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聚源路小學,一名特別的孩子被告知“回家等消息” 記者 王春勝/攝
昨天是鄭州市區小學報名的第一天,也是孤獨癥兒童報名的第一天,“小雨人”的報名情況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憂。
據不完全統計,昨天前去報名的數十名“小雨人”中,有三人報名成功。
“小雨人”上學
故事
憂
一聽孩子有自閉癥
學校就讓回家等消息
昨天上午11時許,在鄭州市金水區一學校,71歲的張朝敬,捂著身上的挎包,拉著孫子就要往校門外走。走到門口,她又從挎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各種證件,“啥資料俺這都有,一聽俺孫子是孤獨癥兒童,就讓我們回家等消息了。”
兩年前,張朝敬就帶著孫子小帥來過,“當時沒敢說是孤獨癥,可面試時,學校發現不對勁,就不愿意收我們了。”
這次跟之前不同。今年,鄭州市教育局將“孤獨癥兒童入學”寫進了小學招生工作方案,她還將孫子的名字上報給了區教體局,“為啥學校還不收呢?”
張朝敬說,孫子認識很多字,愛讀書看報,“如果能給他個機會,他肯定能更好。”
喜
癥狀輕、跟學校溝通得好
他報名成功了
相比于小帥,到二七區一小學報名的小軒就幸運得多。用小軒媽媽的話說,孩子孤獨癥癥狀輕些,跟學校溝通得好,也多虧了媒體的幫助。
昨天一大早,有媒體記者跟隨小軒一家人去了家附近的小學。前天晚上,小軒媽媽便接到學校老師打來的電話,詳細詢問小軒去報名的時間和證件準備情況。“可以說,學校一路開了綠燈。證件審核時,小軒‘預防接種卡’上缺少‘加強免疫已完成’的章,也讓我們通過了,說回去后補就行。”
面試環節,小軒的媽媽也得以陪在他身邊,“很順利,直接報名成功了。”
建議
什么樣的孩子能隨班就讀,應設置入學標準
近日,鄭州市6區公布小學入學政策,其中均提到,孤獨癥(自閉癥)兒童需要給予特殊的關注和關愛,學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安排好他們的隨班就讀工作。
除此之外,各區沒有更詳細的政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小雨人”入學政策是好,可每個孩子情況不一樣,政府應該發布更詳細的條款,設置出臺相關考試,讓家長清楚地知道什么樣的孩子可以隨班就讀。“有些孩子,不適合在普通學校里,他自己會焦慮,這樣反而會加重病情。”
作為鄭州融合教育的先行者,成功把自閉癥兒子培養為大學生的常常媽也建議說,自閉癥兒童想要康復,必須得有人專門照顧、干預,才有可能做到。因此,希望政府能夠多幫有自閉癥兒童的家庭一把,在學校里配備特教老師陪讀,幫助自閉癥孩子和老師進行溝通。
期待
特殊兒童隨班就讀,要給學校和孩子時間適應
“走進學校”是家長們邁出的第一步,如何讓孩子學得好,家長們一直在思考。
他們說,孩子需要普通學校的環境,更需要差別化的教育方案和特殊教師的幫助,“我們呼喚真正的融合教育方案早一天出臺,而不要流于形式地隨班就讀。”
而要想如此,就要建立資源教室,配備相關設施及教師。
業內人士說,教育部門也希望有更多的特殊兒童進入普通學校,但也希望家長們有個心理預期,給孩子和學校一個適應的時間。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