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兌換在第一階段熟練后,就可以開始進行第二階段了。照片中小女孩是特別情商來客串的!
PECS第二階段訓練目標:學生走到他自己的溝通簿前,拿起圖卡,走到訓練者前,引起訓練者注意,并將圖卡交訓練者手中。
說明:在階段二,我們要建立學生的行為是能夠增加到溝通簿和到溝通者之間的距離。這是要讓孩子理解,就算溝通者和溝通簿都不在視線范圍內,孩子還是要知道要主動去尋找。因此溝通者要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增加孩子和他以及和溝通簿的距離,這個增加距離的技巧是要溝通者能逐步增加溝通距離的情況下,但孩子卻無法察覺到。這樣才能慢慢塑造出孩子的溝通技能。
情境布置:在溝通簿前放上學生最喜歡的物品,并將圖卡黏在物品上。學生和訓練者像階段一一樣的坐在桌子前,桌上放一些物品和這些物品的圖卡。
訓練步驟:
步驟一:復習第一階段的兌換技巧:我們將學生第一階段使用過的圖卡放在溝通簿當中。在訓練期間,我們將要訓練目標的圖卡放在封面,其余的圖卡放在里面。學生必須從溝通簿上拿起圖卡走向訓練者并將圖卡放在訓練者的手中。如果需要的話,肢體協助者可以以肢體協助引導學生拿起圖卡,一但學生知道接下來的步驟,就可以停止協助,肢體協助者可以慢慢褪去協助直到學生可以獨立完成這個活動。
步驟二:增加學生和訓練者之間的距離:訓練者漸漸向后移一點點(一次30公分)增加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誘發孩子溝通。此時圖卡仍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隨手就可以拿到。
當孩子因為距離增加而產生遲疑,此時肢體協助訓練者必須以肢體協助的方式帶領學生走向主溝通者,協助孩子把卡片交給訓練者。而在接下來的訓練,溝通伙伴則必須靠近學生一點,在孩子產生遲疑時,肢體協助者必須馬上給予協助。
當孩子完成兌換步驟,立刻給予增強。接下來,訓練者漸漸向后移一點點增加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最后,孩子必須走過整個教室才能到達溝通者面前。
步驟三:增加學生和溝通簿間的距離;當孩子能夠獨立的走向主溝通者后,就開始增加孩子和溝通簿間的距離,孩子要先走向溝通簿再走向溝通者。通常,我們先讓主溝通者在孩子旁邊,慢慢地移動溝通簿的距離。直到孩子必須站起來走向溝通簿。最后,把溝通簿移到學生另一側,讓學生、主溝通者、溝通簿不要成一直線。讓學生必須要轉個身或轉個彎才能拿到圖卡。
這個階段的訓練中,主訓練者和肢體協助者要充分地配合,如果,有時我們把溝通簿的距離移太開時,學生會有遲疑的情況。此時,肢體協助者要馬上去幫忙,若無法馬上給予協助,則將此次的練習視為錯誤,進行錯誤矯正。并再下一次的訓練中,將溝通簿移近一點。
肢體協助者可以以肢體協助引導學生拿起圖卡,一但學生知道接下來的步驟,就可以停止協助,肢體協助者可以慢慢褪去協助直到學生可以獨立完成這個活動。
注意事項:
1. 這階段主訓練者和協助者皆不使用任何口語提示。
2. 準備好孩子能夠進行兌換的各種圖卡,一次只呈現一張圖卡,但每一張圖卡都要練習到。
3. 和第一階段一樣,每一次都要使用增強物。并要更換不同的溝通伙伴。
4. 消除所有引起學生溝通的提示,溝通者避免期待的眼神或避免用眼神接觸誘發溝通,避免夸張的表情,常常改變身體的姿勢,以漸少學生的固著行為。
此階段可以開始變化訓練的環境,以多樣的訓練環境、活動來進行類化訓練,如學校的點心時間、游戲時間等。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