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康復 > 社會交往 > 瀏覽文章

訓練孤獨癥學生語言交往能力的初步研究七

2006/3/7 10:36:21 來源:不詳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八、實驗結果:十名孤獨癥學生語言交往能力測試檢測表

實驗個案語言交往能力測試結果統計

姓名

理解%

表達

語言能力

前測

后測

前測

后測

前測

后測

X

0.76

0.94

0.72

0.97

0.3

0.53

X

0.94

1

0.88

1

0.76

1

X

0.87

0.76

0.87

0.97

0.45

0.38

XX

0.82

1

0.87

1

0.94

0.85

XX

0.53

0.9

0.65

0.98

0.25

0.55

X

0.78

0.53

0.73

0.77

0.73

0.13

XX

0.96

0.77

0.28

XX

0.28

0.54

0.63

0.82

0.18

0.15

XX

0.72

0.52

0.18

X

0.51

0.51

0.58

0.80

0.15

0.33

平均分M

0.689

0.772

0.741

0.913

0.465

0.293

標準差SD

0.224

0.217

0.118

0.098

0.489

0.309

t

6.62

****

3.09

***

0.16

 

P<0.001

P<0.01

 

本研究是針對孤獨癥學生語言交往障礙,如何進行訓練進行實驗研究。研究中發現以訓練孤獨癥學生認知能力、運動能力與語言交往能力相結合,設置生活情景、游戲環境為主渠道,始終探討訓練孤獨癥學生會語言交往能力的原則、步驟、方法。結果發現:

1、孤獨癥學生語言交往能力是可以發展的,應當及早訓練。其發展過程中接受有針對性的科學訓練是必要者,可行的。訓練前對其語言理解、表達及語言能力進行測試,訓練者把握其實際水平及發展可能,做到心中有數,實施訓練。

2、訓練其語言交往能力與訓練認知、運動,情緒、行為及生活常識的理解的同步進行。符合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及Kephart的動作教育理論。因為認知基礎需先由動作發展成熟再形成知覺與概念。語言發展需要認知、運動發展配合,互相促進。

3、孤獨癥學生語言交往能力訓練整體效果明顯。從統計表中看出理解、表達、語言能力后測平均分都高于前測數據。進行t檢驗,理解t值極為顯著,表達t值很顯著,語言能力t值不顯著。

利用孤獨癥學生對聽覺、視覺、運動覺的初步理解力,通過生活中實際事物、動作的認識,擴大其對詞(聲音)與物、詞與動作關系的認識與理解,發展理解力。

利用孤獨癥學生有發音、模仿、主動表達得能力,通過各種活動促使其與老師、與伙伴交流,發展表達能力。

利用孤獨癥學生有用單詞、雙詞、短句及手勢表達的可能,設置各種生活情景,發展想象力,提高語言能力。

參加實驗的四位學生理解、表達、語言能力均有提高。分析發現與其智力水平有關,與受教育時間查工作有關,與家庭教育有關。智力水平高,進步明顯;受教育時間長,效果好、家庭人際關系和睦,家長訓練有方,孩子變化迅速。

4、認知訓練安排在個別化訓練之中,可在課堂中也可在個別訓練室一對一進行,促進師生交流,強調學生聽,是其對語言接納。運動訓練安排在群體活動中,發展改進人際關系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彼此頻繁接觸,表達能力有提高。

5、孤獨癥學生安置在弱智兒童班中形式好。這樣孤獨癥學生有機會與同齡兒童在一起活動,創設交流機會和環境(弱智學生對熱情、真誠)也可以在班級活動中得到老師特殊指導與幫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其切實地發展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情感。

6、運動訓練(無論精細運動還是大運動)對神經訓練都帶給個體良好的神經反饋。運動中看出孤獨癥學生獲得快活和成就感。最值得推廣的是蹦床,學生放松、平衡、開心的感覺是少見的,跳蹦床可以刺激前庭的作用。

7、動作訓練與游戲、唱游教學相結合,不僅從正面影響孤獨癥學生運動能力,而且游戲、唱游過程中又發展語言、情感及交往技能。

8、從統計表中發現個別學生訓練過程中暫時退步現象。我們分析既有學生本人認知水平有關,也有后測時間、環境及主試人與其關系親疏有關,被試后測時情緒不穩定,行為不專注影響測試效果。

9、訓練過程中也難免出現孤獨癥學生情緒不好或異常行為表現,因此有必要在今后教育訓練實踐中繼續觀察研究。

10、訓練過程始終有家長參與、配合十分重要。家長最了解孩子,和學校一起按一定目標有計劃訓練,有意地觀察,有心地分析對老師提供最有效支持。

11、對孤獨癥學生腦功能研究需深入探討。

12、學校孤獨癥學生人數較少,取樣少,不利于研究實際效果。

13、孤獨癥學生個別差異太大。有關變量不能控制。如:年齡、性別、入學時間、智商。我們只有采取個案前后測做單一比較,只作參考,以此克服隨機取樣的不足。

九、問題與建議:

1、孤獨癥學生行為,情緒及精神問題困擾測試與訓練。

2、測試量表及用具,應統一指導語及用具使用說明。否則測試評量結果不科學。

3、本研究應繼續實踐,長期研究,不斷獲得個案發展材料記錄,以便總結訓練經驗。

4、動員家長參與研究十分必要,學校與家長取得教育訓練共識,工作一致性,靠校方真誠努力,取得家長信任,爭取家長的研究力量、方能促使研究順利成功。

5、重視師資專業培訓,提高教師專業技能。通過科研課題實施、專題研討會,個案分析會是有效方法。

6、特教教師教育態度十分重要。教師總是胸有成竹的心態,確定正確教育觀念,創造性地工作會給學生信心。教師為預防學生出問題,主要想在前、行在前,給學生恰當指導,使其減少挫折和失敗。教師細心觀察、探索精神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力量。孤獨癥學生對老迎師給予的愛十分敏感。教師要適應學生,合學生興趣,使學生樂意去完成訓練任務,保證訓練有效。

7、本研究剛剛開始,從理論上探索,從實踐中摸索都將為下一步研究作鋪墊。今后研究工作請專家指導。

 

十、參考書目:

1、《幼兒語言教學法》北京市幼兒教材參考書

2、《運動治療對自閉癥兒童學習影響之研究》

國立臺北師院特殊教育系林貴美著1994.6

3、《音樂治療與教育手冊》心理出版社1993.6

4、《孤獨癥兒童康復動態匯編》北京市孤獨癥兒童康復協會1994——1997

5、《孤獨癥兒童特殊教育》第4期培訓班資料,武漢孤獨癥兒童康復協會

6、自閉癥兒童能力測試表香港匡智會1997.3

7、兒童語言、溝通發展七個階段香港匡智會1997.5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訓練孤獨癥學生語言交往能力的初步研究七]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