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交流方面的挑戰
要進行成功的交流互動,需要孩子對快速變化的多感觀信息、語言和其他社會性情感信息進行快速關注和理解。交流過程中所需要的靈活性對自閉兒提出了很大的挑戰。自閉兒發起交流的原因、交流的形式和他們選擇的話題范圍,都是存在一些差別的。這些孩子在交流方面的特點一般是采用常規化的方式。他們的交流模式似乎是在他們感知到的混亂中,建立一種有意義的交互行為的方法。
1、交流的發起
自閉兒通常需要具體的暗示,才能記得該說什么。沒有這些有形的提示,他們通常想不到新的內容要說。下面的場景說明了這一點:
Lance每天都笑瞇瞇地來到學前班。他站在門口,老師說“早上好,Lance?!彼卮鹫f“早上好,Anne小姐?!彼睦蠋熃又蛶グ褨|西放到自己的小房間里,然后讓他選玩一項東西。這個對話是每天都要進行的。一天早晨,當Lance來到教室的時候,Anne老師沒在,他就站在教室門口等著。他逐漸不耐煩起來,說著“早上好,Lance;早上好,Lance。說‘早上好’,Anne小姐。早上好,Lance?!彼驹陂T口,搖晃著重復這些話。在他看來,這是發起報到這個常規行為的方式。
4歲的Bruce能夠用語言來表達對食物和玩具的要求,但是從來不對他的行為作出評述。但是Bruce對一個同伴的“強化和選擇交流系統”(AAC)感興趣。有一天在吃點心的時候,Bruce坐在他的同伴旁邊,用語音輸出系統對他的點心做了評述:“很好吃?!盉ruce還用這個系統對另一個孩子的行為做了評述:“太瘋了,太吵了?!痹贏CC設備上的符號,成了提醒Bruce能夠說些什么的工具。
6歲的Nina當別人靠她太近的時候,會尖叫起來。大家嘗試了很多干預計劃,試圖讓她把尖叫改成說“走開?!痹谡鎸嵡榫爸?,她過于焦慮于自己無法組織好使用這個短語。因為錄像帶非常能夠激發Nina的行動,所以老師決定使用一些錄像片斷,集中了10條關于家人和同學在他人靠得太近時候,說“走開”的場景。Nina對這個錄像片很感興趣,看完錄像之后不久,她就能夠在提示下,說“走開”了。
2、模仿語言
自閉兒使用模仿語言有很多原因。模仿語言典型反映了基于場景的、整條信息進行處理的學習方式。新想法和新信息的產生是更困難的,因為這是一個分析的過程,需要思維和組織的靈活性。很常見的是“即時模仿”,也就是在聽到之后馬上重復出部分或全部話語。不幸的是很多孩子在沒有理解的情況下,重復出對方說的話?!把訒r模仿”也很常見,也就是在聽到之后的一段時間之后,部分和全部重復出聽到的話。這種情況是和特定的人或者場景相關的,反映了孩子不太能夠把語言含義和事件聯系起來。模仿語言有很多表現形式,下面的是一些例子:
6歲的Danny喜歡聽故事書磁帶。他很快能夠記住一本書,并絲毫不差地重復出來,包括提示翻頁的特殊聲音。
老師在教4歲的Bobby進行情景對話。下面是Bobby(B)和老師(T)之間的典型對話:
T:Bobby,這是什么顏色?
B:這是什么顏色?
T:說“這是藍色的?!?/P>
B:這是藍色的。
T:好孩子。
B:好孩子。
T:(拿出另外一項)
B:這是什么顏色?
T:對,這是什么顏色?
B:這是什么顏色?
T:Bobby,看,說“綠色?!?/P>
B:說綠色。
Bobby顯然知道對話是一個交流的過程,但是他不理解相互分享的這些信息是什么意思。
大家很難確定5歲的Kim到底是否有意發起一個交流過程。她能說完整的句子,但是她說話的目的很難理解。她最喜歡看錄像片,所以她根據一些相似性,把生活中遇到的人和錄像片中的人物聯系起來。她第一次看到幼兒園老師的時候,就說“哪兒也比不上家,哪兒也比不上家?!彼睦蠋煷┲浑p紅鞋子,讓Kim想起了“綠野仙蹤”中Dorothy的紅寶石拖鞋,以及其中的著名臺詞。在學校的一年時間里,當老師穿上紅鞋子的時候,她都會說“早上好,Sandy小姐,哪兒也比不上家?!?/P>
3、相互交談
相互交談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把認知、語言、社會性認知、情感以及交流能力的各項元素綜合在一起。自閉兒盡他們的最大努力來融入到和他人的交互中,期間結合他們自己對情景的理解。但是,他們的交流時常會成為套路化的對話:
教8歲的James進行對話交流的過程,對老師來說也是一個受教育的過程。當她認為James已經學會把一個特定的談話信息進行泛化理解的時候,她還是要提醒自己注意James的學習模式。比如,James已經通過游戲練習了很多遍“**在哪里?”這樣的問題。有一個游戲需要他問“**在哪里?”,然后他們一起進行尋寶游戲,找到這個東西,然后James會說“我找到了?!庇幸惶?,他在找電腦的光盤,老師問他“你要光盤嗎?它在哪里???”James在一堆光盤中找了幾分鐘,說:“我找到了?!崩蠋焼枺骸八谀膬喊??你找到了嗎?”James回答說:“它在哪兒???”,接著,這個對話就循環下去了。James理解很多段“說-找-找到”的游戲,但是這些話的真正含義,對他來說還不好理解。
9歲的Shana試圖理解他人的想法。下面一段是她(S)和一個來訪者(V)在教室中的對話,從中可以看出她試圖去理解他人心思的努力:
S:你之前來過這里嗎?
V:是的,我在10月份來過你們學校。
S:你的頭發是長還是短?
V:我的頭發總是差不多長。
S:我記得你的頭發太長了一點?,F在我不喜歡它了。
V:噢,我倒挺喜歡。
S:我說的話,你感覺怎樣?
V:有點不舒服。
S:我說的話,你現在感到不高興嗎?
V:是的,我有點不高興。我喜歡人家夸我。你記得學過如何夸人家嗎?
S:使得,下次我會說:“我喜歡你的頭發?!边@樣你就會高興了。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