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表達能力:孩子能說出什么。了解了“語言能力=接受能力+表達能力”之后,就不會因孩子說不出來而認為他沒有語言表達能力,也不會因為他說不出來而認為他聽不懂了。對發展性語言障礙兒童進行的語言訓練,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
判斷孤獨癥兒童的語言能力,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1)語言表達能力:孩子能說出什么。主要指孩子能說出的與情景有關的、有交往意義的話語。在這一點上,無論說出的詞語是多是少,都說明了他有一定的表達能力。例如:當孩子小便時能說出“尿”,想吃東西時能說出“吃”或“要”。反之,如果孩子說出一個長句子,但與情景沒有任何聯系,也不能說明他的表達能力強。
(2)語言接受(理解)能力:孩子能聽懂什么。許多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能說,對孩子的語言能力很悲觀,但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孩子能聽懂他人的一些話,如:坐下、過來、喝水、出去等等;有些孩子甚至能聽懂較復雜的指令,如:把蘋果給奶奶、把床上的書給爸爸等等。這類孤獨癥兒童具備語言接受能力,但是語言表達能力弱于語言接受能力。根據訓練實踐,我們發現,語言接受能力越好,在訓練中語言表達的潛力也越大,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也就越快。
了解了“語言能力=接受能力+表達能力”之后,就不會因孩子說不出來而認為他沒有語言表達能力,也不會因為他說不出來而認為他聽不懂了。在訓練孤獨癥兒童說話時,不要忽視了對他接受能力的訓練,因為“聽懂”與“說話”同樣重要,更因為“聽懂”是“說話”的前提。任何人能夠運用語言說話,都要建立在能夠聽懂的基礎上。
發展性語言障礙的訓練 :
對于正常兒童來說,只要有適當的語言環境(一般兒童幾乎都會得到這種條件)言語能力自然就能正常發展,無需專門的語言訓練,對于存在發展性語言障礙的兒童來說,沒有專門的語言訓練,其言語能力的發展就會發生很大困難。有一位孩子的家長告訴我:他有一個鄰居家的孩子存在其問題,家長帶孩子四處求醫問藥,而不去找正規的學校去進行適當的語言強化訓練,今年孩子10歲了,仍不能說話。因此,進行適當的語言訓練來克服種種困難是非常重要的。對發展性語言障礙兒童進行的語言訓練,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
一、 提供最適合的語言材料
人有發展言語能力的先天優勢。一個還沒有發展起言語能力或者言語能力還沒有充分發展的兒童,能夠借助于語言的和非語言的條件理解他們聽到的話語,并且在這一過程中,發展語言的理解能力(ABA訓練)。
在孩子語言的理解能力發展到一定階段,那些與其能力相應的話語才能被他們所理解,才能有助于發展其言語能力。如果要對發展性語言障礙孩子進行語言訓練,必須首先搞清兒童的現有言語能力發展水平。也就是我們學校常說的找出孩子的基礎,來提供最適合其水平的語言材料。
二、 運用最適當的交際方式
言語活動是一種包括說話者和聽話者(口語情形)兩種角色的交際過程。他們的角色可以相互變換,要想發展兒童言語能力,不僅要向兒童提供適合的語言材料,而且要設法讓他進入言語交際活動,成為聽話者和說話者。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