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材施教,勿急勿躁
孤獨癥兒童個體差異性大,制定康復目標必須有針對性,切忌急于求成。更需要把握實施過程中的有效性和靈活性,唯此才可能幫助孩子一步步建立信心、提高興趣。
(二) 不怕艱辛,持之以恒
訓練孤獨癥兒童是一個艱難的歷程,在衡量孩子進步的單位上是用年,而不是用月,沒有長期的量的積果,就難以產生質的飛躍。家長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三)賞罰分明,及時強化
“勿以善小而不獎”。一個小小的、 毫不起眼的進步都是應當夸贊和獎勵的。家長要學會關注孩子的行為亮點及時都是及時進行強化, 同時也要學會忽略孩子的某些不良行為,并嘗試用良好行為來替代,逐步幫助孩子理解賞罰與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
(四)簡明扼要,循序漸進
孤獨癥兒童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較差,與他們溝通要降低標準。對于孩子不理解的指令,家長要配合動作來表示;也可將句子分解成單詞,輔以相應的動作來幫助孩子了解意圖??傊?,簡單、直接、清晰、肯定、形象的溝通方式,才能幫助孤獨癥兒童建構語言理解能力。
(五)提供機會,避免包辦
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理解和順應別人的需求對于孤獨療兒童來說是不易達到的。家長需要給孩子提供處理問題的機會幫助孩子把自己的狀況通過合適的方式告知他人。要讓孩子試每一樣工作,只有不斷嘗試,才能得到提高。
(六)家庭社會,內外結合
孤獨癥兒童訓練的最終目標是成為一個社會人。 孩子在家庭和康復機構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需要在真實而變幻的社會環中運用和檢驗,唯此才可能逐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