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新聞資訊 > 媒體關注 > 瀏覽文章

有媽的“雨人”也是寶上篇

2007/12/10 8:57:16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身患絕癥的鄭艷萍和她的“小雨人” 唐寧

自閉癥家長沙龍在搞活動 張彩虹

“小雨人”汪勇超的畫


本報資深記者 唐寧

他們不聾不啞,卻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待人如同接物。電影《雨人》描述的就是自閉癥患者。自閉癥又稱孤獨癥,被列為兒童發展障礙中的第一障礙,至今仍是無解的醫學難題。

自閉癥患兒給家庭帶來的痛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他們的媽媽也許一生都得背著沉重的枷鎖,匍匐前行。

1.為了一個母親的聚會

11月4日下午,虹橋青聰泉兒童康復訓練中心。沒有嘰喳的童聲,只聞家長們互相招呼和寒暄,這是自閉癥家長沙龍為了一個母親的聚會。七八個“小雨人”自顧自玩耍,互不搭界。一個孩子全神貫注看自己的手掌,像在讀一本書。家長讓孩子叫“阿姨”、“爺叔”——乍看外表,不覺得有多異樣;聽他們叫人,才發現吐字含混,發音僵硬。

手提電腦屏幕上放著錄像,是“小雨人”汪勇超和母親鄭艷萍的故事。晚期肺癌正吞噬著這位母親,還在向腦部移動。汪爸爸無業,患有癲癇。為給姐姐治病,鄭艷萍的弟弟賣掉了房子,擠住到姐姐的閣樓上。每天550元藥費,弟弟房款也快耗完了。

“雨人”不解傷心事,汪勇超唱起《世上只有媽媽好》,同病相憐的家長們聽來有著別樣悲傷。大家紛紛解囊??吹揭繈寢屧?a href="/bbs/" target="_blank" class="innerlink">自閉癥論壇上的帖子,幾位新上海人家長也趕來參加,還有一對新加坡夫婦帶著“小雨人”來伸援手,一會兒湊起了8030元。

幾天后,記者隨幾位媽媽來到了安慶路461弄21號。石庫門天井一角,外婆在燒清水冬瓜湯,指著幾塊排骨說:“這是凱凱姆媽前幾天送來的?!睘槭″X治病,這家人已經幾個月沒吃肉了。

49歲的鄭艷萍戴著紫紅絨線帽,化療令她頭發稀松。身陷絕境的她只是溫柔寧靜地笑著,聽憑命運裁決。19歲的汪勇超在天井里畫畫,聽到媽媽們招呼他,抬起頭嘿嘿地笑。他拿畫紙向母親展示,鄭艷萍輕聲細語夸他:“畫得蠻好。不過,房子里還缺少樓梯,怎么上去呢?”兒子摟住媽的肩膀,還伸手在媽媽鼻子上捏一下。

鄭艷萍說:“我生病以來,他好像懂了很多。每天早上8時15分,他就去拿中藥包給我,還曉得琵琶葉是包起來煎的?!?BR>
看到家長沙龍捐來的錢,鄭艷萍流著淚說:“大家都不容易,我怎么好意思拿你們的錢……”

“你一定要堅持活下去,你是孩子的希望呵?!睆埐屎绾拖呢惗脊膭钏?。

鄭艷萍得過小兒麻痹癥,纖細的右腿上有尺長的疤痕和密集的針腳,腳掌也蜷縮著。就是這雙腳,領著“小雨人”走了很多路。一次次帶他上街看汽車,去外灘看輪船,找各種圖樣當臨摹樣本?!拔蚁胱屗悬c事情做?!毖哉Z樸實,卻擊中目標。汪勇超能與人簡單交流,接受、理解一些信息。在媽媽們面前,他再次唱起“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雖然五音不全,但他知道自己表達的意思。鄭艷萍說:“我現在抓緊時間在教他,天冷了要曉得穿衣服,從長袖襯衫到絨線衫、棉襖。他沒學會,我哪能放心呢……”

2.出生時與正常嬰兒無異

其實自閉癥患兒出生時與正常嬰兒無異。他們也有響亮的哭聲和可愛的笑容。張彩虹的兒子出生時,醫生給打了滿分?;萜嫉呐畠浩恋孟駛€洋娃娃,人見人愛。自閉癥患兒被確診,要到2歲以后。

但母親能提前覺察孩子的異樣。小耀晨的哭聲有點像吼叫,不像一般嬰兒哭起來奶聲奶氣。有位媽媽曾錄下哭聲去討教,人家說:“你在虐待他嗎,怎么哭得那么‘作’?”而一般孩子斷奶時要吵鬧,自閉兒卻顯得異常乖。媽媽把牛奶瓶嘴塞進冬冬嘴里的那一刻,還在猶豫:如果反抗激烈,就再喂母乳。未料他乖乖喝下,已經忘記母乳香。媽媽們總結說:“這是因為自閉癥嬰兒沒有母子感情?!?BR>
牙牙學語時,他們遲遲不開口,對家長的召喚毫無反應,沒有眼神交流。隨著身體[FS:PAGE]長高,行為問題越來越多。

張彩虹說:“孩子害怕突如其來的聲音,狗叫、鞭炮聲,都讓他驚恐。除夕放鞭炮會引發他大哭大鬧,我們只好閉門不出。家里東西不能隨便換位,睡覺不能關燈,不能來人,換衣服他也要哭半天。為了尋找一張廢紙,翻箱倒柜,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有要求一概以哭鬧表示,如不及時滿足,他就用手敲打自己,甚至一頭往墻上撞去。自從學會走路,一直狂奔亂跑,看見樓梯就不顧一切地爬上去。他還把奶粉倒進垃圾桶,菜油倒進馬桶,往砂糖里放自來水,用剪刀剪衣服和床單。還會往窗外扔東西,表、鞋子、牛奶瓶……樓下鄰居有意見,甚至罵我們一家都是神經病。為此我經常處在驚恐不安和焦慮中?!?BR>
其他媽媽也描述過家中“小雨人”的種種怪異。多年研究自閉癥的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徐光興說:“自閉癥產生的原因和癥狀的發展經過,至今仍披著神秘的面紗。而國內專業人員的嚴重缺乏,使早期篩選和診斷中存在很多問題,家長則難以得到切實有用的指導?!?BR>
3.“小雨人”不知父母是什么

自閉癥家長沙龍,也許是世間沙龍中最弱勢的一個了。但十多年抱團取暖,支撐他們在絕望中依然堅持著。當初,孩子種種極端的執著讓家長們痛苦不堪。更糟糕的是,任你怎么解釋、勸阻和咆哮,都無用。他們眼睛不看人,不知道父母是什么。家長們驚恐不安,就算一只貓、一條狗,多吼幾下也懂了,何況是個人。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他會生長成什么樣?自閉癥兒童臺灣被喚作“星星的孩子”——唉,要多少光年,才能走近他們?

無奈之中,張彩虹、馬先生、肖先生、耀晨媽、凱凱媽、老潘、夏貝、陸萍……漸漸聚攏,給孩子找活動機會,讓家長互相交流。但他們的聚會,卻因為孩子的怪異而無處接納。他們不得不付月費,加入精神病患者的家長沙龍,在精神衛生中心開展活動。每次一家三口同來,家長一個陪孩子,另一個開會交流信息。比如正常孩子不算事情的看齒科,對“小雨人”來說困難重重。凱凱去過3次牙診所還不肯坐上治療椅。牙醫得知孩子有自閉癥就說:“不看了?!敝钡綋Q一家醫院,才幸運地碰到了好醫生。類似經歷,都是家長沙龍里共享的內容。

他們還相約去郊游,帶著孩子遠離摩登的市區。人跡稀少的自然環境,能讓大人孩子都松口氣。

馬先生說:“大家都是第一次碰到這么難弄的小囡,爛泥蘿卜,揩一段、吃一段。根本沒人教我們該怎么做,家長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摸到一點點經驗就像看到火種,趕緊傳來傳去?!卑殡S孩子成長的十多年中,自閉癥家長沙龍先后聚集過100多個“雨人”家庭。這松散的一幫人,沒有章程,沒有領導,只有一些以“熱心家長”為頭銜的媽媽,把手機和家庭電話作為熱線,隨時應接呼叫。

抱團取暖,是這些無助的家庭在困苦中唯一的安慰。

4.凱凱們呼喚制度保障

沒有統計數據顯示上海到底有多少自閉癥患者,因為至今沒有建立起醫學跟蹤系統。今年初舉行的市人代會上,夏秀蓉、何金娣代表在相關議案中陳述說,上海自閉癥兒童約有5萬名。城市人口未及上海一半的香港,登記在冊的自閉癥兒童有5萬余名。而與之對應的是,港埠對患兒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的機構以及專業人員的數量,遠遠超過上海。

統計顯示,近10年中自閉癥兒童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從今年起,上海市殘聯開始提供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補貼,每人每年領取3000元,以聊補昂貴的訓練支出。記者了解到,自閉癥兒童進專業康復機構培訓,每月學費起碼要1500元至2000元。這還未計入有些家庭給孩子請全程陪教阿姨的費用。

自閉癥家長沙龍的馬先生對記者說:“我們希望更多人了解自閉癥,爭取在社會保障體系、制度上向這個兒童發展第一障礙癥傾斜。比如,目前在領取殘疾人證時,將自閉癥歸入精神疾病,而沒有更科學的分類,在實踐中造成了不[FS:PAGE]少誤解?!?BR>
如17歲的“小雨人”凱凱,屬于自閉癥中程度較輕的艾斯伯格癥,但他既不能進“陽光之家”,更沒有工作的可能。只得早出晚歸,游蕩在大街上。他一會兒收集毛巾,去自行車棚找車座下的臟毛巾,險些被當成偷車賊;一會兒喜歡上成龍的電影,買了上百張同樣的碟片。徐光興教授在《“雨人”的秘密》一書中介紹了艾斯伯格癥:“他們在社會和集體中是具有嚴重‘問題行為’的兒童。在情感和需求方面存在深刻的自閉和障礙,具有遺傳學和生物學方面的病因?!?BR>
然而,凱凱至今未能領到殘疾人證。

(明天請讀中篇)

新聞鏈接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1943年里奧·凱納博士在美國對此作了第一次描述:這是一種因發育紊亂引起的發展障礙。

自閉癥的特點是:缺乏想象力、交流困難、不能與他人互動?;颊邥霈F一系列奇怪的行為,包括害怕與人進行身體接觸,存在聽力和視力問題,反復出現某種奇怪的臆想等等?;颊咧?0%需要終身護理,15%能達到生活自理,5%經過訓練康復后能走向社會。發病率為1000:6,男女比例為10:1。

研究表明,世界范圍內的自閉癥發病率相近。近10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上世紀90年代初,研究人員開始辨別出攜帶與自閉癥關聯的基因物質染色體。目前這項研究仍在進行中。

我國對自閉癥兒童的明確診斷始于上世紀80年代。因此,國內的自閉癥患者堪稱80、90后的年輕群體。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有媽的“雨人”也是寶上篇]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