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康復 > 認知訓練 > 瀏覽文章

發展孤獨癥兒童認知能力的一般方法

2011/8/22 11:14:52 來源:互聯網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我們知道,孤獨癥兒童與正常兒童一樣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語言、有需求和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溝通方式的特殊兒童。而且,他們心理發展的規律與正常兒童是一致的,只是由于疾病的原因,許多孤獨癥兒童的認知水平呈現出“嬰兒化”傾向。但是實踐又告訴我們,及早進行早期干預(實施科學的教育康復),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他們的疾病狀況的。

  維果茨基指出,“人的心理實質乃是移置在內部并成為個性的機能及其結構形式的社會關系的總和”。用這一觀點觀察兒童的個體心理發展,人們不能不承認環境、教育在發展中起著決定的作用。兒童生活于其中的環境的質量、兒童活動的質量、社會交往的質量也就決定著兒童成長的質量。維果茨基認為,“精神生產的工具”,即人類社會所特有的語言和符號。生產工具和語言符號的類似性就在于它們使間接的生理活動得以產生和發展。所不同的是,生產工具指向于外部,他引起客體的變化;符號指向于內部,它不引起客體的變化,而是影響人的行為。“在維果茨基看來,高級心理機能不是生物學上形成的,乃是內化了的社會關系,甚至在內化為心理過程時,其實質仍是準社會的。人們對著自己仍保留著交往的機能。如人在思考問題時就是一種自我交往”。

  (一)充分認識影響孤獨癥兒童發展的相關因素

  根據維果茨基兒童心理發展的理論,我們要進行科學的教育康復,重要的就是必須弄清楚在孤獨癥兒童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相關因素。通過解讀上述維果茨基的觀點,我們認為,作為一個人的發展社會環境對人的發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在人的發展過程中,語言作為“精神生產的工具”,即人類社會所特有的語言和符號,具有“使間接的生理活動得以產生和發展”的重要作用。而促進語言這種“精神生產的工具”作用發揮的原動力,則是“內化”。他指出,教學的最重要的特征便是教學創造著最近發展區這一事實,也就是教學激起與推動學生一系列內部的發展過程。從而使學生通過教學而掌握全人類的經驗內化為兒童自身的內部財富。維果茨基的內化學說的基礎就是他的工具理論。他認為,人類的精神生產工具或“心理工具”,就是各種符號。運用符號就使心理活動得到改造,這種改造轉化不僅在人類發展中,而且也在個體的發展中進行著。學生早年還不能使用語言這個工具來組織自己的心理活動,心理活動的形式是“直接的和不隨意的、低級的、自然的”。只有掌握語言這個工具,才能轉化為“間接的和隨意的、高級的、社會歷史的”心理機能。新的高級的社會歷史的心理活動形式,首先是作為外部形式的活動而形成的,以后才“內化”,轉化為內部活動才能“默默地在頭腦中進行”。長期以來,在孤獨癥兒童康復過程中,雖然注重了語言的發展,但是卻忽略了環境對語言發展的作用,忽略了教學的最重要的特征便是教學創造著最近發展區這一事實,也就是教學激起與推動學生一系列內部的發展過程”這一重要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思想。

 ?。ǘ┨岣吖陋毎Y兒童認知水平的一般方法

  人的認知發展絕不是孤立的,“人的心理實質乃是移置在內部并成為個性的機能及其結構形式的社會關系的總和”。而人的發展又具有明顯的階段性、漸進性。因此,在對孤獨癥兒童的認知發展過程中,我們既要把握與之心理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教育教學內容的安排(符合相應的認知水平和特點),更要注意引導他們向更高層次發展。

  1.注意形象直觀教學

  在正常兒童的發展過程中,低齡兒童的教育總是從形象直觀教學人手的,這是由兒童認知的一般規律所決定的。由于孤獨癥兒童是“長不大的嬰兒”,所以更具有低齡兒童認知的一般特性。根據孤獨癥兒童一般認知過程中,具體形象性占優勢的特點,在他們各種心理活動的有意性(有意注意、有意記憶)還沒有充分發展起來,對行為的自我調節、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狀況下,教育教學盡可能注重直觀形象性、生動趣味性。譬如我們教孤獨癥兒童認識卡車。通常情況下,教師就是通過卡片或者影像資料片來讓他們認識卡車。其實,這對孤獨癥兒童來說,是起不到認識實際生活中卡車與其他機動車輛的區別的。這是因為,首先,卡車的種類很多,用途各異;其次,外形不同,色彩也很豐富;第三,一般來說,卡車的駕駛室是與裝載區分離的。而這些在教學中由教師講或他們看是無法理解的,這就需要教師或家長帶孩子在實物前進行講解,并要求他們通過實物觀察,進行與小汽車、公交車、特種車輛、商務車、旅行車的辨別。

  2.注意引導性發展

  引導性發展就是要根據孤獨癥兒童的認知規律,注重對他們遷移功能的開發與發展。在引導性發展中,教師和家長首先要考慮的是,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必須符合孤獨癥兒童的心理年齡和認知特點。其次,必須注意教材內容的內在邏輯性,做到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第三,必須注意提高孤獨癥兒童的自信心。譬如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吹揭恍┕陋毎Y兒童在到學?;蛉ド虉?、超市時,走他們熟悉的道路時一切相安無事。突然某一天,家長因為疏忽或者因為市政建設,行進道路改變,孤獨癥兒童會出現極度的不安或出現劇烈的情緒問題。實際上這是因為平時教師和家長在教學過程中疏忽了必要的引導,導致這些孩子的遷移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發展。因此,我們教學中,要告訴他們,到同一目標,不僅僅只有一條路,還可以從其他路線繞行,并由此可以引導到對其他相關的事物發展的認知上。

  3.注意引導他們對具體事例的觀察、分析、思考,提高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正常兒童的認知發展過程中,首先通過對類別和序的認識,然后再建立諸如數及基本運算、空間、測量、時間、因果關系、運動和速度以及對社會的認知等等。譬如,一個正常l歲兒童,經過家長的反復告知,知道附著在墻體上發亮的物體叫做“燈”,然后家長又告訴他,放在桌上的發亮物體叫做“臺燈”,在道路兩側用于夜晚照明的叫“路燈”等等,但是,一開始他并不明白凡是“燈”同屬一類,他們僅僅把燈作為一個詞來標志。但是隨著年齡增長,他們才開始逐步認識到類別間的關系。又如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使他們逐步知道白天過后是黑夜這樣的周而復始,這就是“序”的概念的建立。正是由于有“序”,才使世界變得可以預測。對于這些,兒童們并不知道,但是作為教師和家長,必須依據這一規律來組織我們的教學。正常兒童的認知發展是這樣,孤獨癥兒童的認知發展同樣也是這樣的。因此,我們必須針對孤獨癥兒童的認知特點,遵循兒童認知發展的規律來設計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進度,組織我們的教學。

  4.要十分重視和加強孤獨癥兒童的話言發展

  孤獨癥兒童的言語多半為兒童最初的非交流性言語,也稱為自我中心言語。自我中心言語有三種表現形式:(1)“仿說”;(2)獨白;(3)集體獨白。①皮亞杰認為,2歲前兒童只能有真實事物的心理意向。兒童看東西、抓東西,把他們同化到正在形成的心理格局中,但還不具備把這些符號轉化為詞的能力。大約2歲,兒童開始能思考,他開始用他聽到的詞來標志周圍環境中他感興趣的事物。而兒童此時所用的詞通常是非常奇怪的、不正確的。此時,兒童能夠把過去的經驗和詞聯系起來是非常有限的。兒童一旦開始把客體同詞聯系起來,也就促進了語言的發展。實際上,孤獨癥兒童語言發展也離不開這一規律,因此我們必須引起高度的關注。皮亞杰在對6—7歲兒童的觀察中發現:兒童的自我中心言語逐漸向社會性言語過渡。這種社會性的言語是一種交往的言語,是用來促進與他人相互間交流的??梢?,兒童的社會性言語是在自我中心言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在孤獨癥兒童的語言發展上,我們必須重視他們自我中心言語的發展。

  5.要積極引導孤獨癥兒童參加社會活動和實踐

  人的思維是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的。在孤獨癥兒童的教育康復過程中,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封閉式教育,提倡開放式的教育康復。作為教師和家長要積極組織他們參與和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和社會實踐,這不僅有利于他們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有利于他們發展他們的認知水平。

  總之,我們必須重視孤獨癥兒童認知能力的開發,注意孤獨癥兒童德智體美各方面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

 ?。ㄈ┕陋毎Y兒童認知發展過程中應把握的幾個問題

  對孤獨癥兒童認知水平的發展,應該與正常兒童認知發展的指導思想一致,堅持發展的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統一。所謂階段性,指的是承認兒童認知發展所呈現的不同階段,并據此作為參照,依據孤獨癥兒童的現有水平,進行有計劃的漸進的教育。譬如說,大部分6~8歲孤獨癥兒童的思維通常以形象性占優勢,而抽象概括能力較差。這與在幼兒園的孩子的認知水平相當。因此,我們必須以游戲活動的方式,通過各種形象生動的材料來引導他們動手操作,發展他們的具體形象思維能力。所謂連續性,指的是對孤獨癥兒童的認知發展不僅要有量的增加,而且也要有新的質的積累。就是說,我們對孤獨癥兒童進行形象思維能力訓練的同時,要根據他們的發展,適時增加新的內容。心理學研究發現,幼兒對一些簡單的、生活經驗熟悉的問題也能表現出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譬如,當孤獨癥兒童對下雨這一氣象現象有所了解后,應當增加相應的新的內容,包括雨的形成、雨量大小的區分,雨的作用(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等知識。而這些知識應該是遞進式的。

  在發展孤獨癥兒童的認知方面,應當注意如下三點。

  1.理好認知和知識的關系

  認知和知識是什么關系?其實,這兩者是一種互為因果的關系,即知識通過認知活動獲得,而知識一經獲得,又可以用于以后的認知活動,使以后的認知活動進行得更加順利。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發展智能和傳授知識是兩碼事,他們相互聯系互為因果,但是決不能以傳授知識代替智能開發或者認為只要掌握了知識,智能就一定得到提高。

  2.重視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

  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也是互為聯系的統一整體。孤獨癥兒童的發展也受著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影響。由于疾病的原因,對孤獨癥兒童來講,應當加大非智力因素的開發。

  3.注意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由于疾病原因,孤獨癥兒童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時,應對他們提出難度適中的任務,以提高他們完成任務的信心。這里因為孤獨癥兒童往往耐挫性很差,如果一旦因為任務難度大而他們無法完成時,會出現極度的煩躁,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自傷自殘現象。一旦這種狀況出現,往往使我們的教育教學的目的不能實現,易造成他們的逆反心理。

0% (0)
0% (10)

下一篇: 提高自閉癥兒童認知能力的方法 上一篇: 自閉癥學生認知訓練教學設計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發展孤獨癥兒童認知能力的一般方法]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