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講究科學方法 增強語言記憶能力
1、故事記憶法
把《語言》內容用一些恰當的關聯詞語或過渡過句串連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樣幼兒聽起來生動有趣,易于理解記憶。此方法適合于詩歌教學。
2、構圖記憶法
教師根據《語言》內容,畫出相應圖畫,制作活動的圖片或幻燈片,讓幼兒結合圖片或幻燈片學習。這種方法具有直觀性和吸引力,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3、繪圖記憶法
教師用簡潔洗練的筆法,簡略概括物體的造型,邊畫邊講《語言》內容。如教《值日生》時,教師先畫一個瞇瞇笑的太陽,后畫一位值日生小朋友,接著畫桌子、椅子、圖書柜、給花澆水等圖案。這樣形象直觀,有利于幼兒理解內容,增強其記憶。
4、提問記憶法
提問是激發幼兒求知欲和促進智力發展的有效形式。如教《小白兔》時,教師向小朋友提出這樣幾個問題:小白兔的毛是什么顏色?有兩只什么樣的耳朵?愛吃什么?走路是什么樣子?讓小朋友互相討論,孩子們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也記得牢。
5、猜謎記憶法
讓幼兒在聽聽、說說、猜猜中學習《語言》。如教《我說一,誰對一》時,教師先說出謎面,讓幼兒答出謎底,這樣教師和幼兒在游戲式的一問一答中,自然地進行教學,既讓幼兒理解其內容,又能啟發他們的思維和想象。
6、表演記憶法
根據《語言》具體內容,編一些簡單、形象、有趣的動作,幫助幼兒理解,通過動作表演,增強幼兒記憶。如教兒歌《別說我小》,其中“我會做什么”的句子不易掌握,可讓幼兒表演穿衣、洗腳、擦桌、掃地、澆花等各種模仿動作,邊做動作邊學兒歌。符合幼兒好動的特點。
7、情境記憶法
根據《語言》內容,創設具體可感的情境,讓幼兒身心居于其中。如教《客人來了》,可先略布置場地,然后兩位小朋友扮演主人和客人,進行情境表演、對話,讓幼兒在觀賞中學習。
8、操作記憶法
提供給幼兒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和教師一起,根據《語言》內容進行擺一擺、拼一拼。如教《三只蝴蝶》時,教師先發給幼兒紅、黃、白三種顏色的紙,讓幼兒折疊蝴蝶和花朵,然后和幼兒一起邊復述故事邊操作。這樣幼兒在玩中學,玩中記。
二、開展游戲活動 培養語表達能力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能引起幼兒愉快的自發參與,帶給其無限的樂趣。在游戲中,幼兒是游戲的主人,他們的想象得以自由馳騁,好奇心、好模仿和好活動的需要能得到滿足。游戲具有社會性、創造性、概括性和興趣性特點,有利于促進幼兒身心發展。教師在幼兒語言教學時,多采用游戲的教學形式與方法,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學習,理解快、感受深、記憶牢。由于在游戲的過程中,運用、練習語言的機會多,對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也有顯著作用。如開展《娃娃家》、《商店》等游戲,幼兒按自己的意愿裝扮人物角色,這樣既培養了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的綜合訓練與培養。
三、運用多種感官 強化語言運用能力
在語言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感官,腦、眼、耳、手、口并用,使幼兒通過視覺器官、聽覺器官、言語器官的相互聯合,掌握運用語言交際的基本能力。如采用電化教學手段,應用電教媒體。讓幼兒在想想、看看、聽聽、摸摸、說說中學會運用語言。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