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脫敏療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稱交互抑制法,利用這種方法主要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癥焦慮的情境,并通過心理的放松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神經癥焦慮習慣的目的。系統脫敏療法是由美國學者沃爾帕創立和發展的。沃爾帕認為,人和動物的肌肉放松狀態與焦慮情緒狀態,是一種對抗過程,一種狀態的出現必然會對另一種狀態起抑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狀態下的肌體,各種生理生化反應指標,如呼吸、心率、血壓、肌電、皮電等生理反應指標,都會表現出同焦慮狀態下完全相反的變化。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而且,能夠與焦慮狀態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應不僅是肌肉放松,即使進食活動也能抑制焦慮反應。根據這一原理,在心理治療時便應從能引起個體較低程度的焦慮或恐怖反應的刺激物開始進行治療。一旦某個刺激不會再引起求治者焦慮和恐怖反應時,施治者便可向處于放松狀態的求治者呈現另一個比前一刺激略強一點的刺激。如果一個刺激所引起的焦慮或恐怖狀態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圍之內,經過多次反復的呈現,他便不再會對該刺激感到焦慮和恐怖,治療目標也就達到了。這就是系統脫敏療法的治療原理。
類似系統脫敏療法的心理治療方法在中國古代也有運用。據《儒門事親》載:王德新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樓上住宿,夜逢盜賊燒房子,因受驚而墮下床來。自此以后,每聽到聲響,便會受驚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躡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聲響,逾年不愈。醫師戴人診斷后既讓二侍女執其兩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張小桌幾。戴人說:“娘子,請看這木頭!”便猛擊桌,其婦大驚。戴人說:“我用木頭擊桌,有何可驚呢?”婦人嚇后稍顯安定,戴人又擊桌,驚已顯然減緩。又過一會兒,連擊三五次,又用木杖擊門,又暗中令人擊背后的窗子。婦人慢慢從驚恐中平定下來。晚上又叫擊其臥房的門窗,接連數日,從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雖聽雷鳴也不驚恐了。
采用系統脫敏療法進行治療應包括三個步驟:
?。ǎ保┙⒖植阑蚪箲]的等級層次,這是進行系統脫敏療法的依據和主攻主向;
?。ǎ玻┻M行放松訓練;
?。ǎ常┮笄笾握咴诜潘傻那闆r下,按某一恐怖或焦慮的等級層次進行脫敏治療。
?。保⒖植阑蚪箲]的等級層次。這一步包含兩項內容:
?。ǎ保┱页鏊惺骨笾握吒械娇植阑蚪箲]的事件,并報告出對每一事件他感到恐怖或焦慮的主觀程度,這種主觀程度可用主觀感覺尺度來度量。這種尺度為0~100,一般分為10個等級,單位為sud,如圖(恐懼的主觀度量尺度):
?。ǎ玻⑶笾握邎蟾娉龅目植阑蚪箲]事件按等級程度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表3—1是一位害怕考試的學生的主觀等級的最后排列示例。
一個害怕考試的學生害怕的等級層次
以上兩步工作也可作為作業由求治者自己獨自去做,但再次治療時,施治者一定要認真檢查,注意等級排列的情況。
?。玻潘捎柧?。一般需要6—10次練習,每次歷時半小時,每天1至2次,以達到全身肌肉能夠迅速進入松馳狀態為合格。
?。常謽O脫敏練習。在完成以上兩項工作之后,即進入系統脫敏練習。系統脫敏在求治者完全放松的狀態下進行,這一過程分為三個步驟進行:
?。ǎ保┓潘?。具體放松方法與技術參見本章“放松療法”。
?。ǎ玻┫胂竺撁粲柧?。由施治者做口頭描述,并要求對方在能清楚地想象此事時,便伸出一個手指頭來表示。然后,讓求治者保持這一想象中的場景30秒鐘左右。想象訓練一般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想象要求生動逼真,像演員一樣進入角色,不允許有回避停止行為產生,一般忍耐一小時左右視為有效。實在無法忍耐而出現嚴重恐懼時,采用放松療法對抗,直到達到最高級的恐怖事件的情景也不出現驚恐反應或反應輕微而能忍耐為止。一次想象訓練不超過4個等級,如果在某一級訓練中仍出現較強的情緒反應,則應降級重新訓練,直至完全適度。
?。ǎ常嵉剡m應訓練。這是治療的關鍵步驟,也是從最低級到最高級,逐級訓練,以達到心理適應。一般均重復多次,直到情緒反應完全消除,方進入下一等級。每周治療1至2次,每次30分鐘左右。比如對一個過份害怕貓的人,在治療中,便先讓她看貓的照片,談貓的事情;等到看慣了,不害怕了,再讓她接觸形象逼真的玩具貓,再讓她靠近籠子里的貓,接著慢慢伸手去摸,最后去抱貓,逐漸除去怕貓的情感反應。 什么是系統脫敏療法?
這是沃爾普在五十年代末期發展起來的一種行為療法。他認為神經癥的起因是在焦慮情境中原來不引起焦慮的中性刺激與焦慮反應多次結合而成為較為牢固的焦慮刺激,產生異常的焦慮情緒或緊張行為?,F在將焦慮刺激與焦慮反應不相容的另一種反應例如松弛反應多次結合,這兩種反應的反應是相互抑制的,于是就逐漸消弱了原來的焦慮刺激與焦慮反應之間的聯系,逐步減輕對焦慮刺激的敏感性,因而這一療法被稱為系統脫敏療法。
有些神經癥病人雖然認識到了自己的病因,也有了改變自己病態行為的決心,但是作起來卻很困難,不知怎樣做才能真正擺脫這些癥狀,為此還需要學會采取一些行動來制服它們。因而系統脫敏療法對有明顯環境因素引起的某些恐怖癥、強迫癥特別有效。具體作法如下:
1.首先要病人學會放松。放松訓練方法。根據病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放松訓練。一般應用肌肉放松訓練的方法來對抗恐懼癥中的焦慮情緒。訓練時要求病人首先學會體驗肌肉緊張與肌肉松弛間感覺上的差別,以便能主動掌握松弛過程,然后根據指導語進行全身各部分肌肉先緊張后松弛的訓練,直至能主動自如地放松全身的肌肉。
2.將引起病人焦慮反應的具體情景按焦慮層次順序排列。例如某一大公司的推銷員經常乘飛機來往于國內外各大城市,由于近來飛機失事較多而對乘坐飛機產生了恐怖,患了乘機空怖癥,每逢要乘機外出就表現嚴重的焦慮?,F將病人的焦慮從可以引起最輕的焦慮到引起最強烈的恐懼情景按層次順序排列如下:
?。ㄒ唬┏似嚾C場,看到一前往機場方向的大指路牌。(二)來到民航候機場大門口。(三)進入候機大廳。(四)辦理去某地航班的登機手續。(五)進入安全檢查口。(六)隊進入機場檢票大門口。(七)登上飛機的樓梯(八)進入飛機艙內。(九)坐上靠窗口的座位從窗口望見機翼與機場。(十)飛機開始啟動進入跑道。(十一)飛機升空,望見地面房屋逐漸變小遠離自己。(十二)飛機進入天空白云之中。將上述情景制成幻燈片,按順序放在幻燈機內。
3.令病人坐在舒適的靠背椅子上,并使自己全身肌肉放松。對面墻上掛一銀幕,病人手握幻燈機開關,先放映第一張幻燈片,令病人注視并進行放松訓練。如果這一情景不再引起焦慮,也就是在肌肉處于松弛狀態,即轉入注視第二張幻燈片,依次訓練,循序漸進。當看到某一張幻燈片,例如第(七)張,登上飛機樓梯時突然感到焦慮恐慌,肌肉緊張,則可退回到第(六)張紀燈片,重新進行肌肉放松。確信看到第(六)張入機場檢票口大門的情景已無焦慮,再重放第(七)張,依次反復直至看到登上飛機樓梯時不再焦慮,肌肉放松,再注視下一層次的幻燈片。如病人通過了全部情景,不再出現焦慮,肌肉處于松弛狀態,即可以從模擬情境向現實情境中轉移,即陪伴病人乘車去機場,在現場中重復上述情景。一般說來在模擬情景中能夠做到全身處于松弛狀態,不再出現焦慮情緒,則絕大多數病人也能成功地在現實情景中作到,這時治療即告完成。如果未將焦慮層次制成幻燈片,可要病人記住焦慮層次,或由治療者按順序下指令,要病人按指令想像這一焦慮情景,如果在想像時肌肉保持松弛,未曾引起焦慮,則要病人進行高一層次的焦慮情景的想象。運用想像法進行系統脫敏可同樣奏效。 系統脫敏法的理論基礎是什么?
系統脫敏療法的理論基礎是學習理論,即經典的條件反射與操作條件反射。華生(1920)通過條件反射實驗成功地使得11個月的嬰兒艾伯特對大白鼠產生了恐怖癥。并提出了條件性恐怖(如艾伯特的恐怖行為)的減輕和消除辦法,認為有四種可能的策略來克服這種條件反射:(1)通過實驗性消退方法;(2)通過在引起恐懼的客體周圍進行“建設性”活動的方法;(3)在感到恐懼的客體存在的條件下,通過給兒童吃糖的方式“重建反射”;(4)在恐懼客體存在時刺激催情帶的方法。1924年他提出了一個能減輕或消除條件性恐怖的最有效辦法—“去條件化技術”,即在恐怖物體出現的同時伴隨產生一個愉快事情使之發生競爭反應。瓊斯(1924)采用去條件化技術成功地治療一名3歲兒童彼特的動物恐怖癥(他恐怖兔子、老鼠等多種物體)。瓊斯的方法是給小兒吃東西時,將放著兔子的籠子逐漸移近,然后把籠子放到小兒坐位旁的桌子上,隨著耐受性增大,最后彼特能夠撫摸和抱著兔子而沒有一絲恐懼,與此同時他也逐步消除了對棉花、毛皮大衣、羽毛和老鼠的恐怖。
1958年,沃爾帕醫生根據他的一系列實驗結果提出了交互抑制理論。他將一只餓貓置于籠中,當食物出現它將取食時,突然強烈電擊,多次實驗后,不但貓出現強烈恐懼反應,拒食出現的食物,而且對貓籠和實驗室環境亦引起恐懼反應,形成了貓的實驗性神經癥。每當食物出現時,貓既有因饑餓要取食的反應,又有怕電擊而退避的反應,前者為正常反應,后者為反常反應。然后他試予治療,先在原來實驗的條件之外給貓以食物,此時只有因餓而進食的正常反應,雖然仍有輕度恐懼反常反應,但因進食的正常動機強烈,使正常反應抑制了反常反應。此后,逐步將進食移到原來的實驗環境,只要不再電擊,貓終能在原來恐怖的環境中進食而恐懼反應消失。他認為運用反應競爭方法同樣可以治療人的恐怖癥,即人為引起與恐懼相矛盾的情緒反應(如放松、安靜)時通過逐步遞增引起恐怖的情境,增加耐受性,從而逐漸消除恐懼反應,此即所謂“系統脫敏療法”。追本溯源,他的這一理論假設及原理早在20年代初期便已具雛形。
由于在系統脫敏治療過程中,醫師的鼓勵、贊許對病人的操作訓練起著強化作用,使病人在恐怖情境下仍保持放松,不再引起焦慮,這樣,恐怖行為就會自然消退。換句話講,治療醫師有步驟地讓病人在放松狀態下想像以前曾引起他恐怖和回避的情境,逐步增加其耐受程度;由于處于放松狀態,病人一般不會出現回避行為,并且能直接體驗到平靜和放松的情緒,因而原先恐怖反應的強化因素被消除,這樣經過反復多次以后,病人的與焦慮和回避行為就會逐步減退和削弱。
因此,系統脫敏療法不僅以經典條件反射學習理論為基礎,而且也融合了操作條件反射的部分理論—即斯金納的正性強化和自然消退原則。(徐俊冕 季建林撰 劉協和審) 心理治療手冊 系統脫敏法有哪些變式?
系統脫敏法是一種最常用的行為治療方法,它應用“抗條件作用”原理以解除病人的與焦慮有聯系的神經癥等行為問題。系統脫敏法的基本原則是交互抑制,即在引發焦慮的刺激物出現的同時讓病人作出抑制焦慮的反應,這種反應就會削弱、最終切斷刺激物同焦慮反應間的聯系。 系統脫敏法的產生是與沃爾帕(1958)的工作分不開的。雖然在他的關于貓的實驗研究中讓貓暴露于它所害怕的真實生活情境,但臨床中經常采用的系統脫敏法卻是讓病人邊想象令他害怕的事物邊放松全身。之所以如此,主要有兩個理由:其一,臨床工作限于條件不可能陪同每位病人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去脫敏。其二,病人所害怕的某些情境或事物不可能被展示出來,如害怕親人會死去。一般將想象(恐懼的事物)與(抑制焦慮的)放松反應的結合,看作是經典的系統脫敏法。這種經典的脫敏法的主要缺點是治療者難以對病人的想象活動實施有效的控制。因此,人們又在此基礎上作了一些改進,產生了一些變式。系統脫敏法的變式主要有:
(1)快速脫敏法,或稱真實生活脫敏法此法的主要特點是用造成恐懼反應的實際刺激物代替 對它的想象;治療者陪伴著病人通過一系列令病人感到恐懼的情景,直到抵達原先最害怕的情景而不再緊張為止。這種方法比較適用于廣場恐怖癥和社交恐怖癥病人。例如,對于一個害怕擁擠和同生人接觸的恐怖癥病人,可以讓他在治療者的陪同下于清晨外面人少時乘車到鬧市區去。到達后先讓病人在車內坐幾分鐘,如果不感焦慮,可鼓勵他下車到商店門口走走……直到病人敢于進人擁擠的商店購物而無焦慮反應止。
(2)接觸脫敏法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特殊物體恐怖癥,例如對蛇和蜘蛛的恐怖癥。接觸脫敏法也采用按焦慮層次進行的真實生活暴露方法,與其它脫敏方法的不同之處是增加了兩項技術—示范和接觸。讓病人首先觀看治療者或其他人處理引起病人恐懼的情境或東西,而后讓病人一步一步地照著做。如果病人害怕的是一種東西,如蛇,那就讓病人觀看過治療者觸摸、拿起和放下蛇的示范后,先從事一些與接近、觸摸蛇有關的一些活動,而后逐漸接近蛇、觸摸它,直到敢于拿起它而無緊張感為止。
(3)自動化脫敏法根據同病人的一系列交談的結果,治療者將所識別出的病人的焦慮情境(如喧鬧嘈雜的聲音、擁擠的人群或爬行中的蛇)錄音、錄像,而后利用這些制備好了的錄音、錄像對病人進行治療。這種方法的突出優點是,①病人可以在家里獨立使用,而不必花費治療者太多的時間;②病人可以依自己的情況自己決定脫敏的速度和進度,這有助于減少脫敏治療中的一些不良反應;③錄言和錄像中可加入治療者的指導和有關的治愈范例,從而也可起到指導與示范作用。
自動化脫敏法可用于對即將接受接觸脫敏、快速脫敏和沖擊治療的病人的準備中,也可以作為其它脫敏法的一個補充,在其它脫敏治療的間歇期作為一種家庭作業而采用。此外,對于非恐怖癥患者,例如對即將到來的臨床檢查和治療而感到有些緊張不安的病人,自動化脫敏法也可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4)情緒性意象法這個方法由拉扎拉斯(1962)等最先提出。這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形象化的描述,誘發病人興奮、驕傲和歡樂等積極的情緒情感活動。這些積極的情緒情感活動顯然與由恐懼刺激物所引起的焦慮反應互不相容,從而就可以逐漸抑制和消除恐懼的心理。據報道,情緒性意象法最適用于兒童病人。 (梁寶勇撰 張伯源審) 心理治療手冊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