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美術始終是一種值得關注和研究的美術現象。兒童繪畫的魅力和童趣引起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以及藝術家的重視。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看不到什么高難的技巧,或師從哪門哪派,但他們信手涂抹的率性,真摯純凈的表達恰恰是藝術最本質最珍貴的東西。繪畫成為成人與兒童進行溝通交流的一種途徑,通過繪畫也為兒童提供交流傳達的機會,認識客觀世界,表達主觀世界。隨著兒童的成長,他們的身心均發生變化,認識世界,感受世界,表達對世界的認知不再是兒童期的率性和純真,變得復雜多樣、含蓄、膽怯,不再是直白的、肯定的。兒童繪畫階段也會隨之消失而進入成人階段甚至再也不會出現兒童期的繪畫面貌。豐子愷先生說過:“大人與孩子,分居兩個不同的世界。兒童對于人生自然,另取一種特殊的態度,即對于人生自然的‘絕緣’的看法。哲學地考察起來,‘絕緣’的正是世界的‘真相’,即藝術的世界正是真的世界?!碑吋铀饕舱f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我用了四十年的時間,就為了學會像孩子一樣畫畫?!?/SPAN>
特殊兒童由各種有害因素導致精神發育不全或智力遲緩,智力水平明顯低于同齡人的一般水平,并顯示出適應行為障礙,其中又分為輕、中、重不同的程度。他們的智力并不完全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呈增加態勢甚至還會下降。我們了解特殊兒童的這個特征便于我們最大限度地補償這些兒童的身心缺陷,更好的促進其身心發展。正因為如此,正常兒童在他們進入少年、青年后他們的認知就脫離了兒童期的特質而逐步進入成人的世界,也就是說,他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失去他們兒童期的率性與純真。特殊兒童由于自身情況,即使年齡達到成人的界限也依然會葆有兒童的率性與純真,而這一點正是我們需要關注和研究的。
從最簡單的意義上說,繪畫就是運用線條、圖形形狀及色彩進行涂繪建構表達自我及各種現象的過程,是兒童把環境中多種多樣的元素整合成有意義或無意義的整體的復雜過程。在選擇、解釋和改造的過程中,兒童呈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幅圖畫,而且還是兒童自己的一部分,是他們認知世界(包括情感、物象)所留下來的心靈的痕跡。要尊重兒童畫本身的豐富性、獨特性、復雜性和自發性。一幅幅的畫就是一個個孩子的心靈。這些畫,或者稱之為涂鴉其實就是他們思想簡潔、直接或間接的反映。張景祥小時候(孤獨癥)曾經畫了幾組連環畫,表現的就是發生在他自己身上的事情,比如他去醫院看牙,他便秘,但他是借助小動物表達他自己。兒童畫中,寥寥幾筆的線條和形狀中可能包含著一個想法、一個人物、一個環境、一個故事或一個概念。而美術教師或家長的指導和影響,其他藝術形式給他們帶來的靈感和啟發都會引導他們的繪畫,所以這不單是兒童個人的自發表現。但孤獨癥兒童的繪畫更多地帶有個人主觀傾向,一旦形成某種模式便很難改變。長期地去觀察,關注孤獨癥兒童的繪畫,會發現隨著他的成長,他的關注點也會隨之改變。這和他們的認知理解有關。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繪畫的形式上加以指導,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可能,因為他們不可能自主選擇更多的繪畫表現樣式。比如剪紙、版畫、泥塑、油畫、水彩畫等。因為不同的美術樣式會帶給他們不同的感受(這些美術樣式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不同,效果不同,會帶給他們不同的經驗,也會有可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從而使他們有所改變)。
我們一定要明確我們不是要發現和培養一個美術天才,我們不過是通過對兒童畫作的認知和了解最終達到和患孤獨癥的孩子溝通理解,也是通過美術這個途徑給他們一個平臺展示自己。因此,我們一定不要抱著急功近利的思想去要求這些孩子,否則便是舍本求末走入誤區。我們首先要尊重他們,對他們賞識、鼓勵。其次,要多和他們交流,傾聽他們。為他們提供各種可能,比如借助多種媒材(不同質地、顏色、大小的紙張,軟硬不同的繪畫工具及顏料)讓他們體驗繪畫的快樂,在涂抹中感受到游戲和感覺運動的快樂。就像我們不能用好壞去評價兒童畫一樣,我們要用開放的眼光去理解特殊兒童繪畫中的多種可能性而不要用成人的標準去判斷和解釋兒童畫。我們可以借此干預一些孤獨癥兒童的情緒障礙。使得他們在涂繪過程中將不良情緒宣泄(哪怕他們去撕扯紙或亂涂亂抹)。
總而言之,繪畫對于特殊兒童的身心發展是適宜的并且有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如何教育引導他們,以下是我的幾點建議:
1.了解特殊兒童。如他的興趣愛好,他的情緒。親自觀察他們,從他們的語言、行為、繪畫水平等方面。
2.不要對他們的畫兒用好或不好來評價。要搞清楚他為什么這樣或那樣畫。始終用欣賞和信任的眼光去看待他們。
3.在繪畫方面要放任他一段時間。觀察他的習慣,他的接受能力。觀察他使用畫筆的習慣及對顏色有無偏好等。
4.一段時間后,對他進行有目的針對性強的個別指導和要求或者是和他的繪畫習慣完全不同的方法。
5.對于已經有自己繪畫習慣的人并且不易改變其習慣的要從繪畫材料(紙材、布材、泥材、木材等)和繪畫工具上(油畫棒、水彩筆、鉛筆、彩色鉛筆、圓珠筆、毛筆等)進行引導教學,使其興趣點和習慣有轉移可能,使之畫面更加豐富。
基于此,我們和這些特殊的孩子才會有一個平等、融合的狀態,他們的身心,我們的身心才都會趨于一種平和。這一切都源于藝術。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