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新的研究表明,多種營養物質,包括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維生素等,進入血液后幾乎立刻對腦細胞產生影響,使心理過程發生快速變化,而且有可能對遠期行為也產生廣泛影響。國際著名營養學家,加拿大生物醫學聯合會主席安德森指出,在過去幾十年的營養研究中,最令人振奮的一個進展就是證明了腦功能受膳食及血液中的神經遞質前體物質的影響,膳食質量影響腦功能狀態,導致人們有可能對膳食及藥物治療腦功能障礙進行研究。
據中國軍事醫學科學業院四所營養教研室程義勇研究員介紹,在腦細胞和神經自制的發育階段,有賴于各種營養素為其提供充足的能量和材料。幾乎所有的必需營養素在認知發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些營養素包括:1.碳水化合物2.脂類3.蛋白質和氨基酸4.微量元素5.維生素。這些營養素對兒童認知發育的有兩方面作用,一是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及構成。在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腦細胞的平均增殖速度可達每分鐘數10萬個。在這個階段如果得不到充分的營養供應,就可能引起神經細胞分裂減慢,細胞數量減少;或者使神經元的增大和成熟減緩,細胞平均體積減小。
二是促進情感和認知行為的發展。人類的情感和認知行為是逐漸發展而成的,在發展中受到生理成熟與學習兩個因素的影響,幼兒期情感和認知行為的發展,受生理成熟的支配較大,機體營養狀況對于這個時期的情感和認知行為具有重要影響作用。
在許多國家,兒童營養狀況的改善比較緩慢,營養不良兒童的比例仍然較高,這不僅嚴重影響了兒童的身體發育,還影響了兒童認知功能的發育。這些兒童在發育期內,總的智力水平明顯低于同齡兒童水平,同時伴有行為缺陷。心理表現為認識能力欠缺,高級情感產生晚,是非界線模糊,意志薄弱,語言表達能力差,運動機能系統有明顯障礙。這些我們稱之為精神發育遲緩。營養缺乏和不平衡都可能使處于發育期的兒童產生智力損害。
程義勇特別強調,值得注意的是,少年兒童的營養不良經常是多種營養素的同時缺乏,所以應重視綜合性營養不良的影響,例如蛋白質能量缺乏及多種微量營養素缺乏。大多數兒童沒有表現明顯營養缺乏癥狀,但在學習負重,精神壓力大的情況下,也應適當補充微量營養素,以使其身體狀況能夠適應更強的應激能力。
研究證明,補充微量營養元素使少年兒童的注意力、精確度、學習成績等認知能力得到顯著提高,特別是在非語言智商方面的改善更為突出。(彭蕓/整理)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