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雅齡
前些日子,醫師轉介一個特殊個案過來,這孩子有一天咬傷四個班上孩子的紀錄。
經過各種專業的評估及討論后,心理師建議為孩子做行為治療,也針對此個案的狀況,一再與醫師、治療師、班上老師及家長做溝通,希望能藉此達到共識,方便往后行為治療方案的進行。
以后在每周一小時的特教課程中,一方面去了解孩子的學習模式及適合的增強物,一方面也取得個案及家長的信任及情感的建立;一個多月后,孩子漸漸從排斥陌生,到期待來上課、喜愛來上課。
本以為情況已稍有改善,然而老師沮喪的告知,傷人的情況依舊如此,且媽媽一出現的時候,孩子的行為更是變本加厲。老師發現媽媽竟是在一旁以微笑來贊許孩子的行為。
我知道這種情況之后,心中不僅泄氣且覺得無奈,無奈我們的用心錯誤、無奈媽媽的表現、無奈家長不愿配合而造成幼兒偏差的行為……。在種種錯綜復雜的情緒后,鼓起勇氣決定再一次與媽媽晤談,告知如何幫助孩子?更希望得到她的配合及協助。
然而媽媽忍不住眼眶中的淚水,難過的告訴我,她也知道這樣對孩子會比較好,但……她真的做不到??!媽媽說從孩子在肚子里,醫師在胎兒八個月大時,便診斷出是個特殊兒,媽媽不顧家人親友的反對,仍然決定生下肚子里的小生命,也獨自陪著孩子從肚子里到現在三歲大。
當所有人對她的寶寶存著異樣眼光時,在她眼中,寶寶永遠都是最棒最可愛的;當所有人對寶寶的態度過于嚴厲、過于苛責時,她總是覺得她是唯一可以捍衛孩子的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她而言,都是上天賦與的奇跡。她別無所求,只期待能多看孩子一眼、只期待孩子能快樂、平安,其它的,她真的不再祈求。媽媽也因為孩子放下她的家庭、工作,現在的她真的是一無所有了;在她的心靈深處,唯一的依靠就是孩子,孩子是她的所有。
在雙頰淚痕中,媽媽露出一絲靦腆滿足的笑容……。
當時的我沉默了許久,時間彷佛就此停留。一向自認自己有豐富的教育理論背景,有多年的教學經驗,看過了無數的孩子,也處理過很多很多家長的教養問題……,但那又怎樣?就如學校教授所言:「你永遠不是特殊需求幼兒的父母,所以永遠不能體會他們背后的辛酸及辛勞?!?/P>
過去與家長互動中,我總希望家長都是萬能的,不是萬能的也要配合度高,只要依照著我專業的教育理念,必能……;然而曾幾何時,我真的有用心去體會父母的苦、父母的痛嗎?
想到這兒,我只能握握她的手,抱抱她,陪著她,讓她盡情的將這些日子以來的難過、傷痛,放聲哭出來;再輕輕拍拍她、告訴她:「沒關系!還有我?!?/P>
現在的我,正學習告訴自己,多一分關愛、多一分同理,少一分苛責、少一分要求,我們需要家長的配合,家長也需要我們的協助,愛與了解,會是化解鴻溝的最佳橋梁??!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