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眼睛,流露出的卻是呆滯的眼神。拉著孩子稚嫩的小手,聽著孩子口齒不清的話語,誰的心都會疼。
五歲的小小和那個著名的青年智障指揮家舟舟一樣,患有唐氏綜合征。在忻州市愛心特殊教育學校,有著一群和小小一樣的孩子,他們被稱為“特殊兒童”。
在忻府區逯家莊的路邊有著幾間不起眼的平房,房外的墻涂著天藍色的顏料卻掩蓋不住墻本身的破舊,這就是忻州愛心特殊教育學校的校舍。進去以后,6間每間不到20平方米的屋子就是孩子們的教室,40多個孩子擠在一間20多平方米的房間里,教室門外是一條馬路,常有拉貨的大車經過,蕩起陣陣灰塵。
上午10時多,門外風風火火地進來一個女人。她就是這所特殊學校的校長田愛平。田愛平一邊麻利地收拾著雜亂的辦公室,一邊說這兩天她正在為學校的新校舍奔走著,能幫孩子們找到一所新學校是她的愿望。
學校是田愛平一手創辦起來的,而辦這樣一所學校卻不是她的本意。十多年前,她在村里辦了一所幼兒園,由于教學經驗豐富,很受家長的信任。1995年的一天,田愛平發現在幼兒園的大門外徘徊著一個中年人,臉上帶著愁容。田愛平走上前去詢問,這人才吞吞吐吐地說,他的孩子智商有些問題,去了好幾個幼兒園,人家都不收,想來這里試試。田愛平讓把孩子領來看看。當孩子被領到幼兒園時,她才發現這個孩子有嚴重的智力問題。在家長的苦苦哀求下,田愛平收下了學校的第一個特殊兒童。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隨后一個50個孩子,9個老師的特殊學校建起來了。
在學校不大的教室里,墻壁上貼滿了孩子們的作品,有手工、有繪畫。走廊里貼著孩子們活動表演的照片。吃飯、穿衣服,這樣的行為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可能是很簡單的,然而對于這樣一群特殊孩子可能卻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學習。但是,他們仍能用自己獨特的思維創造奇跡,用他們稚嫩的小手繪制著自己的夢想。
田愛平說,每個“特殊兒童”只要經過身心、智能方面系統的、漸進性的訓練,都有康復的可能,至少生活能自理。她拿出班上一個智力落后孩子的作業本,那上面寫滿了整齊的生字,這個孩子還能流暢地朗讀課文。田愛平說這個孩子在普通學校無法學習,來到愛心特殊教育學校5年,有了很大的進步。又拉著患有嚴重腦癱的牛牛說,這孩子來學校之前,根本無法站立,經過一年的練習,現在已經能用助行器在院中活動了。
下午再見到田愛平時,她已是一臉倦容。原來,早上孩子們出去活動,由于沒有操場,只能把孩子帶到較遠的、車輛稀少的場地,來回一趟累得夠嗆。她有些無奈地說:“忻州市有9270名特殊兒童,僅忻府區就有1500人,而特殊教育學校卻只有這一所。學校太小,我現在已經不能再接收新學生了?!?/P>
十多年的特教經歷,田愛平認識到一個樸素的道理:愛心就是一種奉獻精神,是無私無畏。她也在用無私無畏給這些孩子們努力支撐著一片無雨的天空,雖然學校和孩子的前途可能依然會很渺茫。
采訪結束了,告別了那些孩子。6月22日中國兒童慈善日即將到來,我們能為這些孩子做點什么嗎?我想起一則國外的公益廣告:一個智障兒童,茫然無助地看著這個世界,看著那些看到他的人們。旁邊寫著,不要因為憐憫而回避他的眼神,你的一個微笑對他很重要……
本報記者 郭 艷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