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多少存在一些不合群、與人接觸少時,家長就要警惕孩子是否患了孤獨癥?
什么是兒童孤獨癥
兒童地孤獨癥是指起病于30個月以前,以精神和心理發育的廣泛性障礙為特征的一種疾病。它的基本特點是與人交往和溝通的困難,在多種心理功能如社會技能、語言、認知、智力等方而出現發育性障礙。實際上孤獨癥(Autism)一詞源于希臘詞“autos”,意思是指“自我”。用這個字來描述患兒茫然、心不在焉、極度孤僻、不能用語言進行交往;重復簡單的游戲活動,并渴望保持原樣不變;對物體缺乏想象力和靈巧運用的能力。
哪些兒童可能有孤獨癥呢?
與人交往和溝通困難
患兒在嬰兒期就可能表現出避免與他人的眼睛對視,缺乏面部表情。當父母離開時,沒有任何依戀情緒;父母回來時也沒有愉快的表情和迎接的姿勢;當他痛苦或煩惱時不會向父母流露以尋求幫助;對人態度冷淡,對別人的呼喚不理不睬;別人碰他或拉他,則主動躲開或掙脫走;當自己想要某一物品或食品時則會拉著父母的手前往放物品的地方,一旦拿到后則不再理人;當他害怕時也不會尋求保護。
言語和語言發育障礙
一部分孤獨癥患兒從來不說話,終生默默不語;一部分患兒開始講話比別人晚,而且所講內容少。說話如鸚鵡學舌,對別人所講話的內容或部分內容進行重復(模仿言語),有時會對以前別人所講內容進行重復(延遲性模仿言語)。如強強幾乎每當看到別人喝水時都講“神茶”,據強強媽媽講,前幾天在超市強強伸手指點要買的一種飲料叫“梅山神茶”,以后見到別人喝水、喝茶、喝飲料等都講“神茶”。
不能主動與人交談
不會以提出問題的形式維持與別人的交談,即使講話,所講內容與當前的人物、環境內容不相吻合;也不管別人是否聽懂或是否在聽。不會使用代詞或代詞使用顛倒,如令其“把你的手放在她的手上”,患兒會拉著講話者的手放在自己手上。常用錯的是“你”、“我”、“他(她)”,有時會把名詞用混淆,如“把糖果放入盒子”,“把盒子放到柜子里”,他會說成“糖果放進柜子,把柜子放到盒子里”。
興趣范圍狹窄、行為刻板
要求環境固定不變、拒絕任何變化,堅持每次都有以確切的同一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要一種類型的玩具;看固定時間的電視節目;看某一主持人主持的節目;吃飯時全家每次坐在固定的位置、固定的凳子上;乘、換車時要走同一路線;每天所吃飯菜內容、排便時間和地點都要固定下來。如改變或打破他的“生活規律”,則會尖叫、發脾氣或拒絕執行。
獨特的興趣對象:患兒對一般兒童所喜歡的玩具、游戲、衣物不感興趣,而對一般不作為玩具的物品非常感興趣。如喜歡圓的物品、可旋轉的玩具、泥土、修理工具等。5歲的可可自一年前在爸爸修理收音機時,看到螺絲刀和螺絲后就愛不釋手,每次玩耍都拿來出這兩種工具扭、擰、轉,甚至每次外出也要隨身攜帶。與可可不同,7歲的華華每逢出門,無論到幼兒園、逛商場、還是走親戚等都要穿上那件綠色、上面印有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的T恤,即使在冬天,出門時也一定要把那件T恤穿在里面,否則就不出門。
另外,孤獨癥兒童還會有以下方在的異常:(1)感覺與一般兒童不一樣:細心的家長不難觀察到,孩子的興趣正是對物體的某些特性感興趣,反復角摸某些“光滑”物體的表面,如光亮的家具、雪白的墻壁、光滑的書刊封面、質地滑軟的衣料、柔軟的毛制品等。感覺過敏或感覺遲鈍:有的患兒對聲音、光線感覺過敏。有的對寒冷和疼痛不敏感,冬天穿單衣外出而不覺得冷;打針時不覺得疼,跌倒時摔破皮膚也不任何反應。(2)認知和智力異常:想象力缺乏:在游戲中不能與伙伴們共同遵守一種規則,不能在游戲的每一步驟中去揣度別人的想法和做法。扮演行為困難:不會扮演,不懂偽裝。80%---90%患兒智力輕度或中度障礙,接近正常智力水平的孤獨癥,被一些學者稱為“高功能水平孤獨癥”,這類患兒的預后較好。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