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康復 > 社會交往 > 瀏覽文章

語言與交往能力訓練

2007/10/11 11:28:20 來源:靖江市特殊兒童康復訓練基地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語言是思維的手段,是與人交往的工具,對于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小孩來說極為重要,弱智兒童絕大多數都有語言障礙,因此康復訓練中,語言訓練占極其重要的位置。

  咿呀學語的階段

  這時期的嬰兒語言發育處于說話萌芽階段,開始咿呀學語。明顯地增加了不同音節的連續發音,發出的音調也常變換,聽起來更接近正式說話,只是這種發音還沒有意義。這階段發出的音近似詞增多,而且開始能模仿發音,如 “燈”、“帽”等。會正確地叫出“爸爸、媽媽”,看見圖畫上的人物會叫“妹妹”和“姨”等,大約能說出4—6個字。還會用一定的聲音來表示一定的意思,如要成人撿掉在地上的玩具時,會發“哎哎”和“嗯嗯”的音。這時期嬰兒理解的字遠比說出的多,大約能聽懂20個字左右,在成人語言的指導下,他會表演拍手、搖頭、再見、歡迎等的嬰兒游戲,能把詞音和具體的事物聯系起來,如果問“燈呢?”,嬰兒就會去看燈,但這反應往往同某一盞具體的燈聯系起來,其他的燈都不能引起嬰兒的反應。還會根據成人的要求指出鞋、眼、鼻等l—2個部位。

  這時期的嬰兒雖能模仿發音,而且所發的音開始與一定的具體意義相聯系,但這種聯系是極為有限的,這時嬰兒的發音也還不確切,不清楚,要靠成人去猜才能懂。這時嬰兒所能聽懂的詞是很少,如沒有物體或動作的伴隨,詞的指示往往無效。在這階段,如認為兒童不懂話,不會說話而不和他說話,則常會造成兒童言語發展的遲緩。反之,如能注意多和嬰兒說話,使兒童每次感知某物體或某動作時都聽到成人說出關于這個事物 (或動作)的詞,在他們大腦里就會逐步建立起關于這個事物(或動作)的形象和詞之間的暫時聯系,從而促進嬰兒言語的發展。

  言語能力訓練(2個月)

  ○模仿面部動作  在寶寶情緒很好、很穩定的時候摟抱他,并在他面前經常張口、吐舌或做多種表情,使寶寶逐漸會模仿面部動作或微笑。

  ○引逗發音發笑  用親切溫柔的聲音,面對著寶寶,使他能看得見口型,試著對他發單個韻母a(啊) 、o(喔)、u( 嗚)、e(鵝)的音,逗著孩子笑一笑,玩一會兒,以刺激他發出聲音??鞓非榫w是發音的動力。在孩子精神愉快狀態下,拿一些帶響、能動、鮮紅色的玩具,邊搖晃邊逗他玩,或與他說話,或用手胳肢胸脯,他將報以愉快的應答——微笑。

  言語能力訓練(3個月)

  ○能找聲源  拿一個撥浪鼓,在距離孩子前方30厘米處搖動,當孩子注意到鼓響時,對孩子說:“寶寶,看撥浪鼓在這兒!”讓寶寶的眼睛盯著鼓,張開手想抓鼓。休息片刻,在寶寶的后方,讓 他看不到你的臉,拿這個撥浪鼓搖動,稍停一會兒再問:“撥浪鼓在哪里呢?” 再分別將撥浪鼓慢慢移到孩子能看到的左、右方搖動,注意觀察寶寶的眼、耳和手的動作,看寶寶對聲源方向的反應。

  ○對聲音的回應  經常和孩子說話,逗引他發出聲音,家長對小兒發出的聲音,給予不同的反應。如親切和藹的言語 、命令式的聲音及激動的喊叫等,并使小兒能對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回應。做過呼名胎教試驗的嬰兒在有人叫他名字時能回頭尋找,并發出拖長的單元音,或連續的兩個音,如“啊咕”“啊嗚”等,漸漸地能模仿大人的口形發出聲音。

  語能力訓練( 4個月)

  ○咿呀學語  要養成與寶寶交談的習慣,要平時見到什么就對寶寶說什么,干什么就講什么。每次吃奶后,可以一邊將孩子扶起拍拍后背,一邊對他說:“寶寶,吃飽了嗎?”“好吃嗎?”“香不香?”在換尿布時和他說:“寶寶尿濕了,不舒服吧?”。盡管孩 子還不明白這些話的意思,但他會和著你的聲音,嘴里發出啊、喔、鵝等音來,他在用“前言語期的特殊語言和你交談”。沒有前言語期的訓練就不可能有日后 優秀的語言素質。

  ○學發聲  拿一個帶響的玩具,一邊逗他玩,一邊喊:“寶寶na(拿)住。”同時拉著孩子的手讓他握住玩具,激發小兒能自發地連結兩個不同的單音,或者在小兒床上懸掛一個較大的、能發聲的塑料娃娃,孩子仰臥在床上,要讓他的手腳都能碰到玩具。要逗引他抓、蹬和發聲,注意孩子能否發出ma、na等的近似音,記錄能 發出的輔音及時間。

  言語能力訓練(6個月)

  ○模仿發音  家長經常發出各種簡單輔音,例如bā-bā、爸—爸、mā-mā、媽—媽,d-d、打—打、n-n、拿—拿、w-w、娃—娃、pāi-pāi、拍—拍等,讓小兒模仿發音。記錄寶寶能發輔音的數目,要求在6個月時能發出4~5個輔音。

  ○聽聲辯別人物  當爸爸回家時媽媽說“爸爸回來了”,寶寶馬上朝門的方向轉頭,看爸爸。寶寶 在父親懷中 聽說“媽媽”時馬上朝母親看,并且要母親抱。

  ○聽聲拿玩具  能在聽到“娃娃”時拿出娃娃,聽到“大象”時拿取大象。形象玩具在此時能促 進聽力的發展。

  ○聽兒歌做動作  讓寶寶面對著媽媽坐在媽媽的膝上,拉住小手邊念邊搖:“拉大鋸,扯大鋸,外婆家,唱大 戲。媽媽去 ,爸爸去,小寶寶,也要去!”到最后一個字時將手一松,讓寶寶身體向后傾斜。每次都一 樣,以后凡是念到“也要去”時寶寶會自己將身體按節拍向后傾倒。

  言語能力訓練(7個月)

  ○用動作表示語言  繼續訓練發音,如叫爸爸、媽媽、拿、打、娃娃、拍拍、高舉等,多與他說話, 多引他發音 ,擴大他的語言范圍。繼續訓練小兒理解語言的能力,引導小兒用動作來回答,如歡 迎、再見、謝謝、蟲子飛,以及聽兒歌做1~2種動作表演等。

  ○懂得“不”  媽媽指著熱水杯對孩子嚴肅地說:“燙,不要動!”同時拉著孩子的手輕輕觸 摸杯子,然后把他的手離開物品,或輕輕拍打他的手,示意他停止動作。對小孩不該拿的東西要明確地說:“不”,使其懂得“不”的意義。此外,還要懂得大 人的搖頭擺手也表示“不”。

  ○聽口令把玩具倒手  在玩具倒手的基礎上,先給孩子一個玩具,讓他用左手拿,再給他一塊餅干,告 訴他“倒手,倒手”,做對了,親親他,并獎勵他。讓小兒練習在口語指導下把玩具倒手,學會兩手并用。

  言語能力訓練( 10個月)

  ○模仿發音  繼續練習模仿發音,擴大范圍,應包括人稱、物品名稱、人的五官及簡單的動詞 等,使小兒在主動會叫“爸爸”、“媽媽”之外,還能說其他幾個詞,模仿大人說話的最后一個音。

  ○指圖回答問題  在父母用圖畫故事書為寶寶講故事時,當母親問“誰在吃蘿卜”時,寶寶會指著兔子回答。又問“小花貓要到哪兒去”,寶寶會指著河邊作答。重述父母為他講的故事。當父母在看書看報時,寶寶也會很像樣地拿起故事書,咿咿呀呀地自己講故事。

  言語能力訓練(11個月)

  ○用一個音表示要求  寶寶經常是用一個音表示他的各種意思和要求。如“媽媽走”的“走”可以代表媽、媽媽走啦、去上街、自己走等意思,要鼓勵孩子說出來,并做好翻譯員;還要誘導孩子聯想、比較,比如:寶寶說“球”時,你可把各種顏色大小的球一個一個拿出來,告訴孩子這是“ 紅球”,那是“綠球”等,或這是“大球”,那是“小球”等。

  ○背兒歌、念唐詩  根據寶寶的興趣,給寶寶念押韻的兒歌、唐詩,不在乎寶寶記住多少,而在 于激起他的興趣,建立韻律感知覺。

  言語能力訓練(13個月)

  ○說出來再給  這個年齡的小兒已經懂得很多意思,但語言表達仍處于單詞句期,習慣用動作 表達需要和欲望,如想出去玩,用手指門,想喝飲料用手指冰箱,就是懶得說出來,很多家長采取及時或快速滿足的辦法,孩子就越來越懶得用語言表達。家長 應當采取“延遲滿足”的辦法,促使孩子用語言表達意思,教孩子用“是”或“不是”,“要”或“不要”,并配合點頭或搖頭 動作,堅持“說出來再給”。

  ○聽從吩咐  根據寶寶不肯閑著,喜歡做事,好聽表揚的特點,每天都給孩子一些展示自己才 能的機會, 吩咐其做些小事,如“扶奶奶上樓梯”,“給爸爸拿拖鞋來”,“給娃娃洗臉”,“哄娃娃 睡覺”等,孩子十分高興地做各種小事情,因為做好事都會得到“真能干”的夸 獎。

  ○模仿動物叫  給寶寶講“動物音樂會”的故事,讓寶寶模仿動物叫,如拿出小 貓玩具,發 出“喵喵”的叫聲;拿出小羊的圖畫,發出“咩咩”的聲音,寶寶聽到聲音覺得好笑,就會跟著學叫;再學習牛叫“哞哞”,雞叫“喔喔”……以后凡是拿出 玩具或圖畫,孩子都會很快樂地發出特有的叫聲,會大大促進孩子開口說話的興趣。

  言語能力訓練(14個月)

  ○指(說)名字  在幫助小兒認識自己和家里人的基礎上,教孩子學說家庭成員的名字。先教他一 個人名字,反復練習,會說后再教第二個人的名字,接著鼓勵孩子區別這些名字。如:“寶寶把糖拿給××”,“把球送給×××”等。他做對了,要親吻他,抱 抱他,夸獎他。

  ○表達  在學會用語言正確地表達自己的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訓練用兩個字以上的詞組 表達。如媽 媽問“到哪兒玩去?”教他回答說“上街玩去”。

  ○說兒歌押韻最后一個字  孩子一面隨兒歌做動作時,一面跟著說押韻的一個字。漸漸大人 在念兒歌時故意空出最后一個字,讓孩子補上。

  ○跟著說口令“一、二、三”  在牽著上樓梯時可讓孩子說一、二、三,在搭積木 時也可以邊搭邊說一、二、三。在越障礙游戲時,可說:“一、二、三,翻大山,哎喲翻過大山了。”

  ○發出生活中的聲音  如打雷“隆隆”,打鈴“玲玲”,拍手“啪啪”,穿高跟鞋走路“咯噔咯噔”等 ,以豐富孩子聽聲模仿的能力及聽與動作的統合能力。

  言語能力訓練(15個月)

  ○語言事物聯系  繼續多教小兒學說物名,不斷增加小兒的單詞量,并引導小兒將物名與動作地點聯系起來,如和孩子一起看畫片后,告訴他把畫片放到盒子里,然后將盒子再放到桌子上面。

  ○由單詞句到電報句  1.5歲以后嬰兒的語言能力發展很快,由原來的單詞句(如“媽媽”“爸爸 ”“電燈”等)逐漸 發展到跟大人學舌,但是,語言的句子還不完善,非常簡單,被稱為電報句。如“媽媽走”,“走”的含義很多,“爸爸帽”,“帽”的含義也很多,另外往往順序顛 倒,如“兩只耳朵有”等。這時的家長應利用游戲,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并注意以下幾點。

  1繼續發展寶寶的語言理解能力。

  2鼓勵寶寶用語言表達出他的欲望和要求,大人不要先替孩子說出來。

  3成人要用語言來調節兒童的行為,擴大交往,并隨時隨地把接觸到的事物名稱 、特征告訴孩子 ,以促進語言快速發展。

  ○聽從指示  選擇孩子已熟悉的物品,給他一些簡單的指示,如“吃飯前,洗洗手”,“喝完 奶,擦擦嘴 ”,訓練他能聽從指示,做到后要表揚。如孩子做不到,要帶著他去做。

  ○說名字  繼續練習說名字。如家長用提問的方式問寶寶“你叫什么?”鼓勵他說出自己的 名字和小朋 友的名字。也可以用呼叫的方式喊他的姓名,讓他作“有”的回答。反復練習。

  ○背誦兒歌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在孩子學會押韻最后一個字的基礎上,常常先學會兒歌的三個字的第一句話。如 果最后一句 有特殊的動作也較易學會。

  言語能力訓練(16個月)

  ○雙語句  為了使小孩能夠較準確地使用一些詞,要鼓勵小孩自己表述,能夠多說一些有名 詞和動詞的 雙語句。如“寶寶喝水”,“我要”,“我喜歡”等要求語,以及“我不要”,“不喜歡” 等否定語。并教孩子記住自己的名字。

  ○分辨聲音  給小孩聽幼兒磁帶,教他分辨火車聲、鑼鼓聲、刮風聲、下雨聲、流水聲、鳥語 、動物叫等 聲音,再結合日常生活中及游玩中的所見所聞,讓孩子聽聲說出“下雨”、“刮風”、“ 打鼓”等。這種分辨聲音的訓練,應從生后2個月就開始。

  ○增加詞匯量  父母應該準確說出生活中常用的詞匯,并鼓勵小孩模仿,并運用于生活中, 以增加詞匯 量。如“吃飯”、“掃地”、“梳頭”、“洗手”、“推車”等。

  ○背誦兒歌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用動作配合背誦,按節拍而突出押韻的字,使孩子樂于背誦。

  ○講畫片  給小兒看畫片,根據圖意編故事給他聽,反復3~5次后,讓他看著畫片(同一張 畫 )講出這個故事,要鼓勵他說出故事中的一個詞或短句。如“小鳥飛”、“火車跑”等。

  言語能力訓練(17個月)

  ○說出姓名  教小兒準確地說出自己的名字(包括姓),并使小兒能夠說出小朋友的名字、爸爸 的名字和媽 媽的名字。但是一般情況下要讓孩子稱呼自己的父母為“爸爸”和“媽媽”,不直呼名字。

  ○用我代替名字  孩子往往用名字形容自己的東西。拿屬于孩子自己的東西,鼓勵他說“我的衣 服”,“我 的床”,“我的鞋子”,而代替“寶寶的衣服”,“寶寶的床”,“寶寶的鞋子”等,這是 小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說對了要稱贊他,親吻他。

  ○用一個詞形容家里的人  如“爸爸高”,“媽媽漂亮”,“寶寶乖”,使孩子的詞匯漸漸豐富起來。以后 他會用詞去 形容玩具,如“娃娃可愛”,“大象鼻子長”,“小豬胖乎乎”等。

  ○背誦兒歌  經過2~3個月的學習,有些孩子能背誦3個字一句的兒歌4句,有些能記住第一句 和最后的一 句。幾個孩子在一起背誦更有游戲性,一邊背,一邊表演動作,就易于學會。

  ○背誦數字1~5  常常聽口令的孩子很快學會說一、二、三,或者背數到五。孩子只能背誦,不會 點數,口手不 同步

  言語能力訓練( 21個月)

  ○表達  在小兒熟知家庭成員名字、職業的基礎上,訓練孩子回答成人提出的與此相關的問題。如“你爸爸叫什么名字?”“干什么工作?”鍛煉小孩子表達能力。

  ○聽詞模仿動作  不斷地說出各類能表現動作、表情的詞,讓孩子模仿,如“洗衣服”、“開汽車 ”、“笑”、“哭”、“唱”等,也可以大人做動作,讓孩子說詞語。

  ○說物品的用途  選擇一些孩子熟悉的物品,如“茶杯”,“梳子”“刀”、“剪”、“牙刷”等 ,讓孩子逐 個地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用途。

  ○說出反義詞  家長先舉例,如大人說“大”,孩子答“小”,跟著說出上、高、長、瘦、前、 左、里、黑 、軟、深、遠、快等的反義詞。如果答不上,就可以替他說出答案,或者再解釋詞義。也可以讓孩子當老師,讓孩子提問,家長作答?;蛘吒改负秃⒆尤齻€人玩,輪流提問和回答。

  言語能力訓練(22個月)

  ○復述故事  教孩子看圖說話。開始最好由媽媽講圖片給他聽,讓他聽并模仿媽媽講的話,逐 步過渡到提問題讓他回答,再讓孩子按照問題的順序練習講述。

  ○講述自己的印象  以回答的形式,引導孩子說說自己的見聞。向孩子提出的問題盡量具體些,能激 發孩子的興 趣。盡量讓他講自己經歷的事情,例如:今天上街買了些什么?遇見誰?看到哪些趣事等。

  ○如果……  與孩子面對面坐下講故事或講動物畫片,不斷提問并引導小孩回答如果……后面 的話。例如:“龜兔賽跑時,小兔不睡覺就會怎樣?小兔子乖乖如果以為是媽媽回來把門打開就會怎么樣?”通這樣的訓練使孩子學會初步推理。

  ○豐富詞匯量  當孩子自言自語或與他人交談時,要注意豐富其詞匯量,可以用進一步提問的方式 使孩子詞匯 豐富。例如:孩子講到發燒打針時大人問“發燒時媽媽帶寶寶上哪去?”“誰給寶寶看病?” “誰給寶寶打針?”“寶寶哭了沒有?”“針打在什么地方?”“現在還痛不痛?” 等。如果答 不上來就幫他說出,這些經歷過的事,有了可聯系的詞匯就不容易遺忘。

  ○表達  繼續訓練表達能力,如帶小孩去公園玩,邊欣賞景色邊談大自然中的植物、鳥 、獸、魚、蟲、四季變化、彩云、夜晚星空等。然后,讓他用自己的話講述去新地方的經歷,以提高言語表達水平。

  ○反義詞配對  與孩子一起看畫片或實物,教大小、冷熱、高低、胖瘦等反義詞,鼓勵他結合日常生活中遇 到的事物,反復練習。如“爸爸的鞋是大的,我的鞋是小的。”“爺爺很胖,媽媽很瘦”等。

  ○背誦唐詩  繼續教小兒古詩,一首首背誦,鼓勵他自己能背誦2~4首古詩和4首兒歌。

  ○說英語  繼續教小兒英語單詞、英語歌,主要是名詞、動詞和禮貌用語,反復練習。教唱 英語歌是幼兒學英語的好方法。

  ○猜謎語  與小孩玩猜謎語游戲,注意用物品的特征編謎語,先讓小兒熟悉物品及特征,然 后再猜謎。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語言與交往能力訓練]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