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孫兩歲多,不喜歡說話,我們帶他去看病,醫生說他有輕微孤獨癥。”10月29日,長春市民潘女士打來電話說,因為女兒女婿是雙職工,所以平時都是她一個人帶外孫,孩子這樣她感覺很自責,現在她想為小寶尋求治療孤獨癥的方法。當日9時,記者在潘女士家中見到了她的外孫,有著烏黑大眼睛的小寶(化名),見到記者進屋并沒有什么反應,一直低著頭不停地用手推著他的紅色玩具車。
“今天下雪了,小寶來看看雪。”潘女士看到外面在下雪,就抱起小寶來到窗前,指著窗外晶瑩的雪花和小寶說話,但是小寶并沒有隨著潘女士的手指看向窗外,他的眼神還是只留在他手中的紅色玩具車上。
一人帶外孫 自責話少交流少
和許多雙職工家庭一樣,潘女士退休后就開始了在家帶外孫小寶的生活。
“白天他倆上班,就我和小寶倆人在家,我這人話不多,所以和孩子交流也少。”潘女士抹了抹眼角的淚對記者說,她每次把孩子抱到樓下玩的時候就看到和她家一樣大的小孩和家長邊玩邊說話,而小寶總是安靜地在她身邊玩玩具。
“我以為是他說話晚,就沒放在心上,直到今年夏天,小寶23個月了還不會說話,我才發覺不對。”潘女士說,她帶孩子上醫院一看,才知道孩子患了輕微孤獨癥。“我非常自責,我覺得是我跟他說話少的原因,現在他媽媽為他把工作都辭了,專心在家帶他。”潘女士說。
屬基因問題 和教養方式無關
帶著潘女士的問題,記者咨詢了長春市心理醫院兒科精神科門診彭新賢主任,她告訴記者:“孤獨癥和家長教養方式基本沒有關系,和孩子自身基因有關系。”
“近些年因為孤獨癥就診的患者是以前的30倍,值得人們關注。”彭女士說,近兩年每年有近300人因孤獨癥就診,而前些年每年就診患者都在10人左右。“孩子在6周歲前發現問題,并開始訓練,恢復的幾率最高,所以小寶應該盡快開始培訓。”彭主任說。
需要多注意 要和孩子常交流
“雙職工的家長因為工作忙,時常需要老人幫助帶孩子,如果孩子出現以下幾種現象就需要注意了。”彭主任說,孤獨癥的孩子往往不喜歡玩想象力豐富的游戲。
“有孤獨癥傾向的孩子從來不會喜歡玩過家家之類的互動游戲。”彭主任說,如果孩子出現反復玩一樣玩具,喜歡將玩具擺成一條線或者搭高層積木都是孤獨癥的表現。
“生活中家長應該多和孩子交流,這樣才能盡早發現異常,但是孩子如果患上孤獨癥,是和家長交流少沒有直接原因。”彭醫生說。
相關鏈接
孤獨癥和自閉癥同為英文Autism 一詞的中譯名。孤獨癥主要被中國大陸地區的醫學及特殊教育界所使用;自閉癥則是在中國臺灣、香港地區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使用漢字或漢語的國家使用。
Autism 一詞源于希臘語“autor”,原意為自我,用來描述孤獨癥患者的突出特征——他們的自我興趣。
研究結果表明孤獨癥的發生與大腦系統的生理結構異常有關系,只是目前尚無法確定是什么原因導致大腦系統的異常結構。雖然孤獨癥并非為純心理方面的障礙,但有心理障礙疾病的人,由于其在感知加工功能方面受到影響,也可能引發孤獨癥表現。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