段能夠代替教育訓練的作用.這正如從所周知的"狼孩"例子,雖然其有健全的軀體,但由于沒有人類的教育環境因此她只能像狼一樣嚎叫,最終能發出的有限的語言,不定期是由于教育的用用產生的.

因此可以這樣說,對孤獨癥兒童的幫助應以教育為主,藥物為輔.

二,訓練內容單一,單純強調語言訓練,忽視其他輔助訓練,乃是家長們的又一個誤區.

有的家長認為"只要孩子會說話了,一切就都好了",顯然這是一種誤區,因為會說話并不等于交流.就我們所遇見的孤獨癥兒童有許多都會說話,甚至有的還能背很多唐詩,但卻無法與外界正常交流,這能算是真正會說話嗎

從理論上講:言語發育障礙是孤獨癥兒童的主要癥狀之一,但其實實質是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因此只有首先促進大腦思維的發展,才能促進言語的發展.從理論上講,語言人類交際的工具,如果人的言語起不到交際的作用,那么言語本身也就推動了其存在的意義,氫,我在本文特別提出不能片面強調孤獨癥兒童的語言訓練,不能以為會說話而單一訓練語言,而應以提高思維水平為目的,采取不僅是語言的訓練,還包括認識能力,感覺運動等綜合訓練的方法.我認為這樣做比單純強調一種訓練其效果要好的多,因為綜合訓練會更好的促進大腦的發育,而大腦的發育才是真正促進語言發展的根本.

三,訓練目不暇接與手段混淆

有的家長在家庭訓練中存在著為了訓練而訓練的現象,錯誤的理解為訓練的目的就是完成訓練內容本身,造成目的手段混淆.這樣做的后果一是為達到目的而采用的訓練手段必然單一;二是無形中把一天的生活內容和時間劃分為訓練和非訓練兩大類,沒有將家庭訓練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從而影響訓練效果.其實訓練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孩子建立社會交往能力,這其中包括社會適應能力和用語交流的能力等,而我們現在所進行的一切訓練都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面開展的.換言之,一切有助于實現這一目的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我們應該運用的.可是據我所知,有部分家長在他們對孩子的家庭訓練中,卻存在為了訓練而訓練的現象.即不是從手段到目的,而是從手段到手段.比如以訓練排球為例,他們認為排球的目的就是為了學會排球,從面產生了這們一個結果,即打排球是為訓練時間,不打排球是為非訓練時間,只視排球這一活動是訓練內容,而視排球外的其他活動為非訓練內容.這們做所達到的結果實際上只是事倍功半,其原因就在于他們把手段與目的混淆了.而正確的做法應是以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手眼協調能力及在此活動中孩子對他人指令的理解與配合,通過排球活動來達到此目的.即排球只是此時的訓練手段,同時充分利用排球以外的時間,在日常生活中尋找訓練手段和機會,共同為實現上述目的而進行訓練.教育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把訓練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去,才能促使訓練早出成果,以真正達到訓練之目的.

四,對強化手段缺乏正確的認識,故而不能正確運用從而使強化手段失去實際意義.

就這個問題在家長中普遍存在三種傾向,其一是以為強化手段(如食物強化)僅是哄騙孩子的方法.即孩子一哭就馬上給予食物,使其不哭,久而久這造成的后果是使孩子把哭作為獲得食物的信號,從而養成不良習慣;其二是認為食物強化只能用于訓練動物不能訓練孤獨癥兒童;其三單純運用

食物強化,忽視其他強化手段.家長們的這三種傾向正說明他們誤解了強化訓練的真正目的,更有的家長將"強化"與"強近"相混淆.

那么強化訓練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呢

我們說強化的目的是幫助孤獨癥兒童建立正確的行為習慣.因為人的行為產生與消失是建立在對它的"出現"的態度上的.當某一操作活動發生后,及時給予正強化(獎勵),行為出現次數會增多;反之,給予負強化,行為出現次數就會減少,甚至消失.強化手段包括食物強化,語言強化,動作,表情強化及其他社會強化手段.

具體做法是當正確行為出現后及時給予獎勵,如給他最喜歡吃的食物或滿足他的其他的合理要求等,并伴隨語言的鼓勵.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偶然出現的正確行為經過我次強化化成經常性的行為,從而正確行為習慣由此建立起來.當正確的行為經過多次強化成為經常性的行為.從而正確行為習慣由此建立起來.當正確的行為沒有出現或錯誤的行為出現時一定不能給予食物等強化,必要時要給予懲罰(例如:移走強化物).久而久之,錯誤的行為不被強化逐漸減少,以至消失,有時會發生孩子由于沒有出現正確行為而沒有獲行正強化時愈加哭鬧,發脾氣,這是他們要挾家長的手段,如果家長就此妥協(如給他食品或擁抱,哄他),強化的實際上就成為嗇孩子不良行為習慣的東西,即適行其反.而習慣形成以后再糾正就困難.另外家長要特別注意的是給予強化一定要及時,一般是正確行為出現后秒以內,以利于條件反射的建立,并且一定要實現,不能追加要求(如:你再做一次……),否則強化就失去作用.

對于孤獨癥兒童來說具體運用那種強化手段要依據兒童的具體情況而定,家長要注意觀察,選擇對自己孩子最大行這有效的手段來加以運用.而對于能力很低的孩子,當食物作為一右以誘發其學習欲望手段時,食物強化是直接有效的方法.但孤獨癥兒童的食物強化與馬戲團訓練動物有本質不同.動物訓練是建立在滿足基本生理需求的條件反射基礎上,而且永遠停留在這個水平.而對于孤獨癥兒童來說食物強化是最低級手段,要逐漸向語言強化過渡使孩子能夠理解成人的語言,學會約束自己,配合他們人.我們采用強化手段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擺脫強化,使正確行為習慣建立起來.因此說家長在訓練時要特別注意,不能認為食物強化有效,就單一運用食物強化.要同時伴隨語言等強化方式,要記住永遠不能脫離語言.運用食物強化時也不能使孩子過于依賴食物,要隨著孩子能力的提高,逐步減少食物強化的次數,以至擺脫食物強化,代之以語言.

從以上現象說明家長不僅需要獲得有關孤獨癥兒童教育訓練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家長在教育觀念上須避免進入誤區.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呼吁全社會重視孤獨癥兒童的家庭訓練,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提供有關的專業知識與方法,以期使家庭訓練走上正軌,同時使孤獨癥兒童教育形式在家庭,孤獨癥康復教育機構,社會三方面有機配合,進入良性教育循環的系統.可以這樣說,對孤獨癥兒童的康復教育訓練是涉及到諸多領域的系統工程,為了使這個系統工程真正運轉起來,讓我們從事孤獨癥康復事業的人們攜起手來,共同不懈努力吧!

本文闡述的是孤獨癥兒童早期訓練中往往容易被人忽視,卻是直接影響訓練效果的核心問題.如果患兒家長在為孩子尋求康復途徑的時候,不能走出誤區,排除盲點,則只能是有良好的愿望而無良好的效果.愛心園衷心的祝愿各位家長能更多的了解孤獨癥的知識,從而更好的幫助我們這些可愛的孩子.

愛心園教研室

0% (0)
0% (10)

下一篇: 智力發育遲緩兒童行為習慣的矯正 上一篇: 幼兒早晨睡懶覺怎么辦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行為問題分析]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