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讀者在后臺問我:自己家是男寶,2歲了,感覺每次和他說話都是心不在焉,也不怎么搭理自己,因為平時自己比較忙,都是爺爺奶奶帶的多,所以不知道孩子這種行為是屬于自閉癥還是因為一直沒有得到自己的照顧,和自己不親?很是苦惱。
我建議她先放松心情,因為她給到的信息并不是很多,所以只能做一個粗略的建議。
“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表情!“
每朵花都有它需要綻放的理由,不論是嬌艷的還是稚拙的,不論是生在溫室里還是懸崖邊,一念花開,絕代風華!
4月23日讀書日時,筆者正好參加了一個公益活動,與15名自閉癥兒童共同在故宮一同畫荷花,主要臨摹《故宮畫譜 花鳥卷 荷花》中吳昌碩的荷花圖。
在我面前的是一個長得高大的男孩,不算是小孩子了,可是他所有的舉動都和小孩子是一樣的,他基本上不去看我,但是會看身邊的媽媽,只有身邊的媽媽是他唯一連接的人。
但是,有一個舉動讓我發現了他內心里的細膩,他用筆輕輕勾勒荷花的干時,注意到原作上有那些點點,代表著枝干上的小突起,他專心致志地畫著那些小點點,那么細致,那么認真,那么忘我的專注,深深地打動了我。我由衷地贊嘆他說:你觀察得好仔細,這些樹干上的確要畫這些小點點。
他抬頭第一次望向我,望向我的眼睛,隨即轉向他的媽媽,等待著***肯定。
中國自閉癥患者已經超過1000萬,0-14歲的兒童患病者可能超過200萬,其中98.7%的人群無有效康復訓練。
這是一群來自星星的孩子,我在之前的文章曾經寫過,他們的心中藏著星辰與大海!
美國兒科學會公布了11種最新的兒童孤獨癥特征,其中語言能力滯后、缺乏人際交流的能力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現??梢詫φ罩纯词遣皇亲蚤]癥患兒?
當嬰兒盯著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時,卻沒有表現出高興的反應。
出生后2個月還不會笑,對周圍事物反應差
5個月左右的孩子,不發出交流的咿呀聲。
不能辨認出父母的聲音,當爸爸媽媽叫他名字時沒有反應。
不和別人進行眼神交流。
9個月后才發出咿呀聲。
說話前很少配合手勢,如揮動小手。
拿著某樣東西,反復重復一個動作。
16個月大時還不能說出一個字。
一周歲時仍不會發出咿呀聲,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勢。
兩周歲不能說兩個字的詞語。
即使會說話了,但卻缺乏語言技巧。
不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語言單調,經常說重復語言、刻板語言或自造詞句。
這里關鍵的一點是眼神交流,即便是小孩子,也是很喜歡看著***臉的,如果***嘴唇動,他會很專注地盯著***嘴唇,會以為在和他說話,1歲左右時會咿咿呀呀地回應大人。
未必所有孩子不愛與人交往就是屬于自閉癥,因為有的孩子長期得不到語言的刺激以及家人的陪伴,就不會習得性的掌握語言以及與人溝通的技巧。
前幾天聽一位媽媽說,有個朋友養老大時費心費力特別累,生了老二之后就改變做法,把老二直接放在一個房間里,根本不去理他,每次都是到吃奶時間才進入房間。
這種做法我實在無法茍同,大人倒是輕松了,但是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連接卻沒有了。
著名的哭聲免疫法的發明者,美國人華生的孩子,長大后選擇了自殺,家庭與父母對一個孩子不管不顧,看起來很省事,但是情感上建立的連接確實不多,孩子長大后難保不會做出一些異常的舉動來。
鄰居家有個孩子,小時候父母忙,都是讓很小的孩子自己拿著鑰匙放學后自己回家,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是這樣的,現在孩子長大了,每次要管孩子時,他都會理直氣壯的說:小時候你們不管我,長大了也別管我。
排除一些外在的原因,如果確實和自閉癥的特征都吻合,還是需要家長及早去干預,及早去醫院確診,同時采用一些游戲療法讓孩子盡早得到干預。
美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杜威說:無論何時,無論何國,凡是兒童的教育,其大部分莫不借助于游戲與競技,而對于年幼的兒童,尤其不能不如此。
可以借助一些語言游戲,敲鼓的聲音游戲,一些康復機構會有針對性給孩子進行訓練。
怎樣預防自閉癥患兒
雖然至今為止還沒有完全破解自閉癥患兒的成因,更多的應該是基因上的一些隱性因素,但是在一些基本方面備孕的已婚男女們還是需要這樣做,達到優生優育:
1.父母雙方年齡盡量不超過30歲,尤其是父親的年齡
2.避免服藥,藥物對于胎兒發育有著很大的影響;
3.不要抽煙喝酒,遠離輻射源比較大的工廠和物品
4.保持心情舒暢,過多的焦慮也會影響胎兒的神經發育
自閉癥兒童也是一顆星星,尊重人世間每一顆星星!
- 發表跟帖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