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康復 > 語言訓練 > 瀏覽文章

談話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006/10/25 15:19:32 來源:不詳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園綱要中提到的一項艱巨任務。怎樣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呢?我們教師必須先豐富幼兒的生活,再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寬松的談話氛圍;在日常談話中、在家庭中時刻注意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兒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長期的教育實踐已經證明,幼兒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有的幼兒能較好的用口語表達自己的需求,有的幼兒在進行口語表達時卻存在發音不清晰、語序顛倒、代詞使用混亂、發單音節多于發多音節、用詞不規范、語句不完整等現象。我認為,談話是造成幼兒上述現象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們通過利用游戲的形式來提高幼兒談話的效率。

  所謂談話,它是以對話形式進行的一種語言交往,即以提出問題及回答問題、或講等的方式,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它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日常生活中的談話,一種是有目的、有組織的談話活動?;谟變鹤⒁饬袝r間較短的年齡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創設寬松的氛圍使用談話方法更有利于幼兒口語

的發展,這樣通過談話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呢?我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創設談話氛圍

有些幼兒對環境的變化,對周圍的人和事陌生時,他們會情緒不穩定、缺乏安全感,導致有些幼兒變得“沉默寡言”這時教師應善于發現,將他們安置在自己的身邊,親近他們、撫愛他們,創設一個寬松的談話氛圍,用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話語跟他們交談,使幼兒在感情上得到滿足,陌生感、膽怯情緒就會逐漸消失,對老師、同伴發生興趣,同時也產生了說話的愿望。教師要抓住時機,激發他們的說話的興趣,使幼兒有話愿意說,有事愿意講。二、在日常談話中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日常生活中的談話是發展幼兒口語的重要途徑,通過談話可以了解幼兒發音正確與否,詞匯的掌握情況,語言的表達能力發展的層度。同時也可以通過談話糾正幼兒的語言錯誤,發展幼兒的口語。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幼兒與老師、幼兒與幼兒之間雙向互動的語言交往隨處可見。如:教師給幼兒講故事,開展小小故事會,在角色游戲中,通過所扮演的角色進行對話,都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下,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思索,擴大和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1、多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地帶領幼兒直接觀察,給幼兒多創造條件。

采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如:在活動"秋天"的談話之前,先告訴幼兒:"秋天到了,大樹、天氣、人、花、草、小動物呀,都有一些變化。一看到這些變化,就知道秋天到了,你們找一找,看一看,秋天到了有些什么變化,以后講給大家聽。"幼兒回家之后,仔細觀察、查找,當老師講完之后問他們:"除了老師說的大樹、小草、小動物的變化外,還怎樣知道秋天到了?"幼兒根據自己觀察判斷的內容,親身的體會,積極地發言。

2、多聽——培養幼兒注意地傾聽,這是發展幼兒表達能力的先決條件。

幼兒學習語言,首先要學會聽,聽得準確,聽得懂,然后才有條件正確地模仿--說。講故事是向幼兒介紹文學作品的基本方法。因為幼兒不識字,他們是文學作品的聽眾。將不識字的幼兒引入文學世界,就需要給幼兒講,讓幼兒認真地傾聽,達到教育目的。給幼兒積極創設聽的環境,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給幼兒聽錄音故事、聽別人講故事;邀請幼兒談話,互相傾聽并交談;帶領幼兒聽多種聲音:樂器的聲音、動物的聲音……讓幼兒聽后模仿,想像,并講出他們聽到的聲音好像在說什么。讓幼兒多聽,是為了發展傾聽和區別周圍聲響的能力,發展幼兒聽覺器官,加強對語言的聲音結構分析。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要求幼兒會聽,聽得懂,認真聽不打斷別人的話,這也是文明習慣的一種表現。

3、多說——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與幼兒接觸的一切時機,進行交談,在交談中建立感情,使他們無拘無束,愿意講出來。

當幼兒用語不當時,教師及時予以糾正。教師應該善于利用幼兒來園、飯后、游戲、離園等分散時間,有計劃有目的與幼兒交談。在交談中,教師和幼兒易于進行感情交流,關系可更加親密,幼兒有什么事就都愿意告訴老師。這不論對幼兒發展語言能力,還是形成對事物的正確態度都有積極作用。教師在組織幼兒集體學習時,更要注意啟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注意給每個幼兒"說"的機會。幼兒學習語言是靠"聽"和聽后的模仿"說"。因此,我們要給孩子創設一個"說"的環境,讓孩子練習"說",學習"說",在說中學說。說中懂得當別人在談話時,應不插嘴、不妨礙;成人和自己講話時,要專心地聽,不打斷別人講話,不離開,不嫌煩。有急事需要及時談時,要打招呼。別人向自己提出問題時,要認真地回答。

三、讓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談話中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在幼兒園中,同伴之間的交流談話是幼兒發展口語的另一主要的途徑。在同伴的當中幼兒說話不受到任何的限制,氛圍更為輕松。一些口語發展得比較好的幼兒還將在其中起到示范、帶頭的作用:年齡越小的幼兒越喜好模仿,當同伴說出一個較好聽的詞時,他們就會跟著模仿或糾正同伴的錯誤發音及病句。教師可借此機會傾聽幼兒的交談,及時糾正幼兒的錯誤發音或糾正病句,促進幼兒口語的發展。愉快的交往經驗可以提高幼兒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強又會引發更強的交往主動性,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幼兒的語言富有創造性,但模仿、學習在語言獲得中仍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一日活動中幼兒隨時有表達意愿和感受的需要,有與人交往的需要。幼兒在游戲中與同伴交往時,無意識的學習著語言。如在角色游戲中,大家一起討論角色分配,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發生爭執了,就學會了辯論性語言。在“娃娃家”中有“客人”來訪,幼兒就學會了禮貌用語?!皨寢尅币贿吔o“娃娃”喂飯,一邊與“娃娃”說著悄悄話。幼兒游戲的豐富創新,游戲中的相互合作,為幼兒愛說、樂說,創造了條件,即增強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提高了幼兒的交往能力。鼓勵幼兒個體間的平等對話,形成生生互動,這是一種良好的人際資源,讓每一個幼兒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都喜歡說,喜歡談話。

四、家庭中的日常談話對幼兒口語發展的影響

蘇霍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P>

家庭是幼兒日常生活的主要環境,同時,日常生活是幼兒學習語言的基本環境。在現代家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這樣的現象,以至于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口語表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每個獨生子女,是幾代人掌心里的寶貝,攔攏在家,惟恐出門摔著、碰著,缺少了與其他孩子的交往與溝通;來自社會競爭的壓力和對孩子的過分關注,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在孩子面前,時常表現出焦慮、煩躁等情緒,長期處于這種消極影響下的孩子變的膽小、內向、害怕與人交往、表達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還有許多家長習慣把一個“好孩子”的標準定位于孩子的“聽話”,越是聽話的孩子,越是好孩子。家長把孩子當作聽話的工具,很少給他們表達自己觀點與意見的機會。。。。。。但在這個環境中有著豐富詞匯、發展口語的很多有利條件。如:幼兒接觸到的詞句都是與具體事物、具體動作同時出現的,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語言多是常用的、反復出現的易于加深幼兒印象和理解。作為家長應善于抓住對幼兒進行語言培養的時機:在教幼兒穿衣服時,教幼兒正確叫出各種衣服的名稱;在盥洗時,教幼兒說出盥洗用具、盥洗動作、面部或身體各部分的名稱;帶幼兒外出時,主動與幼兒交談,向幼兒介紹所見到的能理解的事物,同時豐富有關詞句。

當然,指導家長與幼兒平等對話是家園聯系工作的重要內容。譬如在開展的親子活動中,家長、孩子共同參與的游戲,增進了母子情、父子情,父親沒有了往日的威嚴,幼兒沒有了往日的拘謹,我們看到的是一片歡聲笑語。同時,讓家長從孩子的表現中,不僅僅看到孩子的進步,更學習到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并把它運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在我們邀請家長參加的春游等活動中,讓家長更真實地觀察、了解自己的孩子,體會和孩子在一起的快樂,真切地認識到,父母和孩子相處也需要一種“同伴”之間的交往,從而增進了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幼兒間的情感交流,語言交流。通過家長學校、家園聯系卡等多種家園共育方式,讓每位家長學習并領悟到,只有營造一個溫馨、友善、關愛、和諧的家庭生活環境,讓孩子在充滿安全、愉悅和相互信任的氛圍中開放自己,發展自己,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談話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