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帶 攜帶自閉癥MECP2基因的第二代小猴。

攜帶自閉癥MECP2基因的第二代小猴
昨天,英國《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仇子龍研究組與蘇州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孫強團隊的合作成果,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攜帶人類自閉癥基因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邁出攻克人類自閉癥的第一步。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是一種多發于幼兒的精神疾病,患者多具有社交溝通缺陷和刻板重復行為,近年來,世界各國自閉癥患病率逐年攀升。據統計,我國自閉癥兒童的發病率約占人口總數的萬分之八至十五,約有60萬至180萬自閉癥患兒。
由于無法在自閉癥患兒大腦中直接進行試驗,同時因幼齡患兒不配合導致腦部醫學成像難以獲得,目前科學家尚未找到治療自閉癥的有效藥物及干預治療方法。
當自閉癥進入病理學研究層面后,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名叫MECP2的基因。該基因被認為是導致自閉癥的“罪魁禍首”。MECP2在體內的表達量就像一座天平,必須保持精妙的平衡,表達過多或過少,都會導致神經突觸及神經系統功能異常,從而導致自閉癥。
為了得到更高級的動物模型和更復雜的神經系統,我國科研人員嘗試讓非人靈長類動物——食蟹猴,攜帶人類的MECP2基因??蒲腥藛T首先通過使用慢病毒載體侵染方法,將人類自閉癥相關MECP2基因轉入食蟹猴的基因組中,成功構建了攜帶人類自閉癥基因的轉基因猴模型。研究組還通過精巢異體移植的方法,成功得到了攜帶人類MECP2基因的第二代轉基因猴,其在社交行為方面也表現出了與親代相同的人類自閉癥特征。
中科院相關研究人員正在對患有自閉癥的轉基因猴進行詳細的腦成像研究,以期待用基因編輯工具對這些攜帶自閉癥基因的轉基因猴進行基因治療,探索最終治愈人類自閉癥之路
當自閉癥進入病理學研究層面后,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名叫MECP2的基因。該基因被認為是導致自閉癥的“罪魁禍首”。MECP2在體內的表達量就像一座天平,必須保持精妙的平衡,表達過多或過少,都會導致神經突觸及神經系統功能異常,從而導致自閉癥。
為了得到更高級的動物模型和更復雜的神經系統,我國科研人員嘗試讓非人靈長類動物——食蟹猴,攜帶人類的MECP2基因??蒲腥藛T首先通過使用慢病毒載體侵染方法,將人類自閉癥相關MECP2基因轉入食蟹猴的基因組中,成功構建了攜帶人類自閉癥基因的轉基因猴模型。研究組還通過精巢異體移植的方法,成功得到了攜帶人類MECP2基因的第二代轉基因猴,其在社交行為方面也表現出了與親代相同的人類自閉癥特征。
由于無法在自閉癥患兒大腦中直接進行試驗,同時因幼齡患兒不配合導致腦部醫學成像難以獲得,目前科學家尚未找到治療自閉癥的有效藥物及干預治療方法。自閉癥MECP2基因的第二代小猴。
本報訊(記者 劉歡)昨天,英國《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仇子龍研究組與蘇州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孫強團隊的合作成果,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攜帶人類自閉癥基因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邁出攻克人類自閉癥的第一步。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是一種多發于幼兒的精神疾病,患者多具有社交溝通缺陷和刻板重復行為,近年來,世界各國自閉癥患病率逐年攀升。據統計,我國自閉癥兒童的發病率約占人口總數的萬分之八至十五,約有60萬至180萬自閉癥患兒。
由于無法在自閉癥患兒大腦中直接進行試驗,同時因幼齡患兒不配合導致腦部醫學成像難以獲得,目前科學家尚未找到治療自閉癥的有效藥物及干預治療方法。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我科學家世界首建自閉癥猴模型] 的評論,總共:1條評論
![]() |
會員:wuhuaguo2053 2016/1/29 | 1 |
請大家看看,比較一下,現代科技與傳統醫學的差距 ! 中國科學家全球首建自閉癥猴模型 研究中,他們通過遺傳學手段讓猴子患上了自閉癥,這一成果標志著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攜帶人類自閉癥基因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 、、、最終為臨床治療提供了良好的動物模型和試驗平臺,表明中國已成為全世界非人靈長類疾病動物模型的研究中心。 我是一個研究中醫的個人研究者,早在2009年,就采用獨特的針灸方法(也配合服用了一點中藥)治愈了一位當時年齡為52歲的重癥自閉癥患者,現在這位患者年以60歲,時間證明確實是治愈。 中醫學有史以來就為了人類的健康,直觀的直接的研究人體的疾病、病理、病因,提供各種有效的無害的治療。 以自閉癥為例,我們現實生活中,病例無數,無數的家庭每日每時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煎熬。 那么,現代科技,和科學家是否能與傳統醫學溝通、融合一下,如此,治愈自閉癥指日可待,而不是遙遙無期了。 |
||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