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我們在說“社交技能”,我們在說什么?
社交技能是:
互動的規則
預示愛與幸福等重要社會結果的行為
認知和語言技能的工具
難道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這些嗎???
大多數人傾向于用同樣的方式“學會”社交技能。他們自然地、容易地掌握語言技能。這些人通常有一個內隱的社交“地圖”。
然而
高功能自閉癥和阿斯伯格綜合征個體通常沒有內隱的社交“地圖”,并常被逼迫去猜測“地圖”是怎么樣的。
所以
我們需要將這些內隱的東西明確化:如果社會期望能夠被清除的解釋、示范、實踐和加強,高功能自閉癥和阿斯伯格綜合征的兒童就很有可能提高他們的社交“地圖”。
二、我們如何以最佳方式教授社交技能?
研究表面明,兒童在以心理教育技能為基礎的互動團體中,顯示出在團體針對的特定領域有所改善。實際上,針對學齡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社交技能團體顯示了足夠的證據,使其被認為是“一種已經確立的以經驗為基礎的治療”(EBT)(Barry et al,2003)。
第4期影子老師線上講座中胡彥瑋老師也提到下面這兩個有趣的研究:
1.研究大人對小孩的結構化訓練好還是同伴之間的影響更大。發現,成人運用強化技術對小孩進行干預有12%的時間對這個孩子是有用的,但是如果用同伴的注意力作為強化物的話,有53%的時間小孩子都能表現良好。結果就進一步說明了同伴交往作為自然強化物的重要性。同時,爸爸媽媽把高功能兒童放在多鼓勵他的自然情境下和小朋友進行交往,讓其他小朋友做示范給他看正常的同伴交往是什么樣的,把他浸入在這個環境里面,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對小朋友的成長發展來說是有利的。
2.第二個研究,對小朋友上情緒管理,是針對幾個小朋友上課有用還是對所有的小朋友都上同樣的課有用?結果發現對所有的小朋友上同樣內容的課,用一樣的標準,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榜樣,設定班級的規則,這樣做容易達到一致性,在這樣的環境下,80%~90%的學生都能學到東西。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制定大家統一的規矩,那接下來如果有些小朋友還有困難的話,這個時候我們再采取個別化的教學手段是比較有效的。
三、教授社交技巧的7步走策略
1. 設定目標——選擇并明確定義一個可達到的社交技能目標。
2. 教學——解釋行為看起來像什么以及行為為什么重要。
3. 示范——展示所期望的社會行為。
4. 實踐——角色扮演所期望的行為。
5. 提示——提示自然出現的期望的行為。
6.強化——在示范所期望的行為之后對小組成員進行加強
7. 泛化——鼓勵行為實踐
步驟1. 設定目標——選擇并明確定義一個可達到的社交技能目標。
需要考慮什么使目標可達成?
目標行為要與個體年齡和當前功能水平相適應。
應當是稍稍高于個體當前功能水平的。
步驟2.教學——解釋行為看起來像什么以及行為為什么重要。
將督導的解釋與小組成員的實踐相結合。
分解社交技能目標的組成部分。對話:什么導致對話出現?你怎么開啟一個對話?你怎么知道對話結束了?
步驟3.示范——展示所期望的社會行為。
示范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例如,你想教授給予贊美的技巧,你可以…
—當你贊美他們的新變化時,可以和其他人進行角色扮演
—當同伴之間互相贊美時指出來
—用語言在情境中表達出來
步驟4.實踐——角色扮演所期望的行為。
實踐行為,給每個人一個機會去:
嘗試在無壓力情境下進行
找出期望的行為看起來像什么(什么會導致行為加強)
步驟5.提示——提示自然出現的期望的行為。
從適當入侵性的、明確提示開始,用你自己的工作漸漸減少入侵性的提示。
例如,給予個體具體的指令“找到一件事去稱贊你的搭檔”,隨著個體問候行為的改善,你可能這樣提示“你應該做什么?”或者只給予一個手勢作為提示。
步驟6.加強——在示范所期望的行為之后對小組成員進行加強。
當他們表現出目標行為時,強化這些行為。
夸獎通常比懲罰能導致更強烈的反應。
強化應當是非常小的,及時的,最重要的是應當對個體是有價值的。
確保個體知道他/她在被強化什么(我喜歡你的眼神交流)
夸贊的一些具體建議想法
對于那些對社會有(非有形)反應的人的強化:口頭表揚(“喜歡你等待輪換的方式!”“你做了一個非常好的自我介紹”);擁抱;擊掌。
對于那些對更具體的獎勵有反應的人:可以花費在之后獎勵上的代幣(例如看電視的實踐、視頻游戲的時間,想要的玩具等等);一小塊糖果或者最喜歡的食物;貼紙;小玩具;交易卡、貨幣獎勵、活動。
步驟7.泛化——鼓勵行為實踐
為家長提供關于兒童進步的有針對性的反饋
為家長提供有關他們如何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學習的書面指令。例如實踐評論:你的孩子是否環顧房間并且評論他/她所看到的,強化這些評論
給孩子分配可管理和適當的家庭作業,并讓家長監督并簽字完成
加強有目標行為
提供推廣到學校和家庭的成就任務
使用金錢獎勵
父母共同參與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