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發展性障礙,這就決定了自閉癥兒童的康復訓練具有長期性、情感性、家庭化三個特點。
(一)家長是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的終身教師
自閉癥康復的核心指標是自閉癥兒童的基本社會化,在社會性發展中,社會情感、自我意識、社會行為等方面的康復決不是一年半載、三年五載所能解決的,它是一個長期的、持久的康復過程,甚至要貫穿孩子成長的始終。
(二)家長是培育孩子情感的最好的老師
自閉癥兒童社會情感的障礙的攻克是自閉癥兒童社會化的難點。情緒情感障礙影響了自閉癥兒童的社會性發展,情感啟發和培育是自閉癥兒童康復中最為艱難的課題。如果不能實現正常的情緒表達和情感溝通,那么即使孩子其他功能再好,終其一生孩子也是孤獨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他人眼里,孩子永遠是一個“外人”,某種意義上看,情感教育,是自閉癥康復工程中的點晴之筆,打通孩子的正常情感溝通渠道,才能給孩子注入人的靈性,使孩子成為真正的、完全意義上的社會人。
而對自閉癥兒童情感教育的難度之大,在各項能力的訓練中應該居于首位,它需要高度強、高度密、高度純的情感灌輸與滲透的過程,需要在情感氛圍中感知、接受、熏陶。自閉癥兒童的情感世界如同一個黑洞,相當長的時間,他們對感情只有吸收,而無力付出。恰是這種長期的、單向的情感傳遞,才能給自閉癥兒童搭起了走出情感黑洞的階梯,才能實現真正的康復。
(三)家庭支持是自閉癥患兒康復與發展的主要支柱
訓練機構的特殊環境是短暫的小環境,當孩子走出訓練機構的時候,創設支持孩子康復、發展的環境,主要的責任會重新回到家庭,我國目前社會保障系統還不健全的情況下,機構為兒童提供的康復環境的支持,只是短期的,為自閉癥兒童提供長期支持的,目前只能是家庭。
社會性發展是在人際環境中實現的。在環境中發現孩子的交往問題,在環境中解決問題,在環境中學習,在環境中進步,最后達到對環境的適應。環境是孩子學習的最好場所,對環境的適應也是檢驗孩子社會性的根本標準。促進自閉癥兒童的社會性發展,訓練一般將自閉癥兒童的社會性障礙分解為若干獨立的方面,進行強化干預訓練,而訓練成果向生活的延伸,在社會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實現機構訓練向自然生活的遷移,也主要是在家庭中得到應用和發展,家庭生活環境無疑是重要的轉化環節。當我們發現孩子有交往障礙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機構和家庭的個別化教學,強化訓練孩子的一些基本能力,我們把交往分解成若干因素,分別對孩子進行形式訓練,經過訓練以后,這些能力都會有所進步,但是,孩子需要綜合應用這些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最終還要通過家庭環境的支持,遷移到社會生活環境中。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