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一看到強化物(食品),就能較好的配合老師,一沒有強化物孩子就不配合,這一現象,表現在和很多患兒身上有所體現,尤其李樂樂較為明顯,如:不用強化物時,叫他的名字,有時無反應,即使反應了,聲音也特別低,當老師拿著強化物,叫他的名字,他能馬上答應,并且聲音較高,如在遠處拿強化物叫他名字時,他會馬上答應或趕快跑過來,這兩種情況(1)說明他自我認識還不太好,還需加強訓練。(2)老師在上課時,過量的使強化物,使孩子對強化物過于依賴。
針對以上這種情況,我們在使用強化物時,可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強化方式:
(1)連續強化:連續強化方式是每出現一次目標行為就給予強化,或在不良行為消失后給予強化,[注:當對一種不期望行為的消失予以強化時,可有兩種選擇,他可以直接指出消失的行為,如:“沒有再旋轉,很好”,或者他可以間接指出消失的行為,如:“你安靜地坐著,真是一個好孩子?!盷如果說兒童由于對他說明了要消失的行為,反而受到提示而出現錯誤行為,則間接地表揚消失的行為更為可取。
(2)固定比例強化:固定比例方式是在行為出現一定次數之后予以強化??筛鶕蠋焷頉Q定次數。
(3)固定時間強化:固定時間間隔方式包括在每隔幾分鐘之后予以強化。固定時間間隔強化的目的是提醒老師去強化那些可能會忘記去強化的行為,如:在坐便池訓練中別把褲子弄濕。
(4)可變比例強化:可變比例方式是隨機次數的試驗之后予以的強化。這樣,孩子永遠不會知道他何時得到強化。然而,他知道如果他表現得當,就能得到強化物。
(5)可變時間間隔強化:可變時間間隔方式是在隨機數量的時間之后予以強化。孩子不知道何時能得到強化物,然而,他知道強化終將會出現。
在建立新行為時,強化的方式應是連續強化,并密集使用。舊的行為的強化應采用可變的方式,不要密集使用。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