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認識自閉癥 > 自閉癥的治療 > 瀏覽文章

家長需警惕孤獨癥康復“雷區”

2014/6/26 8:43:44 來源:易教網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作為一種嚴重影響兒童健康的廣泛性發育障礙,孤獨癥為眾多的患兒及其家庭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也影響著正常的家庭生活。因此,在患兒的康復訓練過程中,父母是承受壓力最大的人,很容易因為心急而步入孤獨癥康復的“雷區”,從而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在孤獨癥康復中,存在著諸多的誤區與“雷區”,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在訓練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保持心態的平和,切勿“行差踏錯”。

  盲目相信醫藥,忽視訓練的重要性

  對于部分的患兒家長來講,可能認為孤獨癥是一種病,理所當然的要用藥來醫治。如果簡單地認為只有醫藥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從而使孩子的訓練流于形式,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在孤獨癥康復過程中,不排除隨著醫學的發達,藥物治療的有效作用,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夠完全替代教育和訓練在孩子康復過程中的作用。即使孩子需要某些藥物的針對性治療,家長也要通過正規醫院的專業醫生來進行科學指導。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訓練內容過于單一

  在家庭訓練過程中,訓練的內容可能會有局限性。父母可能偏重于語言或認知能力的訓練,而忽視了其他領域的同步復輔助訓練。孤獨癥兒童的障礙是廣泛性的發育障礙,往往伴隨有多種發育缺陷,全面發展是訓練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例如,有些患兒不會說話,家長就每天不停的掰著嘴教患兒說話,但孩子能說話不等于會交流,許多患兒可能會背誦兒歌,但仍然不能同外界進行交流,因此,只有對孩子進行全面訓練才能促進大腦發育,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

  訓練形式刻板重復,缺乏創新

  在傳統的意識里,家長或許會每天安排好孩子的訓練時間,比如每天訓練六個小時,其余的時間讓孩子休息放松,實際上這樣的訓練形式并不是對患兒最有利的。孤獨癥孩子的學習并非緊緊局限于坐在小桌子前面,無限循環的訓練模式只會讓孩子覺得訓練過程枯燥無味。

  溫馨提示:孤獨癥孩子的康復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父母有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耐心,也需要父母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多走進自然,融入自然,“潤物細無聲”才是星兒康復訓練的最高境界.

0% (0)
0% (10)

Tags:孤獨癥

下一篇: 護理兒童孤獨癥的正確措施 上一篇: 什么環境中孩子智商較高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家長需警惕孤獨癥康復“雷區”]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