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兒童與正常兒童一樣,也有身心發展的過程,同樣,也有受教育的權利和需要。特別是學前訓練對孤獨癥兒童發展障礙的矯治更是致關重要,作用尤為顯著。這一點得到國內外許多專家及患兒家長的充分認可。我校曾先后接收了10名5至8歲的孤獨癥兒童在??祻突剡M行康復訓練。這些兒童經過為期3個月至一年的訓練后癥狀都有了比較明顯的緩解與改善,收到了顯而易見的效果。為了使孤獨癥兒童的學前訓練更系統化、科學化和更具實效性,我們對以往的工作進行了總結研究,并參照國內外有關資料及孤獨癥兒童的發展需要,制定出更具體和更具操作性的目標,以指導我們今后的工作。
一、增進孤獨癥兒童運動能力
運動的發展是人類各種活動發展的基礎。從出生時的某些本能動作到以后逐步發展為有目的的隨意動作,從而使人類獲得了參與社會實踐的可能。由此可見運動在人的發展中是何等重要。對于兒童來講,運動與其感知覺、語言、思維的發展聯系更是密不可分的。在人的肌肉、關節及中樞神經系統中布滿了神經結,當神經受到刺激后,會使身體做出適當的反應,改變肌肉張力產生動作,因此通過運動訓練可以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和適應能力的提高,對孤獨癥兒童進行運動訓練還可以起到增進注意力及穩定情緒的作用。
運動領域的內容分為兩大類,即大運動和精細動作。
?。ㄒ唬┐筮\動能力。兒童的發展首先是從大運動開始的。對孤獨癥兒童進行大運動的協調訓練有利于保持身體正確姿勢,增大肌肉力量和四肢動作協調性,總之是彌補大腦缺損的有效措施。具體目標如下:
1、全身運動:要求兒童能獨立完成的基本動作有:抬頭、坐,站、走、跑、跳、蹲、鉆,爬、自行轉動身體。有些孤獨癥兒童的惰性和自我保護意識較強,加之不聽指令,在開始訓練時往往不配合。這就需要老師要有耐心,和充分示范,開始幫助完成,反復練習直到熟練能獨立完成,就應加大力度和強度訓練。
2、平衡能力。也稱技巧性動作。要求兒童能雙腳交替上下樓梯,會獨立翻身、滾動、能拉著一只手走平衡木和在寬20厘米的兩條平行線中行走。因孤獨癥兒童的動作能力較差,加之有自我保護意識強的心理作用,開始訓練時會表現出哭鬧成拒絕性行為,這時需要老師多給一些幫助,還要創造出和諧愉快的氣氛,使他們盡快消除恐懼,逐漸變得愉快起來,并愿意參加這種訓練。
3、玩球。玩球是大多數孤獨癥兒童喜歡的活動,訓練時配合一般比較順利。要求是:能和老師一起做連續拋球200個左右,會持續拍皮球10個以上,一腳能踢中球至5米遠以上,會傳球,要完成這些目標,教師不僅要加強示范,還要與兒童互動,在互動中提高玩球技能,增進訓練的興趣和師生交流。
4、動作模仿操。這項訓練有利于提高身體協調和動作模仿能力,要求學生能在老師的提示下,邊說兒歌,邊動作,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和做幼兒模仿操。
5、使用器械。要求會使用滑梯、滑板、大龍球、秋千、轉桶、蹦床、跳袋、獨腳凳、平衡臺等器械進行訓練。
?。ǘ┚殑幼髂芰?。這一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大腦皮層的發展水平。據有關材料計載,人的大拇指代表四分之一的腦機能,還有的說,拇指和食指的神經與大腦語言中樞有著直接聯系等等??梢娛种腹δ艿挠柧毧梢灾苯幼饔糜诖竽X使之手腦并用,促進協調發展。大多數孤獨癥兒童的手部功能都很差,手指關節的力量和靈活性,肌肉的張力都比較差。因此對孤獨癥兒童進行精細動作的訓練很有必要。為此我們為其制定的目標是:1、雙手會握拳、張開。2、會抓握物體。3、會捏取細小物品。4、會搓揉橡皮泥等。5、撕紙。6、會用食指、中指夾豆。7、會旋擰瓶蓋。8、會串珠。9、會執筆。10、會涂鴉。11、能控制筷子。12、提取重物。13、手眼協調。這些目標看起來很簡單,但開始實現時還是很困難的。主要是受他們注意力不集中的影響。因此訓練時,要把一個目標再分解成幾個小目標,由低到高,從幫助到獨立完成,一步步的實現。這樣,過不了多少時間,我們就會發現他們掌握得很不錯,不僅掌握了技能,還提高了速度。從他們專心操作的樣子可以說明他們的注意力和情緒的穩定性也增強了。
二、增進認知能力
人的認知能力是以感知覺為基礎,以思維為核心的認識活動。孤獨癥兒童學前認知能力的培養目標應從感知覺入手。在發展感知覺的基礎上,豐富生活經驗、引導參加學習活動,不斷豐富知識,增進認識事物的能力。
?。ㄒ唬┌l展感知能力
人的任何經驗上的積累,都是通過運用感覺器官去接觸、探索周圍事物而獲得的。孤獨癥兒童感知覺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主要表現在個體之間及個體自身的差異性。因此訓練孤獨癥兒童的感知能力是促進認知能力發展的首要環節。具體應做到:
1、增進感知覺反應的能力。孤獨癥兒童的感覺器官發育正常,但對他們身邊的事物卻表現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淡漠表現。他們的這種表現可以說明他們對外界事物的感受力是很差的,因此應盡早的幫助他們建立對周圍事物的感受力,提高反應能力。訓練的目標是:①接受來自外界刺激。②能尋找刺激物。③能追蹤刺激物的方向。④能從表現反應對刺激物的親疏好惡。
2、擴大感知的范圍。孤獨癥兒童不僅感知的主動性差,感知的范圍也非常狹小。因此感知的內容單一。我們在訓練時應注意擴大感知的范圍,并運用發揮多種感官的功能來豐富感知的內容。訓練的目標是:①會使用視覺分辨。如分辨顏色、形體、簡單方位等。②聽覺分辨:能分辨幾種不同的聲音、音量大小,高低、好聽、難聽等。③觸覺物體:能分辨冷熱、軟硬、干濕、光滑與粗糙等。④味覺:幾種食物的一般味道與口味。⑤嗅覺:香、臭等。
3、記住感知的內容。人們普遍認為孤獨癥兒童的機械記憶好。因此學前訓練應注意發揮這一特點,通過不斷重復,反復強化,使他們能記住曾感知過的事物,并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概念,重復并恰當地表達。只有記住才能表達,這就要求做到使用感知記憶。①記住曾經見過的一些圖形。②會模仿一些聲音。③能摸出一兩種物品。④能指出剛才吃過的一種食品。⑤能嗅出剛才嗅到的一種食品味道。⑥能躲避臭味。
?。ǘ┰鲞M學習能力
對孤獨癥兒童進行學習能力的訓練,不僅有效地促進智力發展,同時能起到豐富語言的作用。在制定學前孤獨癥兒童學習能力訓練目標時,應根據其心理發展水平,本著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的規律進行。
1、豐富生活常識。同正常兒童一樣,孤獨癥兒童的認知發展也是從認識身邊的食物開始的,只是被動些,應加強引導,使他們能較好的實現這些目標。①認識自己:姓名、性別、身體各部分名稱。②認識家庭:住址、親人姓名及工作單位等。③認識室內用品:家具、家電、日用品等。④認識學習用品:書、本、筆等。⑤認識社會環境:學校、醫院、商店、公園、公廁、交通工具等。⑥認識顏色:紅、白、藍、黃等。
2、豐富自然常識。認識一些淺顯的自然常識是引導孤獨癥兒童走出自我封閉的有效方法,應達到的目標有:①認識小動物的名稱及簡單習性。②認識植物:樹、花、草、蔬菜、水果等。③認識天氣:雨、雪、晴、陰。④認識時間:白天、黑夜,早晨,晚上。
3、豐富簡單的數學常識。學習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目的是培養孩子興趣,幫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利于提高生活技能。但訓練時切不可急于求成,以免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厭倦學習。學習的目標有:①認識方位:上、下、前、后等。②認識數概念有圖形、大小、多少、粗細、高矮等。③認識數前概念:會唱數20以內、會點數10以內、會區別1和許多、會說出5以內總數、會取出物品5個或更多。
三、增進交往能力
孤獨癥兒童的語言交往嚴重阻礙了他們的心理發展。因此對其進行語言交往能力的訓練勢在必行。學前孤獨癥兒童交往訓練的目標包括對語言的接受、理解、交往、表達四個方面的內容。其具體的目標是:
1、增進語言的接受能力。聽說能力是語言的基本能力,只有具備這一基本能力才能使語言得以發展。應實現的目標是①對聲音刺激有反應,如能用眼睛尋找聲源,聽見門鈴電話鈴有行動,能聽懂母親的聲音,能聽音樂拍手等。②能正確發音。如能模仿吮吸動作、能模仿發音器官動作:唇、舌、顎、能模仿各種聲音(小動物、車輛、風聲、雨聲、流水及漢語拼音等)③能模仿簡單句子:簡單兒歌、唱歌等。
2、增進語言的理解能力。孤獨癥兒童因受認知能力的影響,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比較差。故應加強語言的理解訓練。①理解常用名詞。如:身體各部位名稱、應用人稱代詞:你、我、他。②理解常用動詞。如:會執行動作指令、會做五官和身體動作。③理解常用形容詞:漂亮、危險等。④理解別人的表情:高興、生氣、瞪眼等。⑤能模仿表情:高興、生氣、哭、笑等。⑥理解簡單疑問句。如:你要做什么?你吃飯了嗎?這是什么?那是什么?等等。⑦會傳遞物品和簡單話。⑧理解別人的手勢、身體動作等。
3、增進自我表達能力。能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是孤獨癥兒童能有效運用語言的開始。當他們有意識地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要求并得到滿足時,會進一步促進語言動機的形成。但需要說明的是,學前孤獨癥兒童的語言表達只限于口頭語言和動作體態語言。階段具體目標有①會稱呼最親近的人,爸爸、媽媽、老師等。②會說出自己的要求,我要怎樣及會拒絕別人等。③會看圖做簡單談話如:這是在哪?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等。④能用表情表達自己的心理狀態:高興與否、能用手勢或身體動作表示要干什么,或拒絕別人的要求,會說自己的姓名、性別、年齡等。⑤會說家庭簡單情況,家中有誰?都叫什么名字?在哪工作等。
4、增進交往能力。對孤獨癥兒童進行交往能力的訓練,將幫助他們打開心靈之窗,使他們的心理發展邁上一個新臺階。最終引導他們從封閉的自我中走出來??梢哉f經過訓練的孤獨癥兒童的前景還是很令人樂觀的。特別是學前孤獨癥兒童大部分有了主動語言意識,并增進了語言交往的主動性。表現最明顯的是愿意與熟悉的人溝通,并能較好的配合訓練。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應引導孩子做到①對指令反應迅速并能執行。②對人有禮貌、會說謝謝、再見、會主動問好等。③能參與群體活動,如:游戲、集會、上課、并能按要求做。④知道在一定環境中控制自己的行為、如大小便;集會時安靜、進餐、休息時不打擾他人。⑤受到夸獎與批評時能表現出恰當的表情。⑥能表演并有得到贊賞的愿望。
四、增進生活自理能力。
幫助學前孤獨癥兒童掌握一些自我服務技能,不僅能促進其動作發展,還是增強身體健康的必要活動,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升入學校做好必要的準備。具體行為目標是:
1、增進飲食的基本能力。學前孤獨癥兒童往往受到來自家庭的更多的保護,加上動作能力差,故忽視了對孩子進行訓練,使孩子飲食很長時間不能獨立,這就大大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健康。因此,應在日常生活中強化訓練做到①具備飲食的基本能力,吸吮、吞咽、咀嚼、吐出等。②能用手拿食物吃,如拿食品、水果、剝皮等。③會使用餐具、勺、筷子、能獨立用杯子喝水。④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偏食,不搶食,不掉飯菜,不亂吐食物,能安靜進餐。
2、會正確入廁。這項能力的培養對孤獨癥兒童是致關重要的,應從小培養。①解便,會表達便意,按時大小便。會自己解衣褲、排便姿勢正確。②會使用便器、不弄在池外。③會處理便后:便后擦干凈,便紙扔進紙簍、沖洗便池,正確洗手等。③認識公廁,能識別圖形標志,文字標志。
3、增進穿脫衣服的能力。穿脫衣服對孤獨癥兒童比較困難。一般家長為了趕上班時間,便采取包辦代替的辦法,這樣就更加重了孩子的惰性。因此必須引起重視,及早訓練。①有穿脫衣服的意識,在接受別人幫助時能主動配合。②會脫穿內衣褲、鞋、襪、把鞋放在規定地點。③會穿脫外衣褲、獨立系拉鎖、扣子、脫掉衣服會疊好放在指定位置。④能主動的帶圍巾。⑤能在幫助下使用雨具,暑天知道遮陽傘。⑥認識衣服。大衣、毛衣、單衣等。
4、養成愛清潔的好習慣。有一些孤獨癥兒童長得非常漂亮,但卻不懂得講衛生。試想一副臟兮兮的樣子怎能讓人接納呢?所以一定要從小訓練孤獨癥兒童愛清潔的好習慣。①能保持身體清潔,學會洗手、臉、刷牙、梳頭,會在他人幫助下洗澡,剪指甲,會自己擦鼻涕。②衣著整潔,有換衣服的意識。③認識潔具、毛巾、臉盆等。
5、正確睡眠。講究睡眠衛生,能更好的促進身體發育。睡眠應做到:①保持睡眠安靜,按時入睡、睡足10小時。②睡眠姿勢正確,不蒙頭睡覺。③認識床上用品。
五、增進社會適應行為
提高孤獨癥兒童社會適應能力,使孤獨癥兒童能在成年后參與正常的社會生活,是孤獨癥兒童訓練康復的主要目標。有些孤獨癥兒童因缺乏正常的溝通方式,加之情緒不穩定的因素,給學前訓練帶來一定的困難。但只要堅持不懈的訓練和采用適當的方法,會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要正確認識孤獨癥兒童的行為問題,采取寬容的態度,真誠的接納他們。寬容不等于遷就,這就需要以誠相待、嚴格要求,還要注意鞏固訓練效果,不能剛有些好轉就放松,這樣是很容易反復的。在增進孤獨癥兒童適應性行為訓練的早期目標中我們設立的目標是:
1、認識自我及家庭。這一目標的具體內容已在前面有所介紹,在此不再重復。
2、認識居住環境及社區。要盡力使孩子認識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和社區。引導他們對環境產生興趣,開始他們的態度可能是淡漠的,缺乏應有的熱情。但要想辦法,加強引導,讓孩子熟悉并喜歡這些環境。應做到①能說出環境的特點,如大樓、大橋、河等。②認識鄰居能在提示下恰當地稱呼。③在幫助下與鄰居的孩子玩耍。④對待表揚與批評:受到表揚能保持良好的行為表現,受到批評知道改正。
3、學習使用社區,隨著孤獨癥兒童生長發育和心理水平的提高,應不斷擴大孤獨癥兒童的視野,特別是通過參與社區活動來改變自我封閉的意識。①學前孤獨癥兒童可在大人帶領下參加社區活動、聯歡、集會等。②可以經常到公園去玩耍。
4、娛樂休閑。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培養健康身心的需要,娛樂休閑活動也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學前孤獨癥兒童休閑娛樂活動目標是:①有娛樂的興趣,如喜歡看電視、聽音樂、唱歌等。②有一些娛樂的技能,如捏泥、折紙、繪畫、彈琴或在家長參與下玩過家家的游戲等。
5、有安全意識。有些孤獨癥兒童缺乏痛覺,觸覺,味覺不敏感或怪異。因此,做起事來不知深淺的亂摸亂動,甚至亂吃藥品,這就更需要培養他們的安全意識。①要知道不玩火。②不玩用具:暖瓶、剪刀、銳器等危險物品。③不獨自過馬路,外出不亂跑等。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