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初,針對當前教育界反響較強烈的“差生”問題,我們分別在太原、石家莊、湖南等地采訪了部分教師、學生及家長。
所謂“差生”,就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有的學校似乎更細化,對學習成績欠佳、品質出現某種偏差的學生,冠以“雙差生”。一些地方學校,無視教育部三令五申的有關規定,仍然單純地以學分為目的,以追求片面的升學率為辦學宗旨,分什么“慢班”、“快班”,將“差生”安置到教室的最后,有的干脆把學生攆回家。被推向社會的“差生”,大都是中學生。他們的受教育權被剝奪了。一些被推出校門的“差生”徘徊在犯罪的邊緣,往往是一念之差,就誤入歧途。
“在她眼里,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
假如你去問任何一位老師:“如何改變差生呢?”他們會不約而同的說:“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鼓勵、表揚,少批評?!?BR> 大道理誰都會說,如果多年地堅持去身體力行,恐怕就微乎其微了。
但在太原采訪中,了解到一位執教40年的老師,她做到了。記者是從她的學生吳立紅等人那里了解到的。如今,她的學生大都是人到中年,而且大都有一技之長,成為單位的骨干甚至是領導。談到她,個個嘖嘖贊嘆。驕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真是幸運,啟蒙時遇到這樣一位好老師?!?、“老師從一年級教到我們四年級,我們班各個方面都是全校第一!”
李明芳老師如今已是70高齡,住在太原理工大學宿舍。2005年國慶節那天,記者經人帶領叩開了她的房門。
老師的頭發泛起了霜花,耳朵有些背,但是依然慈善。
她是山東人,1946年考入濟南師范學院。
1960年其丈夫到太原理工學院(現已易名為太原理工大學),她先后在太原理工學院附屬小學、公園路小學教書,始終做學年組長、班主任。
李老師就像前文我們講的那樣,“多看孩子的優點、亮點,盡量少批評、不批評?!奔词古u也是悄悄的、心平氣和的,仿佛一個慈母。
由于她擔任學年組長,每逢轉來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她就分給別的班,成績差的、淘氣,調皮的學生她就留到自己的班。
有的學生是鄉下來的,滿口方言,無法交流。有的老師直皺眉頭,學生被弄得面紅耳赤,更不敢說話了。低著頭,手足無措,甚至都要哭了。
李老師遇到這種情況就說:“別急、別急,你坐下,咱倆用筆交流?!彼瓦@樣耐心的付出,使學生變得自信起來。隨著他們生活環境的改變,他們的方言也就慢慢的改變了。
在李老師的眼里,每個學生都有優點,都能得到表揚和肯定。
她在指出一名學生的不是之前,先肯定他的優點,然后說:“但是,你還有一點不足,如果你能夠把這一點點小毛病改掉,那你就迎頭趕上了?!?BR> 即使是差生也會美滋滋地說:“老師都表揚我了,誰說我是差生?!痹诩钪?,差生奮起直追。
人總是有差異的,對個別轉學過來的基礎差的學生,李老師就用課間10分鐘給他補課,或者周日讓他到自己家里給學生補課。
當談到這些時,她說:“教書育人,就是良心職業,我這一輩子,不求功,不求名,只要對得起良心就滿足了?!?BR> 就在采訪完李明芳老師的次日,我們在太原市萬柏林區獲悉這樣一個案例。
一名小學成績優秀的學生升到初中以后,一次考試發揮失常,遭到老師的責罵,同學也嘲笑他。結果這名學生回到家里先得了抑郁癥,后來又患了精神分裂癥?,F在,時常抱著頭苦喊:“老師,快別罵我了,快別罵我了!”
他的父母告狀多年也沒有結果,后來他的母親竟然哭瞎了雙眼。
看來,老師可以挽救學生,也可以毀掉學生,甚至毀掉一個家庭。
被趕出校門的“差生”邁進牢門
10月10日,石家莊某法院開庭。
主審法官問:“你為什么從縣里來到石家莊?”
答:“我學習不好,老師把我趕回家了,我怕爸爸媽媽狠狠又像往次那樣地打我,我就離開家到外面流浪了。到了石家莊沒有錢,我看見這家院門鎖著,覺得沒人,就翻墻進去,在翻別的東西時就聽到院門開了,進來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我從屋里出來,拿出隨身攜帶的水果刀向那人沖去,結果被人家一把抓住,摁到旁邊的三輪車里,后來過往的鄰居聽到聲音后,一起用繩子將我捆了起來,送到公安局?!?BR> 結果:17歲的被告人李某在盜竊時被發現,為抗拒抓捕,持刀相逼,情節嚴重,構成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
一位少年在回憶自己走上犯罪道路時充滿悔恨地說,上高一時曾經因為上課遲到5分鐘而被罰站一節課。一個人站在教室門口,樓道的老師、學生人來人往,樓道里走過來的人總要“斜”我一眼,他自覺羞憤到極點。他說,這件事嚴重傷害了他的自尊心,并由此產生厭學情緒,曠課逃學。他說:“老師當初為什么不能采取別的方式,哪怕下課后打我耳光都可以?!?BR> 要消除上述不良影響,首要的當然是要給差生更多的理解和關愛,使其心靈免遭傷害和打擊。嚴格地講,世間是沒有差生的。如果要說有差生,愛迪生就是一個典型的差生??蓮乃髞淼某删蛠砜?,能說他是差生嗎?魯迅、郭沫若他們讀書時的成績,雖然不能淪落到差生的行列,也算不了優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將人的智力分為七種,也就是說人的智力各有所長,差生只能證明,他們在掌握知識方面的智力不如優等生而已,但就不能否認他們將有其它方面的才能。
再者,尊重和信任相結合的原則。在“差生”的教育和轉化中非常重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人格,不要總是停課、罰款,或者動不動就找家長,更多的是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共同探討轉變途徑。
學校教育的非強制性在于它靠教育內容的真理性、藝術性,通過說服感化使學生產生認同感后而化為自身的意識。而優秀文化一旦被內化,便能排除原有的錯誤認識,對其行為產生自律作用。學校教育的自律性使自律者不僅自身不會犯罪,而且會自覺承擔預防犯罪的重要作用。這種預防除作用于自律者個體外,也影響其周圍的群體,從而起到示范作用。所以,在充分認識學校教育的犯罪預防作用后,要特別將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易被忽視的弱勢群體——“行為偏差生”身上,發現和培養他們的良好興趣。同時培養和激勵其內心希望和追求。學生一旦產生某一希望,內心就會指向這一方面,全力追求,而一些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因精力不夠而被轉化,學生在追求中完善了自我。在學校對“問題生”的特殊教育中,教師無疑起關鍵作用,摒棄說教式的教育方法,平等地尊重、了解和鼓勵學生,才能逐步幫助學生改正不良習氣。而學校也不能因學生頑劣將其拒于校門之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流失問題,從而預防其走上犯罪道路。
教育的核心是“愛”
華東部分省市正在試圖改變以分數論成績的考試制度。如上海、杭州等地,就有了新的評分標準,他們采取“優、良、合格、不合格”四種標準,來評定學生學習成績。在杭州某校就讀的中學生李若愚說,我以前在別處上學,同學們都說:“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蔽椰F在不認為分數是我的命根了。我只想努力多掌握老師所教的知識。按說,我算中等生,但從心理上,我覺得我和我們班其他同學學習成績都差不多,沒有過明顯的優差之別。學習壓力有些,但根本不在同學之間的你優我差上,而是在如何能更全面、更塌實地掌握知識上的壓力。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引導人、鼓舞人、感染人,每一個接受教育的學生都是被培養、引導、鼓舞和感染的對象,在教育者的心目中,永遠都不應該有“差生”,即便某個學生的學習成績是班上的最后一名,教育者也沒有任何理由和權力把他認定為“差生”并對其百般打壓。
針對“差生”這個問題,鄭州市22中教師吳玲用熾熱的愛心換取了學生奮起直追的勇氣與信心,有的竟還是后來居上,成績名列前茅,她說:“當學生看起來最不可愛的時候,恰恰是他們最無助、最需要愛的時候?!?BR> 太原市公園路小學二年級一班學生董天蕭說:“我們的蔣艷老師永遠都是笑著對學生說話,連批評都帶著感情,對學習差的學生也是這樣?!笔聦嵶C明,要想徹底解決校園里的“差生”問題,除了要在教育制度及考評制度上進行變革外,我們認為每位老師大有可為,首先應該認識到“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師”,還要認認真真地分析“差生”差的原因所在:是他們智力低下,還是智力發展較慢或不平衡?是他們自控能力差,還是勤奮程度不夠?是他們厭學,還是自己講課水平需要提高?只有分析到位了,老師才能客觀公正地對待“差生”,并且從教書育人過程中找出補救的良方。
羅蘭說過,教育學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教育“差生”更難,也更崇高。無論如何我們也要善待“差生”,使他們即使讀書不成,也仍然有足夠的人格基礎,去學習其他的技藝,要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從日本考察回國的一位朋友曾經問湖南冷水江師范附屬小學校長“你們學校差生的比例有多少?”這位校長的回答是:“我們學校沒有差生,而只有某方面更突出的?!蔽覀冊谫潎@這位校長回答精彩之余,是不是更該為他們頗具“人性”化的教育叫好?
教師,千萬不要輕易給學生貼上差生的標簽。要知道,每制造一個“差生”,就是毀滅了一個家庭的希望,成為社會負擔。當老師的,只有認真分析“差生”變差的原因,客觀公正地對待“差生”,才能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找出補救的良方,絕不能一味地歧視差生!對教師要求的標準是“零差生”。在這里,我們要對“零差生”理論致以深深的敬意,如果每一位老師都有這種意識、這種情懷,那將是學生的大幸,中國教育的大幸。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