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河南頻道8月8日訊河南商報報道:(記者陳永君通訊員劉妍)中小學生在補功課,未入學的兒童也有去補課的,補啥?補“說話”。
昨日下午,當來自禹州市6歲男孩彭浩浩清楚地說出“姥姥”這個詞時,媽媽流下了眼淚,她說:“這個嘴笨的孩子,在家里教了幾年,沒學會喊姥姥,沒想到在醫院訓練5回就會叫了?!?/P>
鄭州市兒童醫院康復中心語言訓練師王花敏稱,像彭浩浩這樣的孩子,暑假里,該中心每天都會接待2~3個接受訓練。家長們坦言之所以急著帶孩子來醫院進行康復語言訓練,是在為孩子入學做準備。因為一入學就要開始學習漢語拼音,如果不提前矯正壞習慣,怕影響了孩子學習。另外,也怕孩子在學校受同學們嘲笑、孤立。
王花敏說,孩子在學說話期間,有個別音發不清楚,如把“哥哥”說成“的的”,把“褲子”說成“兔子”,屬正?,F象。如果孩子所說的話大部分別人聽不懂,需要靠家人去翻譯,就屬不正常了,需要進行言語矯治。言語矯治的最佳時間是4歲左右,此時習慣還沒有形成,等習慣養成了,矯正起來就困難了。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