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的孩子,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心中唯有母親。
晶瑩的眼眸透出對外面世界的向往……
唯有這樣,才會略感安全。
自閉癥兒童在進行“勇敢者游戲”。
一對一訓練,孩子們每天的變化都記錄在案.。
孩子的情緒時有變化,老師需有極強的耐心給予釋放。
通過帶刺的球對手心手背的按摩達到“精細”干預。
親近孩子,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孩子自閉癥狀。
“歡樂”是治療自閉的有效有段之一。
乍一眼看去,他們與普通孩子無甚區別??芍灰呓悴浑y發現,這一雙雙清澈見底的眸子,沒有聚焦;親切地喚上幾聲小名,沒有反應。這是一群自閉癥孩子,在我國,他們又被稱為“孤獨癥”。他們始終如”套中人”一樣活在孤獨世界里。
據專家測算,申城自閉癥發病率約為2‰至4‰;由于檢查手段日漸發達,發病率還在不斷攀升。多年前,一部奧斯卡獲獎影片《雨人》,將自閉癥患者的癥狀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刻板到極致,每天走同一條道路,愛不停歇地轉圈圈;他們不與其他人交流,甚至不會叫爸爸媽媽;他們中的小部分,或許會對藝術、數學、語言等有獨到天賦……用醫學語言來闡述:自閉癥孩子是在大腦發育時,產生了社交障礙。
自閉癥帶來的絕望與無奈,很難用文字來形容。在閔行區靜安新城里,一所名叫“愛好”的自閉癥兒童康復培訓中心,院長楊曉燕,便是自閉癥患兒的母親。時隔多年,她已能坦然面對兒子的病情,“我永遠記得2003年的秋天,當醫生宣布兒子是自閉癥,沒有特效藥時,我的天真的塌下來了!走出精神衛生中心,天依然湛藍,云卷云開??蛇@世間的一切美好,頓時與我都絕了緣”。
獨生子女時代里,幾乎所有的患兒家長,都擁有和楊曉燕一樣的心路歷程。他們不惜辭去工作,帶著孩子四處問診,反復質疑“為什么會是我”。他們無限自責,卻也不愿放棄最后一絲僥幸。一位家長甚至這樣說,“我幻想這一切都是孩子開的玩笑;總有一天,他會醒來告訴我:媽媽我是逗你玩的。 ”
漸漸地,現實抹去了一切幻想。焦慮、敏感、絕望……種種情緒涌上家長的心頭。他們不愿面對采訪和鏡頭,生怕孩子會受到傷害;可又想讓更多大眾了解自閉癥,期盼社會盡早接納孩子。他們比普通家長更憐惜孩子,什么都買最好的來補償孩子;可看到孩子一如既往的執拗行為,又會氣極發火。只不過,最終全都化為無奈的眼淚。
“愛好”寓意為因為有愛,所以會好。在這所三層小樓里,自閉癥孩子有了一方康復天地,家長也有了固定的溝通渠道。在自閉癥兒童康復培訓中心,孩子們小小的改善,都能被心細的老師發現,都能贏得家長的大大贊許。孩子們瘋笑著、瘋玩著,家長們也暫時忘卻了生活的艱辛與磨練,找尋著當一名普通家長的平凡快樂。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