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認識自閉癥 > 什么是自閉癥 > 瀏覽文章

孤獨癥兒童發展原則

2008/11/13 來源: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1.堅持正確發展,挖掘潛能的原則

  孤獨癥兒童的訓練原則和正常兒童一樣,需要重生理上和心理兩方面去考慮,不要一味的去發現他們的缺點而忽略了孩子的閃光點,而是要重正面引導,發現他們的潛在的能力。從優勢出發,克服他們的不良行為和情緒,就象我們班的i小魚,靜坐訓練這堂課他只來過一次,剛上課時,他哭鬧的很厲害,就是要找媽媽,不能安安穩穩的坐在教室里。這堂課是行為矯正,主要的就是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培養他們能獨立安靜的坐在教室里上課。所以我們并沒有指責他。他是個比較聽話的孩子,主要是缺乏安全感。所以我們用平和的語氣告訴他,現在是上課時間,上課要守紀律要安靜,下課才可以找媽媽。因為他年齡小,開始的時候并沒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而是繼續的哭鬧,也沒有坐在椅子上。我們重復的說了幾次以后,告訴他怎樣做才是對的,他聽明白了,就不哭鬧了,安安靜靜的坐在椅子上。雖然還是有要找媽媽的語言,但是并沒有實際行動,只到下課才出去找媽媽。這就說明孤獨癥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樣,也需要我們的鼓勵,需要我們去告訴他怎樣做才是對的,而不是命令他怎么樣,孤獨癥孩子的潛能,也是巨大的,相信我們只要堅持正常發展,孤獨癥兒童也會走出不一樣的天地。

  2.個訓與群訓相結合的原則。

  在孤獨癥兒童的訓練中,個訓與群訓是同樣重要的。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家長首先要重視個訓,個訓是學習知識的基礎,是為日常的交流,溝通做準備,其次要重視群訓,因為光學習是不行的。他會背唐詩300首,會背論語是沒有用的。他還要與人接觸融入集體,融入社會,感受大家在一起的氛圍,為日后的生活做準備。通過群訓,孩子才能懂得與人交往的方法,才能懂得社會集體生活中的一些行為準則,才會讓他敞開內心與其他人交流。如我們班的下東潤,他是個可以和自己母親交流的孩子,當然不是每時每刻的,他不與其他人說話,有時候就象強迫自己不說話一樣,連哭都沒有聲音。最多的時候,只有口型不發聲。在人少的時候,很高興的時候,偶爾會和我說兩句,說多了就又沒聲音了。在沒有人關注他的時候,卻主動和媽媽說話。而且他認知方面很好,只是不知道與人交流的方法。這樣的孩子心理明白嘴上卻不說,這就需要我們多和孩子玩,多讓他與人接觸,多與初次見面的說話,打招呼,讓他多參加群體訓練,使他更好的運用語言,更好的與別人交往,而不是關閉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

  3.情感交融原則。

  孤獨癥孩子大多沒有什么安全感,所以我們要時刻注意他們的心理需求。在做他們老師的同時也要做他們的朋友,做他們的父母,給他們關心關愛,讓他們感覺到溫暖。讓他們知道社會對他們的關注,取得他們的信任。讓他們知道什么是親情,友情,但不要讓他們產生過多的依賴,否則失去了意義。集體的感染使他們有自身的情感,從而消除他們對社會、對他人的恐懼心。同樣的還是東潤,他不與我們說話,是對我們存在恐懼。而波含,成天嚷著找媽媽找大姨,也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所以我們一定要從情感上出發,取得他們的信任,使他們對他人有安全感。通過一個月的訓練,波含很少說找媽媽那句話了。

  4.靈活運用多種訓練原則。

  訓練方法有很多種,不是單一不變的,每種訓練方法只要存在就有他存在的道理。沒有哪一種方法是最好的,也沒有哪一種方法是絕對正確的,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方法進行訓練。同一個孩子在不同的情況下出現不同的問題,也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只有把多種訓練方法結合起來運用,不同情況下使用不同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孩子靈活運用,才能使孩子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0% (0)
0% (10)

下一篇: 不良養育方式使兒童患孤獨癥 上一篇: 影響自閉癥預后的因素有哪些?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孤獨癥兒童發展原則]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