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康復 > 社會交往 > 瀏覽文章

語言交往訓練的個案研討

2004/8/21 0:49:01 來源: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一、個案基本情況:

  于X,男,1997年10月出生于吉林,2002年4月經北京第六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診斷為孤獨癥,于10月開始對其進行語言個別訓練,接受訓練前的基本情況如下:

  (一)  語言現狀:

  1、語言表達:當不滿意時,會出現大哭或尖叫,偶爾出現笑,但不會笑出聲。不會發音,也不會模仿聲音,無自言自語,也不會應答。

  2、語言理解:對簡單動作指令能理解,(如:坐下、起來、不能動等)但執行時需要在半提示下完成。對叫自己的名字有反應,會偶爾看一眼。

  3、語言交往:目光對視短暫,常低頭聽大人講話,當有需求時,會用手拉、拽大人的手,但不能指向所需求目標,使大人常無法明白。

  (二)其它方川:

  1、行為情緒:情緒不穩定,常??摁[,自我保護意識強,但無自傷和攻擊他人現象。依賴母親,睡眠少,幾乎沒有午覺。

  2、運動能力:能走、跳、跑、上下樓梯,穿珠子,但運動中表現很不協調。不喜歡運    動,惰性強,耐力缺乏,運動項目很難按指定數量完成。尚不會拍球、傳球。

  3、生活自理:入廁大、小便需大人提示協助下完成,而且常常尿褲子。會穿、脫便鞋,    吃飯穿衣尚在大人的幫助下進行,晚上需和母親同床入睡。

  4、感知覺方面:觸覺過敏,不喜歡聽大的聲音,怕黑,喜歡吃辣的食品。

  5、綜合智能:四歲半時,綜合能力評價為18個月。

  二、測試與分析:

  (一)測試:該兒童接受訓練前,我們請家長進行了兒童發展評估表的測試,包括粗大運動、精細動作、感知、認知、語言、交往、自理這七個能區分別為23個月、21個月、20個月、20個月、23個月、18個月和17個月。

  (二)分析:

  1、該兒童語言表達水平低下,主要表現在無語言發音,無應答能力,尚無法用動作表達需求。能聽懂大人的簡單一步動作指令。

  2、功能正常。發音器官功能的動作不協調。咀嚼功能差,吃食品時,不會側送食物,常常是整吞食物。面部神經經常處于緊張狀態。模仿口部、舌部動作困難,不會深呼吸,存在著明顯的發音功能活動障礙。

  3、該生自身相比,運動能力較好些,在滿足需求下,情緒較穩定。

  4、其表達性語言、語言理解和運用均明顯滯后,且已經歷了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為此進行以語言為主的強化訓練勢在必行。

  三、訓練方案:

  經與家長協商,針對該生的現狀,制定了語言交往能力綜合訓練,方案如下:

  (—)訓練策略

  1、以個別語言訓練為訓練重點。

  2、以認知訓練為滲透輔助訓練。

  3、以大運動訓練為切入點的基礎訓練。

  (二)訓練方式

  1、專業教師指導訓練與家長主要訓練相結合。

  2、大運動訓練與專時語言訓練相結合。

  3、家庭訓練與機構訓練相結合。

  4、語言訓練與認知教學相結合。

  5、情景訓練與隨機訓練相結合。

  6、互動游戲與模仿教學相結合。

  整個訓練中注意社會性強化與消費性強化相結合。

  (三)訓練時間

  l、教師進行的語言交往訓練,每兩天1小時。

  2、大運動訓練,每天3小時。

  3、精細和感知訓練,每天合計共—時。

  4、參加群體游戲,每天30分鐘。

  四、訓練步驟:

  第一階段:表達性語言訓練前期。(這個階段要使兒童在互動游戲中建立模仿,增進情感及溝通,服從指令,建立互動模式)

  1、  口部動作模仿:從被動輔助其動作到能依從指示模仿。動作有:張大口、閉上口、打哇哇,伸收舌,彈響舌,舔唇,咬唇,撥唇等。

  2、氣吸訓練:每天堅持做一定數量的跑步,上下樓梯,仰臥起坐,增強肺部呼吸能力,模仿深呼吸、被動抓癢笑、輔助壓擠腹部使出喉嗓聲、吹哨子等。

  3、交往動作模仿:聽指令拍拍子表示高興、擺擺手表示再見、拱拱手表示感謝、伸出手表示要東西、拉拉手表示友好等。

  4、模仿發聲:仿哭聲,抓癢令發出大笑聲,張大嘴巴發聲“啊……”即使是無意義的叫也要給其強化。

  第二階段:訓練發單音(疊音)時期。這個階段要注意建立剛t注視及對視,使學生學會模仿訓練員的口型發音,此時不需刻意糾正兒童發音的正確性,以防止挫傷兒童的自信心及學習興趣。

  l、要充分利用兒童喜歡的玩具轉化為對訓練者面部的注視,提高目光對視時間,使兒童較好的模仿口型發音。

  2、使兒童知道聽叫其名字時會產生反應如回頭、抬眼等,學習應答“哎”!

  3、從兒童最親的人物母親開始,學習發唇音“媽”。

  4、滿足兒童的動機需求,在拍一拍,親一親,抱一抱,打一打等的動作中學習發爆破音“拍、打、抱”。

  5、  從喜歡吃的食物開始學習,  (如“鍋巴”發音“巴巴”,“棒棒糖”發音“糖”,仿真玩具老虎發音“虎”等)。

  6、采用“轟炸式”方法,對能發出的音,教師進行多次的重復刺激和訓練。

  7、  看圖片‘練習發音,模仿說出單韻母“a…”,說出物品名稱如:車、梨、杯等。

  8、看仿真玩具,模仿聲音,動物叫聲,汽車、火車及打槍的響聲等。

  第三階段:學習發雙音節詞語時期。這個階段讓兒童學會模仿兩個音節的連續發音,它是標志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可把認知作為滲透教學。

  1、利用兒童已會的單音節開始學習疊音如“爸爸、媽媽、杯杯、瓜瓜、包包”等。

  2、在會發的音節的基礎上學習雙音節詞語如:  “杯子、西瓜、面包”等。

  3、利用實物和圖片,幫助兒童進行雙音節詞語的發音學習??刹捎孟戎钢?ldquo;杯子”,拿起“杯子”,說出“杯子”三步驟學說詞語。

  4、兒童學說雙音節詞語階段,不易矯正發音速度及音質,需要增加說出詞語的數量,鼓勵兒童敢于仿說,但要重視口型模仿發音時的音節數量。

  第四階段:簡單問答溝通訓練。這個階段,讓兒童能建立簡單的問答對話。學習知道與自己有關的熟人之間的關系,會表達自己的需求。

  1、  以兒童自己為中心,從問答練起,如你叫什么?你幾歲了?

  2、從兒童動機訓練,拿著他喜歡的食品問:誰吃、誰要、誰玩。

  3、從表揚問起,誰棒、誰好、誰做對了。

  4、分辨兒童與熟悉人的關系,用提示自答方式。你是爸爸?媽媽?是老師?是爺爺?是奶奶?等。

  訓練中注意統一問話指示,兒童熟悉的人統一發指示:  “叫我”如(老師、姥姥、媽媽、阿姨等)。還可利用電話,學習簡單的對話。當父親來電話時,清兒童對話“爸爸好,我想你了”等。

  第五階段:認讀仿說句子的訓練,在這個階段,使兒童在掌握一定文字的基礎上,利用圖片和文字,學習認讀句子,說兒歌,進一步提高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

  l  認讀簡單句子。如“太陽出來了”  “小明在跑步”

  2、讀兒歌。如“大蘋果”,  “小白兔”等。

  3、 唱簡單歌曲。如“我有—個好媽媽”,  “兩只老虎”,  “小手拍拍”等。

  4、表達需求。如“我要吃奸東西,我要出去玩”等。

  5、讀句子依從指令做事。如“清把杯子給我,請坐在椅子上”。

  五、訓練效果:

  經過8個月的訓練后,一個無語言表達能力的孤獨癥兒童有了顯著的變化。

  1、無言語到會背兒歌十幾首,并能指讀兒歌和唱簡單歌曲。

  2、具有了基本溝通交往能力,會應答,會表示簡單需求。

  3、對自己有了簡單的隊識,知道姓名、年齡,與家人的關系。

  4、認識水平進步明顯,會認讀單韻母,聲母20多個,能認讀詞語卡片150多個,會辨認7種顏色,會認讀點數數字1--10個,能背數字1--100。

  5、學習情緒從不穩定到穩定,能堅持學習2個小時。

  6、從情感上由什么都不怕到知道陌生人,并喜歡與熟人進行逗、笑的情感溝通。

  7、能和他人做模仿和互動游戲,在做拍手游戲時,會主動拍手、做動作。

  六、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對無語言表達能力的孤獨癥兒童訓練,是一個長期又艱巨的過程。老師與家長首先注意建立親情,友情。即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后,我們的訓練才能奏效。

  2、開展語言訓練,教師要起主導作用,家長要起主要作用。專業教師指導并給家長做示范,使家長也能在老師不在的情況下連續訓練,持之以恒,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每個孤獨癥兒童的語言訓練階段及內容要因人而異,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并及時修改方案。

  (二)建議:

  1、對孤獨癥兒童的訓練,家長——定要親自參與,盡可能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按計劃開展訓練。

  2、訓練內容要做到一切從兒童實際能力出發,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

  3、采取定時、定地點、定專人開展訓練。有助于初期語言訓練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4、充分調動兒童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有助于兒童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5、訓練中要綜合運用教學方法,并注意行為強化的原則。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語言交往訓練的個案研討]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