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這是一群特殊的老師——這個特殊的群體7年來譜寫了一曲艱難與喜悅難分難解的歌。
6年前,一篇名為《西安有個漂亮媽媽》的文章報道了張曉強和她的心心幼兒園。這一報道引起了全國各地孤獨癥孩子家長的關注,孩子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用愛和淚水澆灌的幼兒園。多年來,有300多個孤獨癥和智力發展遲緩的孩子在這里受到了特殊教育。數十個孩子在這里學會了叫“爸爸、媽媽”,學會了穿衣吃飯,還有一些孩子進步很大,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正常小學。
孤獨癥孩子往往有特殊天賦
6歲的航航是個完美主義者。他對文字、字母特別敏感,經常對著一個識字卡片看半天,然后就在背面照著寫出來。他還有一個絕活——撕字。像航航這樣在某一方面特別有天賦的孩子,在孤獨癥(自閉癥)孩子中有不少,有位小女孩對音樂特別敏感,一首曲子看一遍就能彈出來。有位對數字特別敏感的男孩,手機號碼只要說一遍就可以流利地背下來。而問起他前后30年里的哪一天是星期幾,他更是一口報出。
所以,有人說孤獨癥孩子是“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純潔、專注、富有靈性,他們需要關愛和發現。
早期教育非常重要
但是這種天賦異稟的孩子畢竟為數不多,多數孤獨癥孩子同時伴有智力低下的癥狀,教學難度很大。很多孩子不會說話、穿衣,且大小便都不能自理,這些“星星的孩子”在人間的遭遇往往讓人心疼而又束手無策?!八?,我們教育的第一步,都是先讓孩子們學生生活自理。之后,再根據孩子們的程度讓他們學會和他人交流、學習知識?!眻@長張曉強說。
孤獨癥孩子封閉在自己的世界里,淡漠、孤獨地活在人群之外,對世間做著深度的拒絕。他們的世界是明凈還是陰冷,是喜悅還是悲傷?誰也說不清。要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需要付出更多的愛心和耐心,而且介入的時間越早越好,“對于患孤獨癥的孩子來說,早期教育非常重要,3歲至7歲是最佳時段。讓他們學會一些基本生活能力、培養學習能力,以后會終生受益?!睆垐@長說。
7年一夢心心幼兒園一天天長大了
每個人都有夢,讓所有孤獨癥孩子都能接受教育是張曉強的夢。張曉強用淚水泡成了這個夢想。
16年前,34歲的張曉強生下了兒子寶寶,那是張曉強最幸福的時光,當時,作為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的名角,她事業如日中天、生活美美滿滿。
14年前,兩歲的寶寶大小便不會自理、不會說話,對大人的逗樂無動于衷。經確診,寶寶患有深度自閉癥,可能終生不會學會說話、生活不能自理。此后,她日復一日地對孩子進行強化訓練,為了讓孩子學會叫“爸爸、媽媽”,她和請來的家教一起每天對著兒子做“爸爸,媽媽”的口型。她們說了成千上萬遍,但孩子依然沒有任何反應。
8年前,也就是寶寶8歲的時候,奇跡出現了,寶寶叫出了第一聲“媽媽”,張曉強和在場的人都哭了。在流過了無數次辛酸的淚水后,她第一次流出了幸福的眼淚。這也讓她看到了希望。
7年前,為了讓更多的孤獨癥孩子會叫“媽媽”,她開辦了一所專門針對特殊兒童早期教育的心心幼兒園。這是西北地區第一家專門培訓護理智障兒童的民間特殊教育機構。她請來了有特教經驗的老師,同時自己也努力學習、摸索方法以拯救這些不幸的孩子。
這個第一不好當,沒經驗,學;沒經費,她去演出掙錢;沒活動場地,她將樓頂四周圍上鐵絲網改造成活動場地。書本、學習用具不夠,老師們就用手寫識字卡片;桌椅不夠,那么就一桌兩用,上課時是課桌、吃飯時搬到飯廳當餐桌。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受教育,讓他們感受學知識的快樂并從中受益。每當說起這些,張曉強都有說不完的話、流不盡的淚。
現在,寶寶已能簡單和他人交流了。
特殊教育需要全社會的關注
隨著孩子們的長大,特殊孩子后續教育及職業培訓等問題越來越成為張曉強心頭的痛。特殊兒童的早期教育目前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而后續教育則幾乎是一片空白,這些孩子成人后的職業生涯就更無從談起了。
一位來自新西蘭的凱莉·萬老師來幼兒園看望孩子們,她有過多年的特殊教育經驗。她在西安聽說了漂亮媽媽張曉強和她的心心幼兒園后,便專程和同行的澳大利亞小伙tim(蒂姆)一起來陪孩子們玩。他們一起和孩子玩泥巴、穿珠子、堆積木,“這里的教育相當有成效,很多孩子的進步是非常難得的?!比f女士說。
據萬老師介紹,在很多國家,特殊教育是很受關注的,如果一個家庭出現了一個孤獨癥孩子或者智力發育遲緩的孩子,政府會給予很多補貼。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就會有專門的幼兒園對他們進行特殊教育。之后,到了小學、中學階段,一般在一個區里至少會有一所學校專門設有特教班,主要訓練人際交往和一些簡單的職業訓練,之后再進入政府主辦的愛心工廠或者一些企業、單位提供的適合他們的職位。
“這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的事業,個人的力量太微弱了,而能幫助的孩子也太少了?!睆垥詮娬f。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