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李鳳美康健學校的年輕團隊 唐寧
何金娣(中)和她的學生 唐寧
誰人能懂“雨人”心? 張彩虹
本報資深記者 唐寧入托、入園、入學,步步難。為此,無路可走的媽媽自辦早教康復機構,文弱的楊子勇敢地承擔起許多原本不屬于她的責任。還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何金娣,引進“新風系統”的李冠華,她們都是非凡的女性、偉大的母親。
但對于全市至少5萬名自閉癥患兒來說,楊子、何金娣實在太少了。
1.在各大醫院轉幾圈才確診
自閉癥患兒的家庭都曾為尋醫問診幾經曲折。凱凱2歲起就在各大醫院轉,直到8歲才確診。班主任偷偷帶凱凱測智商,拿回“輕度落后”的結論,讓孩子去輔讀學校??舍t生說小孩好動很正常,怪家長有問題。直到遇見另一位“小雨人”的家長,凱凱媽才帶著孩子去南京,拿到了自閉癥的定論。調查顯示,我國被診斷為自閉癥的兒童中,第一次就診時就被確診的約占5%,95%都是在父母奔波數家醫院后才知道孩子的病癥。
家長們確知病況后,就不顧一切地去嘗試所謂治療。打腦活素、扎頭針、吃益智糖漿、做氣功療法,樣樣來一遍?!盎撕芏噱X,跑了無數冤枉路,孩子也吃了很多苦,問題卻越來越嚴重?!辈恢挂晃粙寢屵@么說。病急亂投醫,給了江湖游醫發財的機會。有民營醫院出租當針灸所,不少患兒都去過。家長雙雙出動,強行按住孩子四肢,場面幾近廝殺。游醫將幾十支金針如插秧般迅速扎入孩子頭部、頸部。運針過程完全省略,不能省的是家長的血汗錢,隔天一次,連扎兩年,耗資不下10萬元.可許多人還在跟進。自閉癥論壇上,好幾位媽媽以親身經歷揭露那些所謂郎中,告誡大家:“別再為江湖騙子買房購車集資了?!?BR>
75元一支的腦活素針劑,連打3個月,外加每周400元口服藥片,也是不少患兒的“必修課”。還有什么生物療法、增加“神經生長因子”等繁多名目,費錢耗力之后,換回更甚的失望。個別經濟富裕的家長,把血樣送往美國加拿大和香港地區檢測,甚至嘗試醫學上尚無定論的換血療法。貝貝媽對記者說:“多次嘗試都沒用,最多得到一些心理安慰?!?BR>
夏貝說她沒走彎路、丟冤枉錢,是得益于香港自閉癥專家的指導。那位醫生為她兒子診斷后說:“如果誰對你說能把孩子治好,那人一定是騙子。如果你撐得住,就靜下心來慢慢教?!毕愀坩t生沒開藥,只給了她兩本書,從教孩子吃飯、穿衣,培養簡單生活能力開始。
2.入幼兒園幾小時就被“開除”
為把“小雨人”送進普通幼兒園,多數家長都碰過一鼻子灰。冬冬4歲去幼兒園,9時送進去,11時已被老師攙著站在門口,剛收的學費也被退回?!斑@孩子我們不能收。他先賴在院子里不肯進教室,進去后又自個兒轉圈不肯坐,吃飯時含飯半小時都不肯咽,小朋友睡覺他在床上跳,還尿濕了褲子……”
家卉去幼兒園第一天,也只呆了3小時,就被“開除”了。理由是“他太興奮,要影響其他孩子的”。
哪個“小雨人”沒有這樣苦澀的經歷呢?何文凱去過輔讀學校,不知遭遇了什么刺激,有一天再也不肯去了。無奈之下,媽媽送他去民工子弟小學,請個阿姨陪讀,開心地過了2年之后,民工學校被取締,何文凱就此失學。媽媽說:“我不是急他學不到知識,而是怕這樣的孩子成天在家不接觸社會,原先學會的功能也加速退化?!?BR>
家卉媽張彩虹,從董李鳳美康健學校校長李冠華那里拿到兩盤影碟,講述自閉癥兒童故事的日劇《和光在一起》,這部日劇就此在媽媽圈里傳開。40年前,日本的學校也不收自閉癥兒童,之后在家長們的爭取和老師們的支持下,情況才改變?!豆狻穭≈械睦蠋熣f“每個孩子都擁有成長的力量”,而校長也說:“我們的學校因一些特別的孩子而豐富多彩?!边@些都讓媽媽們深受感動,“如果我們身邊也有這么優秀的老師就好了”。
隨著自閉癥患[FS:PAGE]兒家長們不懈地努力,社會上對自閉癥有所了解,上海市政府也已出臺教育“零拒絕”的保障條例,但在實踐中要讓每個自閉癥兒童都得到公平、良好的受教育機會,還有漫長的路程。
3.承擔起許多不屬于她的責任
自閉癥兒童最佳康復訓練期是3到6歲。2003年之前,上海尚無早期康復訓練的專門機構,至今也僅有4家民辦機構。雖然如今輔讀學校學前班已陸續招收部分自閉癥兒童,但更早被確診的“雨人”,因為未及時訓練,損失和缺憾已無法挽回。
很多孩子都曾在媽媽帶領下去北京、青島等地求訓。家住延吉新村的“小雨人”軒軒,在媽媽和奶奶陪同下,去青島以琳康復中心訓練已近兩年,每年只回家一兩次。30歲的軒軒媽媽,鞋跟磨平也舍不得換。今年5月,三人回到上海,辦理政府為自閉癥兒童推出的3000元年訓練補貼卡。不料媽媽剛到家又持續頭暈、嘔吐,兩天之后她因嚴重腦溢血搶救無效,遽然離世!軒軒的爸爸在電話中對記者泣不成聲:“如果早點治療,她不會走的……”
目前本市僅有的4家民辦自閉癥早期康復培訓機構中,3家是由自閉癥兒童的母親創辦的。因為經歷了多次被拒絕,蔣俐敏決定為自閉癥兒童辦一個幼兒園。2003年開園的徐匯區星雨兒童康健院,是本市第一家民間康復機構。蔣俐敏拿出10萬元積蓄,討來人家學校換下的舊桌椅和設備,請大學同學募集校車運行費,叫小區黨員集資捐助一臺空調……因為安裝管道煤氣要花十多萬元,至今院內還在使用液化氣。11月份,星雨連遭3次撬竊,手提電腦和捐款箱等財物被盜。警察建議安裝探頭或派人值夜,這兩項都要增加支出,更要擔心值班員的安全,蔣俐敏無法采納:“這些事令我感到很無助。在公立學校不起眼的問題,在這里都是大事?!?BR>
2005年創建的上海愛好兒童康復中心,有1600多平方米場地,多間教室、活動室和操場,目前有十多位老師在為40多個患兒做康復訓練。懷著“因為有愛,所以會好”的心愿,年輕的院長楊子赴韓國、加拿大和中國香港地區等取經,帶老師去各地參加自閉癥論壇。家人和朋友反對:“辦什么機構操哪門子心???你應該放輕松,請老師到家里給自己寶寶做個別訓練?!?BR>
楊子堅持己見?!皭酆谩币宦纷邅?,讓生活優裕、性格文雅的她經受了很多不曾想過的磨難。耀晨媽媽說:“我很佩服楊子,本來有一個孩子已夠她受了。她承擔了許多原本不屬于她的責任?!?BR>
自閉癥患兒常常需要一對一輔導,但“愛好”未向家長收取高價培訓費。收支不平衡,至今仍月月虧損,全靠企業家丈夫一次次買單。而楊子因花在兒子身上的精力被分散,更對家人心懷歉意。壓力之下,她已出現抑郁傾向,令家人非常心疼。她說:“康復中心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希望更多孩子在這里得到快樂??吹侥切┗純旱膵寢尯蜖敔斈棠?,為孩子的進步對我千恩萬謝,我實在不忍心一走了之。這個行業里跳槽的很多,我們的老師比較穩定,他們看重相聚的緣分。那些還沒做媽媽的女生,發自內心地把每個孩子都叫‘寶貝’,看到有孩子完成訓練后走了,或者家長說孩子最近情況有反復,小姑娘們就會躲在角落里哭……”
4家機構中,唯有“青聰泉”負責人陳潔有個健康的女兒。剛開始她想做的是健康兒童的學前培訓,不料第一個來報名的竟是自閉癥兒童,就這么歪打正著地做下來了。還有一些小患兒的母親也攜手辦起小機構,如“海歸”小楊與另一位陳媽媽,兩對母子,再招幾個老師和孩子聚在一起訓練,正在商量給小機構取名、登記呢,樓上的鄰居卻將“小雨人”們視為精神病患,往天井里扔糞便發泄不滿,使她們不得不遷往別處。
為拯救更多“小雨人”,應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創辦早期康復機構,而在政策上如何支持民辦非營利機構,也是擺在管理層面前的課題。
4.面對著人類至今未破解的難題
10年前,波波報名就讀盧[FS:PAGE]灣輔讀學校時,何金娣剛從普校調來。她請新生來試課,課間音樂一關,波波就吵不停,何金娣便在樂聲中講課,嗓子都啞了。波波爸爸心想:完了。何金娣說:“讓他來吧。這件事早晚都得做?!辈úò职之攬鼍偷魷I了。
何金娣安排兩位帶教老師,開始了自閉癥教育課題的研究。目前,盧灣輔校170多名在校生中有40個自閉癥患者,從學前班0歲嬰兒到技能班的21歲學生,個體差異非常大。記者去采訪時適逢課間休息,何金娣站在操場上,好幾個學生上來跟她擁抱,其中有個自閉癥男生容貌俊秀,對記者出的計算題對答如流。何校長說,這是處在自閉癥邊緣的學生,經過長期訓練成了“高才生”。目前正對5名學生強化訓練,打算把他們送回普通學校。
波波完成9年制課程后,幸運地進入了3年制技能班。學推拿、烹飪、做點心,學會了切土豆絲、剝毛豆,回家幫媽媽燒飯打下手?!熬湍壳暗纳鐣F狀而言,我不知道自閉癥孩子還有什么比輔讀學校更好的地方了?!辈úò职謱τ浾吒锌?。一位從北京作為人才引進來滬的高級工程師為把孩子送進盧灣輔校,先在附近買房安家。經常有全國各地專程趕來的家長,懇求何校長收下他們的孩子。
坐落在徐匯區的董李鳳美康健學校,也是輔讀學校中的一面旗幟。在校生中有47名自閉癥患者。美籍華裔學生阿杰原本是來上海一家機構做訓練的,母親帶他到董李鳳美康健學校參觀后,就決定把他留下當插班生。從開始極不適應到融入新集體,半年中阿杰有了很大進步,還參加了特奧會活動,當他歡樂地與同學拍下集體照寄回美國,爸爸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我的孩子嗎?”
記者在體操房看到,七八個學生排隊搭肩膀做開火車游戲,其中2名自閉癥學生在游戲中與同學很融洽。而在體操墊上,有位老師在對一名學生個別輔導,那是程度較重的孩子。李校長說,學校對自閉癥學生按需要才作個別訓練,多以融合為主,這能使他們的交流障礙得到改善。
下午課后,建建走進可視音樂治療室,向李校長和小全老師問過好,放下書包,愜意地靠在沙發上,看起了屏幕上播放的音畫軟件。李校長想起幾年前上音樂課時,這孩子總是躲在角落里漫不經心。不料一年后的一次活動中,他突然開唱,一口氣把課堂上教過的歌都唱了出來,就像錄了音似的。他牢記每周五要上李校長的音樂課,所以盡管學校放假、在外開會,李校長仍趕回音樂教室給他上課。李冠華說:“我覺得我們還沒有本事去測量自閉癥學生到底有多少能耐,他們常常給出新鮮的課題激發老師去思考。我們意識到自己面對的是人類至今都未能破解的難題?!?BR>
醫學、心理學、運動康復學等專業的年輕教師加盟,成為“康健”校園里的新氣象。貼報欄里張貼著很多學生活動照,墻報上張榜選舉大隊委員?!澳阆胱尯⒆勇斆髁胬??”看到這樣的互動探討專題,哪個家長不想擠進來呢?“康健”的教師團隊有活力、肯鉆研,以全新的眼光看特教,也許特教的未來將由他們探出一條新路。
(明天請看下篇)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