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重要工具,語言障礙是指個人的語言理解能力或表達能力與同齡兒童相比較,有顯著的偏異現象而造成交流困難。語言障礙一般有構音異常、語言流暢度異常、聲音異常及語言發展異常等幾類。對于語言障礙兒童,應該采取適宜的措施,糾正其語言障礙,這就是語言矯治。由于學齡前階段在語言獲得中的特殊作用,學齡前兒童語言障礙及矯治尤其得到研究者的重視。語言障礙研究在西方國家已有六七十年的歷史,在語言障礙的成因、診斷、評量、特征及各種類型的矯治方法等方面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研究成果。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中央教科所、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為基地,開始從不同角度開展對語言障礙的一系列研究,如學前兒童語言學習障礙研究(陳云英、王書荃,1994-1995),聽力損傷兒童語言康復(周兢、李紹珠等,1993-1994)等,但總的來說,我國語言障礙包括學齡前兒童語言障礙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
近年來,在整個特殊教育“回歸主流”的潮流中,語言障礙尤其是輕度語言障礙兒童越來越多的被安置在一體化狀態下進行矯治,研究者們致力于探索在普通教育機構中如何進行兒童語言矯治。此外,隨著語言學研究的深入及教育媒體的發展,人們開始研究新的矯治手段,如多媒體在語言矯治中的運用等。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