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閉癥(autism常被稱為“孤獨癥” ),此詞于1943年由美國兒童精神科醫生凱納(Kanner)正式提出,它被確認為一種全面發育性障礙,并且是跨越一生的障礙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可以治愈自閉癥的方法,縱然如此,我們有辦法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也就是說自閉癥兒童是可教育的,經過適當的治療和訓練,他們可以在認知、情緒、社交及自理等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本實驗僅就對自閉癥兒童語言交往能力的訓練方面,對本班1名自閉癥兒童從交往意識的培養、語言能力的訓練、交往能力的提高三個階段進行。目的是通過個別強化訓練,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關鍵詞】自閉癥 語言 交往能力 情感溝通
[Key words] autism language association ability links of emotion
【問題的提出】人是社會的人,人只有適應社會才能生存,語言交往是人類適應社會的重要形式。人借助于語言進行交際,交流思想,達到相互了解,構成人類社會生活。
自閉癥兒童由于一些未明原因,存在社會交往障礙和語言溝通障礙。由于他們缺乏與人交往能力,內心世界無法與人表白,于是就產生許多情緒問題,嚴重影響了自身的學習、生活,也嚴重影響了他們對社會生活的適應和自立。
自閉癥兒童也是人類中的一部分,對其存在的語言交往障礙訓練是勢在必行的。為了提高自閉癥兒童適應社會生活、社會交往能力,對我班1名自閉癥兒童進行了語言發展跟蹤調查和語言交往能力訓練實驗。
【個案情況簡介】
趙×,男,10歲,在校四年級學生,曾在普小就讀。有語言能力,說話經常是鸚鵡學舌式;喜歡聽歌曲和唱歌;能朗讀課文,但有丟字落句現象,不理解所讀的內容;獨自一人玩不愿與人交往;對周圍的人和環境變化很敏感;情緒極不穩定;情緒焦慮時表現為大聲尖叫,到處亂跑;自身精力充沛,極為好動,自閉行為是邊跑邊自身旋轉。
【實驗步驟】
1、情感溝通
自閉癥兒童的主要行為特征之一就是與人不親近,普遍缺乏情感反應,對人和事都比較冷漠。正如陶國泰教授所指出的:“仿佛有殼子(把他)包到里面去了,要用溫暖去沖破冰冷的外殼?!?/P>
新的環境對自閉癥兒童來說都是陌生的,會引起他的焦慮。只有老師發自內心的愛,日常生活中對他們多關心、多愛護,才能使他們在感情上接納你。這是對自閉癥兒童進行教育和補償的前提,只有當他們能接受教師和班級整體環境了,真正的教育才開始。
趙×剛來我校時,可以說是“目中無人”,更別提與老師、同學說話了。為了幫助他適應新的學習生活,老師主動跟他問好,經常和他玩他喜歡的游戲,平時多和他說話,聊些他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目光對視,有時適時地滿足他的需要,批改作業時,用他喜歡的英文評語。逐漸地他開始接納老師,能正確說出老師姓什么,跟老師也有了目光接觸。在師生能夠交流以后,進行初步的日常常規訓練。
除了老師,其他同學也是和他長期接觸的人,必須使他對同學不排斥、不反感,于是,通過游戲引導他感覺周圍的人。組織學生一起游戲,老師手把手帶領他做,并給他創造與同學接觸的機會。如游戲“找朋友”,在邊唱邊玩中,體會同學對他的友好,從而有和同學交往的意識。
2、發展語言
當人們想要表達自己的意愿和內心的情感時,就必須選擇一種途徑來表達,而“語言”便是被人類選作一種互相交流、相互傳遞信息的高級工具使用于生活之中。自閉癥兒童的語言存在著或輕或重的障礙,他們不僅語言發育延遲,還有語言的形式和運用方面的異常。
過去我們對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所實施的語言訓練目標大多是要求他們能夠說話,但是現在已經偏重能夠使兒童理解語言中的意義以及能夠表達,因此對于自閉癥兒童的語言訓練著重在于加強其語言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礎上,幫助其糾正口語上的一些不良習慣與語法錯誤,讓他們能準確的使用詞匯,能主動的與身邊的人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逐漸融入主流社會。
趙×能背很多詩歌,機械記憶很好,識字率很高,愛看報紙、圖畫書,于是,抓住他的這一愛好,把握時機,發展其語言能力。
2.1制造機會,體驗成功。
讓趙×領讀課文,他會高高興興地像老師一樣站在前面,大聲領讀,丟字落句現象明顯減少,尤其是在同學跟著他朗讀后,他顯得非常興奮,更認真地讀了,即使有讀錯的地方,自己也能及時發現,改正過來。
2.2創設情境,理解詞義。
詞義的理解是兒童正確使用語言和理解語言的基礎。有些自閉癥兒童雖然表面上會講較多的詞匯,甚至會講比較深奧的話,但是他們并不真正理解,只不過是從電影、電視、電臺或成人那兒機械地模仿而來,他們所講的一些詞語缺少可靠的表象基礎。
在對趙×的教育訓練中,創設宜于學習詞匯的情景,使他在各種情景中學會同一概念。 如在教學詞語“搓”時,通過搓衣服、搓手等情境理解詞義。
2.3培養看圖說話的能力。
看圖說話可以培養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對于自閉癥兒童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在培養過程中,先讓趙×看自己或家人的照片,說出照片上的人和地點。然后再選出他喜歡的故事插圖,進行說話練習,如讀完《兩只小獅子》后,看圖說說一只小獅子在干什么,另一只在干什么,從而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
2.4注重組詞、造句能力的訓練。
句子是由詞語組成的,詞語增多了,構成句子的基本單位就多了,句子也就更豐富多彩了。要豐富自閉癥兒童的詞匯量,就要教給他們組詞、造句的方法。
開始,趙×不理解組詞、造句的意思,老師就讓他通過查字典、辭典找到合適的詞語和句子,經過長期練習,趙×不僅明白組詞、造句的意思,還能脫離字典完成老師出的題目。此外,在看圖書或講故事中,豐富一些形容詞“紅紅的太陽”,“高高的大樹”,“小貓喵喵叫”等,這對于語言的理解和運用都是有幫助的。
2.5學習使用人稱代詞。
人稱代詞指 “你”、“我”、“他”,以及與之相應的物主代詞“我的”、“你的”、“他的”。人稱代詞具有明顯的相對性,需隨語言環境和交談者角色的變化而變化,自閉癥兒童往往分不清,在說話、回答時出現混淆現象。
開始時,老師問趙×:“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是:“你叫趙×?!眴枺骸敖裉煺l來接你回家?”回答是:“爸爸接你回家?!睘榱思m正這種現象,利用課間和趙×聊天,拉住他的手指認老師說:“你是張老師”,并指著自己的胸脯說:“我是趙×”。上下學時讓他根據實際情況說出:“××送我上學”,“××來接我”。以此來區分“你”和 “我”。
在訓練“物主代詞”的使用時,利用各種句式,采用聊天、提問、游戲等方式進行。如拿著趙×的文具盒問:“這是誰的?”,讓他指認物品說:“這是我的?!?/P>
3、交往培訓
社會化行為缺陷是自閉癥兒童臨床三大特征之一,主要表現在社會交往能力與交往技巧方面。雙向的交往對自閉癥兒童來說是極其困難的,他們往往存在“鸚鵡學舌”式的語言,在教育訓練中,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3.1發展主動性語言。
打招呼不僅僅是禮貌的體現,更是溝通的開始,是主動性語言訓練的一個重要內容。自閉癥兒童很難做到主動打招呼,趙×也是如此,這就需要以老師的主動去帶動他的主動。
3.11聽覺反饋練習。
開始,別人叫“趙×”,他也說“趙×”,為了提高他的聽覺反應及主動性反應,在班級中開設點名活動,通過點名知道聽到自己的名字要答應一聲。經過每天模仿學習、強化訓練,趙×已能聽到自己的名字舉手答“到”。
3.12打招呼練習。
趙×剛入校時,都是老師主動對他說“趙×好”,他也說“趙×好”,老師教他,要說“老師好”,反復練習鞏固。然后,告訴他,見到老師要先說“老師好”,再反復練習。等他到校時,開始要提示一下“見到老師說什么?”后來老師雙手拉住他,用目光注視他,以示“老師在等待你的問好”。多次下來,趙×能先向老師問早說再見了。
3.2學習求助性語句。
在遇到困難時,自閉癥兒童不知如何用語言來尋求別人的幫助,只能靠發脾氣來引起別人的注意,因此,有必要教他們掌握簡單的求助性語句這種語言交往能力。
有一次,由于教室門鎖上了,趙×怎么打也打不開,就發起了脾氣,邊尖叫邊砸門、踢門,老師利用這一契機,及時教他說:“老師,幫我把門打開”,如此反復使他掌握了這句話的含義。然后,教他在別人幫助之后,要說“謝謝”。
3.3訓練簡單交流。
教育自閉癥兒童的目的不在于能默寫多少詞,算多少道題上,而在于培養他們能基本獨立應付外部環境,提高其社會參與率,其中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發展交往力。雖然其自身缺陷阻礙了交往力的發展,但實踐證明,只要把握時機,創造情境,就可以有所補償。有些兒童由于逃避視覺接觸,有些因缺乏應答策略而失去了交往機會。
一次,老師明明看到是趙×的本子掉在地上,于是揀起來卻不還給他,而是面向全班同學問:“這是誰的本?” 趙×不明白“誰的”是什么含義,所以不理會。這時老師換一種方式,把本子拿到他面前問:“這是你的本嗎?”,他就明確回答了。然后再教他怎么回答“誰的東西”的問句。
【實驗效果】
經過兩個學年的訓練,趙×在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有明顯的提高。從最初的無視他人轉變為能主動向老師、同學問好;最初只能看懂老師的手勢指令,逐漸學會聽懂語言指令;鸚鵡學舌的現象全部消失;有主動與人交往的表現,假期時主動給老師打電話、發短信;能參與集體活動,如間操、春游;能主動表達自己的要求等。
【需要注意的問題】
a、在自閉癥兒童說話時,一定要認真傾聽,及時糾正不當處。
b、在跟自閉癥兒童說話時,要用最簡單的語言,千萬不要用有兩種及兩種以上意思的詞語。
c、告訴自閉癥兒童應該怎樣做,而不是不應做什么。
d、當自閉癥兒童焦慮時,不能感到很煩,應很平和地走過去,耐心地和他交流。
e、對于不同或隨時改變的環境,如代課老師、調課等,要及時告訴自閉癥兒童,并以視覺表的方式告訴他改變的情形。
f、學校教育必須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考】
a、雖然,教育的大同狀態是融合教育,但我個人認為,自閉癥兒童做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行為表現存在著特殊性,不適合安置在普通學校中,而應安置在專門的教育機構。
b、加大師資力量,加強師資培訓?,F在,無論是普通學校的教師還是特殊學校的教師,對自閉癥的了解都不夠深入,沒有理論基礎,更談不上有效的教育。
c、提高人們的認識。有部分人認為自閉癥就是精神病,對自閉癥患者的異常行為表示厭惡,必須轉變人們的這種觀念,因為人人生而平等。
【小結】
自閉癥兒童是不幸的,他們患有伴隨終身的障礙。身為特教教師,不僅要正確看待自閉癥,更要鍥而不舍、盡職盡責,努力提高他們的語言交往能力,幫助他們從“自我的小世界”里走出來,邁入新的環境中,接納新的生活。播種總會有收獲的,相信不久的將來,這朵小花會散發出沁人的芳香。
【參考文獻】
《智力落后兒童教育學心理學》青海人民出版社 劉全禮、邢同淵、馬積德主編
《重視兒童孤獨癥的防治》南京中國兒童心理衛生指導中心 陶國泰教授講稿
《自閉癥兒童指導入門》 臺灣大展出版公司出版 楊鴻儒譯
《特殊教育學》福建教育出版社 葉立群總主編 樸永馨主編
《特殊教育概論》華夏出版社 樸永馨主編
《特殊教育學》講義 肖非教授
[Reference]
<>qianghai people press’s publishing house liu quanli xin tongyuan the horse accumulates merit the chief editor
<>professor’s tao guotai draft of a psychology health of nanjing
<>Taiwan puts on display the edition corporation greatly and comets off the press that the poplar erudite person interpreted
<>press ye liqun invarably edits piao edits forever fragrance
<< Special education on introduction >> huaxia-china press piao edit forever fragrance
<>—professor of teaching materials xiao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