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康復 > 療育指南 > 瀏覽文章

自閉癥兒童-功能行為分析

2007/4/18 16:11:26 來源:香港教育城www.hkedcity.net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ABC矯正法的重點,是行為的「前因」和「后果」。有時這兩者與問題行為的關連并不明顯,例如房間的某一擺設會令小明想起他不愉快的經歷,繼而尖叫。那種不愉快的經歷可能已發生了一段時間,要找出這個「前因」并不容易。

另一種策略是透過功能行為分析,找出該問題行為發揮了什么功能,或傳遞了什么信息,例如自閉癥學生的自傷行為可能發揮以下的功能:

表示需要幫助
逃避帶有壓迫成分的情況或活動
渴望得到某一物品
對一些不喜歡的節目或活動表示抗拒
尋求刺激
教師進行功能行為分析時,可圍繞以下問題作出研究:
學生展示什么行為?
學生在什么地方展示這種行為?
這些行為的對象是誰?
學生與誰一起展示這些行為?
學生在什么時間展示這些行為?
學生在展示這些行為后有什么事情發生?
六個步驟
描述問題行為
描述要仔細,讓不同的人對問題行為有一致的了解。舉例來說: 「搞事」、「搗蛋」一類的描述較模糊,「用手拍打同學」、「把玩具推倒在地上」和「把玩具擲向同學」則能更清楚地描述問題行動。
觀察學生
觀察和記錄學生在什么時間和情況下出現問題行為。在可能的范圍內,嘗試每天定時作出簡短的觀察和記錄。
識別學生藉問題行為所達到的目的
教師可多留意問題行為出現時的情況及后果,尤其是學生從中得到的好處,例如:希望獲得關注或物品,或借機會逃避困難等。
資料分析
在搜集得來的資料中找尋特定的模式,例如近似的前因或后果,繼而推論出一些假設,藉以解釋問題行為的出現。常見的假設可圍繞下列三種情況:
 
正面強化: 學生透過問題行為而得到關注或物品等。教師要注意的是,責罵和懲罰對學生來說,有時可算是一種關注,會使問題行為再度出現
負面強化: 學生藉問題行為而逃避某些工作或人物
感官強化或自動強化: 學生藉問題行為來自我刺激
調節環境以測試行為的功用
有時經過一段時間的數據搜集和分析,問題行為背后的目的仍不明顯。教師可有系統地改變一些環境因素,從而觀察學生的問題行為有何相應轉變。但在改變環境因素時,每次只應改動一個因素,以便能較準確地推斷產生相應轉變的原因。

培養適當行為
自閉癥學生的問題行為往往是為傳遞某一個信息。要減少問題行為出現,較有效的方法是教導學生采用另一種較恰當的行為來表達相同的信息。自閉癥學生可能有些很頑固的行為,需要很長久的處理才能根治,教師/家長不要氣餒。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自閉癥兒童-功能行為分析]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