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康復 > 療育指南 > 瀏覽文章

孤獨癥兒童需要心理訓練

2009/12/11 9:11:37 來源:互聯網 作者:李瓏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有關合作單位最近在北京開辦了一所“孤獨癥兒童治療中心”。借去國奧心理醫院訪問的機會,前去認真地做了番考察,收獲良多,并商談了有關合作意向。

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1938年,Johnskopkins醫院的Kanner醫生收治了一位5歲男孩Donald,發現該男孩幾乎是生活在自己封閉的世界里。在他兩歲多的時候就擁有了驚人的記憶力,能大量背誦《圣經》等文獻資料,卻不能正常地與人進行交流。他很少言語,即使在相當有限的談話中,常常把自己說成是“你”,而將對方說成是“我”。在生活中,Donald迷戀于圓形物體,對物體的空間知覺記憶十分清晰。表現出刻板老成,自己的物體位置稍有變動或其生活規律的點滴改變,都有可能會造成他的焦躁不安。

正是這樣一個病例引起了Kanner醫生的關注和極大的興趣,在以后的幾年里,Kanner又收治了10例與男孩Donald相類似的病例。他發現這11例患兒共同表現出四個方面的問題:① 極度孤獨而不能與他人交往;② 言語功能發育遲滯而缺乏語言交往的能力;③ 習慣于重復簡單的游戲并渴望維持原狀;④ 缺乏對物體空間想象及靈活運用的能力而喜歡刻板擺放物體的活動。Kanner醫生在1943年報道了這11例患兒,并將其命名為“早發性嬰兒孤獨癥”。這是人類最早對兒童孤獨癥的認識。

現今看來,兒童孤獨癥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一般起病于嬰幼兒時期,57歲年齡段發病率為最高,以男孩為多見,且有第一胎發病率為高的傾向。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程度不同的人際交往障礙,行為刻板、興趣缺乏,感知覺過強或過弱等異常,大多會伴隨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癥狀。究其表現特征一是社交障礙,二是言語及非言語交往障礙,三是興趣缺乏和刻板僵硬的行為方式。這就是具有臨床診斷意義的Kanner三聯癥。

兒童孤獨癥是一種確切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疾病,病程較長,預后大多較差。在其治療方面,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能改變其病程,某些被應用于臨床的藥物僅僅只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控制或緩解癥狀而已。迄今較為理想且最有希望的療法還是在心理學指導下的教育訓練和行為治療。根據我的臨床體會,對于那些年齡偏小的孤獨癥兒童,以心理訓練為主的行為治療應是主要的治療手段。這是需要心理治療師根據不同的兒童選擇出最為適當的訓練方法,需要孩子的家長具有堅定的信心和恒久的耐心,需要治療師和家長相互的支持和密切的配合,才可以在較長的心理訓練中,使患有孤獨癥的孩子逐步走出自我封閉的小世界。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孤獨癥兒童需要心理訓練]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