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李鳳美康健學校的學生參加特奧會
凱凱、琴琴兩個“小雨人”正各忙各的事情 凱凱媽媽
張彩虹經常拍錄像,再回放訓練兒子 家卉爸爸
本報資深記者 唐寧
英國詩人吉卜林說:“受苦能凸現堅強的靈魂?!?BR>
家長們在命運的考驗中和“小雨人”一起成長。夏貝說:“感謝上蒼派來天使洗滌我的靈魂。只希望當我離去時,別讓我可愛的孩子流落街頭?!?BR>
我們的社會,能分擔他們的憂愁嗎?
1 要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小雨人”家庭最初都無法接受事實。很多家長受過高等教育,身體健康,無不良嗜好,懷孕、生產也順當,實在想不通怎么會生出這樣的孩子。有位企業高管說:“這是我人生最大的失敗?!庇形幻罄习鍙奈醋?0歲的“小雨人”在親朋好友前露臉,妻子為此心存芥蒂,郁郁寡歡——“看見健康活潑的孩子,我心情愈發郁悶。同學朋友聚會談到孩子,我就頭痛,漸漸地和他們都疏遠了?!庇行┘易逡虺霈F一個自閉癥兒童,生怕觸及傷心處,兄弟間不再言兒女事。自閉癥患兒會令一個家庭甚至一大家族都陷入自閉。
9歲的阿梅突然在家里煤氣中毒身亡。男孩成成離家幾天后溺水夭折。時不時地就有些令人沮喪的消息在家長中流傳。
張彩虹決定辭職當全陪,丈夫也選擇了三班倒。他們設計出一套訓練的方法。媽媽說:“家卉,把礦泉水拿過來?!卑职至⒓赐掀饍鹤影训V泉水瓶交給媽媽。家里每天都上演這樣的小品,無數遍反復后,孩子能理解并遵照媽媽的指令行動了。他們還時時給孩子拍錄像,回放時教育他什么行為是“難為情”不能做的。他爸在家不再叫妻的名字,改口叫媽媽,媽媽常以孩子的身份稱老公為爸爸。堅持到5歲半,家卉突然開口叫了“爸爸”。那一刻,爸爸激動得不敢相信。妻子連說:“再叫爸爸!”“爸爸”“爸爸”……一家三口緊緊地抱在一起,張彩虹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珍珠!
夏貝也像復讀機一樣,每天都把同樣的話重復成百上千遍。冬冬一發脾氣,她就迅速把枕頭放到地上,漸漸讓他學會抱枕頭,避免了自傷。去超市讓他拿了喜愛的食品后,不等撕開就拉著他奔向收銀臺。終于有一天,冬冬在兒童樂池里玩時突然抬起頭,目光與母親相接,還笑著扮出一個鬼臉。夏貝抑制不住狂喜,沖進了兒童樂池……
日本自閉癥專家白崎研司博士說:“如果父母不改變,孩子是不會改變的?!眿寢寕冊诼L的歲月中,苦心詮釋著謎一樣的自閉孩子,創造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成了半個專家。最可貴的是她們首先改變了自己,以虔誠的、純潔的態度珍愛一個有缺憾的生命,忘我地犧牲。
大多數家庭最終都接受了現實,并勇敢面對。有位爸爸說:“有了這么一個孩子,我和妻子再吵再鬧,也不會分開了?!毙?、小陳也講,“小雨人”讓夫妻間有了更多的話題。但也有夫妻在挫折中相互責怪、抱怨,感情危機四伏。有些爸爸逐漸回避或逃離,或一頭扎進工作,或在外尋求安慰和刺激,搞婚外情。而此時,經濟無法獨立的妻子已沒有能力選擇離開,忍氣吞聲又令她們備感壓抑。一位媽媽對我說:“做生意的丈夫深夜回家,有時會問兒子怎么樣?我只能說還好、還好,也像哄孩子一樣哄他。如果他喪失了信心,這個家的平衡就打破了……”
是啊,誰能體恤,媽媽的耐力其實也是有限的!媽媽中不少人已有抑郁癥,長期依賴藥物。還有人身心憔悴,更年期提前到來?!叭绻奶靾猿植幌氯チ?,我就和孩子一起死?!泵總€媽媽都有過這樣的想法,然而她們依然在日出日落中勞作。
2 希望更多人了解自閉癥
凱凱媽對記者嘆苦經:“孩子得了這個病,注定他這一輩子會遭受歧視,被人欺負。他心里明白,只是說不出來。如果社會上都像認識感冒一樣認識自閉癥就好了?!?BR>
自閉癥兒童因為交流障礙,在人多聲音雜[FS:PAGE]的地方就備感緊張,有的會哭鬧,有的會無意識地沖撞別人,碰上不理解的人就慘了,凱凱還被吐過唾沫。如果媽媽在場,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是“這種小孩也帶出來!”遭遇白眼更是家常便飯。
有一次,凱凱跟媽媽去超市,結賬時他不小心碰到別人,被當成了扒手。媽媽解釋說孩子有問題,圍觀者卻不依不饒,議論說母親在教唆,凱凱媽急叫起來:“他連皮夾子是什么都不知道,要是會偷,我就開心了!”人們哄起來,憤怒指責這個媽媽真是“吃屎的”!把110招來了。結果,還虧那個顧客在另一邊口袋里找到了錢包,算是虛驚一場。凱凱媽拖起孩子,淚流滿面。她說:“相信類似的冤枉和委屈,每個自閉癥患兒的媽媽都碰到過?!?BR>
不過也有一些善良的志愿者,默默地在幫助“小雨人”。連續幾年的周六上午,退休英語教師陶惠鏞和音樂學院學生計樂,都會趕往盧灣區和韻藝校,義務教授一群“小雨人”。陶老師的老伴曾重病臥床需要照顧,但她為“小雨人”送教一次都不落。計樂如今是繁忙的電視音樂編輯,為保證“小雨人”不脫課,他把接力棒傳給了師妹宋群華。我曾看過“小雨人”的匯報演出,當孩子們彈琴敲鈴,手拉手合唱時,家長和觀眾眼里都閃爍著晶瑩的淚光。
3 “雨人”難以承受之青春
孩子總是長得比媽媽的預計快得多。自閉癥孩子身體發育正常,當突如其來的變化發生時,他們異常煩躁,還會并發抽動和癲癇等其他疾病。最讓人擔心的是,社會行為規則對他們不起作用——這時,更需要理解和包容。
家卉喜歡看漂亮的姑娘,雖然僅止于用眼,也會引起誤會。一次吃快餐時,同桌用餐的女孩就被他看得憤然離開。乘地鐵時,他抽動的肩膀碰到了一個女孩,被狠狠罵了一句“小流氓!”媽媽趕緊解釋并換位置。張彩虹說:“自閉癥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不了解他們,把他們的‘問題行為’看成‘行為問題’?!?BR>
“讓孩子在外面少招人嫌”,成了每個媽媽的教育目標,為此她們付出了難以想象的心血。為了遏止耀晨無意識的打人舉動,外婆在一頂鴨舌帽上插了牙簽,讓他打上去手疼。外出時叫他左右各拎一個卷筒紙,套得他沒有“手”。
凱凱媽與馬先生組成了新家,馬家女兒琴琴也是“小雨人”,除了模仿電視廣告沒有其他語言能力。但他們收拾得整整齊齊,相安無事各自忙。琴琴9歲就來了月經,為讓她養成好習慣,繼母每到經期就讓她休學在家,反復教她處理衛生棉。半夜一有動靜就跟進,帶她重復卷、包、扔的程序?!昂D月,我們兩個都衣著單薄,在寒冷中還是堅持著,把全部動作做一遍?!边@樣教了6個月,琴琴終于學會了。
凱凱進入青春期后連續7個月不講話,還常常跑去等一個女孩放學,只為問一句:“我喜歡你,為啥不理我?”女孩的父母找上門來,媽媽再三道歉。對方母親了解情況后,非但沒有責怪,還陪著一起流淚。凱凱媽感慨道:“如果社會上的人都能像這兩位家長一樣理解我們,我們的日子就好過一點了?!?BR>
有些孩子在煩躁中會把衣服脫光,還有些男孩會以自慰方式來發泄,此時的教育和引導是一大難關。有個媽媽在兒子自慰時狠狠揍他,孩子嚇蒙了。媽媽們勸她,如果接受了在家發泄會挨打的信號,他去外面,后果將多么不堪!為怕孩子出去闖禍,有些家長不得不把青春期的孩子關在家中,而“圈養”更導致功能加速退化。
有位媽媽在朋友的建議下,給兒子服用雌激素降低其荷爾蒙,但可能導致乳房增大。媽媽十分為難,但確實不知如何應對。臺灣、香港地區的自閉癥患兒到了青春期,會得到專門的輔導和幫教。而在內地,媽媽們只好自行探索,有的把孩子引到廁所或床上去發泄,然后教他們處理干凈。這是一個艱難、苦澀,卻又無法回避的過程。孩子的發作毫無規律,更多的苦痛只能由媽媽承擔。
4 請別讓他們流落街頭
[FS:PAGE]
27歲小潘身高179厘米,長得挺神氣。爸爸帶他來到記者的辦公室,一進門他就發現了電視機,要看財經節目!爸爸說他喜歡滾動的數字屏。過了一會兒,他開始找事做。從報柜里取出一疊報紙塞進另一格,拿進拿出騰出了兩排空格,還把辦公室胡亂堆放的散報全歸整入柜。接著,整理垃圾筒,把所有桌上的空瓶和一次性杯子收拾干凈。然后迅速收起每張桌上的剪刀,將剪刀整齊排列在書櫥擱架上,獨特的觀察和歸類能力令人驚異。得到夸獎后,小潘笑了,又拿起父親、我和同事的茶杯,到飲水機前續上熱水,再問爸爸“什么時候走”。爸爸說:“你要干什么?”小潘說:“6點鐘看左安龍!”
自閉癥孩子有很強的目標感和任務意識,臺灣的機構利用這種刻板的特性,讓他們去肯德基、麥當勞理盤子,去超市理貨,這是幫孩子走出孤獨、接觸社會最有效的方式。媽媽們說:“我們不要工資,只希望社會能提供機會?!?BR>
如今部分走出學校的輕度自閉癥患者,被接納進了“陽光之家”。但他們仍需要更多的輔助。因為專業人員的缺乏,不少自閉癥患者仍無法獲得陽光的溫暖。15歲的萍萍明年就從輔校畢業了,媽媽去“陽光之家”打聽,辦事員說,本地區有100多個智障青年,“陽光之家”只能收30個。進來的學員最好能做一點穿珠珠、做娃娃的勞動,要出產品。萍萍媽說:“我女兒智力不大好,不知道她能否達到要求。我希望社會能給這些孩子留下一扇門?!?BR>
有家長很推崇在廣州、北京等地為自閉癥患者創造的新型康復模式:在離康復機構乘公交車三站路的若干點上租借民居,幾名患者組成一個臨時家庭,在擔任臨時爸爸或媽媽的助殘員帶領下,早出晚歸,從事一些簡單勞動,還去養老院服務。月付800元,孩子就放心交托了,周末領回家。家長們表示,如果能得到政府、殘聯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上海的自閉癥患兒父母也很愿意有錢出錢,無錢出力。希望讓孩子活得有尊嚴,也希望他們在勞動中實現生命的價值,在集體中學會溝通。日本特奧運動員中有位37歲的女排隊員,就是經過長期的康復訓練,學會了與其他隊員交流、合作。特奧期間,她的母親到星雨康健幼兒園介紹經驗,讓老師和家長們很受鼓舞。
有的媽媽還希望繼“以房養老”模式之后,能設計推行“以房養殘”的模式,“將來我們把房子交給政府或有關機構,來完成最后的心愿:當我們離去后,不要讓孩子流落街頭……”
(本系列特稿的上篇、中篇分別刊前天、昨天A12版)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