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新聞資訊 > 媒體關注 > 瀏覽文章

嬰兒最好的運動——爬

2007/8/13 10:16:04 來源:舜網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中少教育科研所 徐國靜

  現代孩子有一種病,叫感覺統合失調。經常聽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的孩子患有“感覺統合失調”癥,訓練管用嗎?還有的家長提出一個大家都司空見慣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學習“馬虎”,讀書時經常念串行或串字,寫字經??粗疤臁弊?,卻在本子上寫成“地”,怎么才能幫助孩子改正馬虎的習慣呢?

  “感覺統合失調”和馬虎的毛病,一般是在孩子上了幼兒園或小學以后才發現的,顯然已經太晚了。其實,這些毛病從哺乳期開始就已經潛伏下來,母親沒有意識到,也不知道該怎樣通過游戲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手、眼、心協調的訓練,所以,錯過了孩子爬行、站立、行走、奔跑這些關鍵期。如果母親及時地得到科學的引導和幫助,自然可以避免或減少這些問題的出現。

  “感覺統合失調”和“馬虎”的毛病與嬰兒期人為地省略了爬行訓練有關。嬰幼兒的四肢軀體運動訓練,眼、手、心的協調訓練直接影響著感覺統合系統的發展。

  人類之所以能在如此復雜的環境中生存下來,關鍵在于“本能腦”能夠隨時感知到外在的威脅,并迅速做出反應。這種感知和反應過程是自發產生的,也是時時刻刻都在發生的。豐富的運動訓練有利于大腦的感知系統發達,使身體的所有感受器變得靈敏。

  爬行、站立、行走等所有的運動都是有利于嬰兒成長的自然過程,也正是這個自然的過程開發了人的各種本能。人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還是遲鈍,主要取決于后天的環境,取決于接受外界信息刺激的多與少。孩子有過豐富的獨立爬行經驗,運動系統得到過充分開發,在應急的狀態中,反應迅速和靈敏度與沒有得到訓練的孩子有著明顯的差別。

  如果說母親的懷抱是嬰兒溫馨寧靜的港灣,那爬行就是孩子離開母親懷抱準備遠航邁出的第一步。爬行就是孩子獨自探索世界的開始,在爬行中,嬰兒獲得了新鮮的體驗,學習探索行動的途徑,通過肢體運動獲得肌肉和骨骼的發育,刺激大腦運動神經細胞的發育,增強了腦平衡的能力。爬行改變了孩子的空間感和時空關系;爬行有利于神經發育和頸椎的發育;爬行能促進孩子感覺統合系統的發育。所以說,爬行是嬰兒自我開發不可缺少的重要一課。

  仔細觀察嬰兒的爬行,觀察嬰兒在室內遇到沙發,或遇到其他障礙物時的反應:在障礙物前立刻停下來,轉身,還是猶豫;觀察嬰兒在運動中遇到狗或貓時反應:逃跑、驚叫,還是去接近。嬰兒依靠本能腦的保護進行著自我開發。爬行看似簡單,但爬行的過程中,四肢和軀體的協調運動,視神經的發育,以及爬行所積累的經驗對于嬰兒都是極其寶貴的。

  爬行給了嬰兒獨自行動的體驗,而最深刻的體驗往往是驚奇、恐懼失敗或挫折,以及面對障礙物時如何做出抉擇,這種抉擇完全來自感官的判斷,或者說完全來自儲存在感官中的記憶,但卻是一個人獨立思考和判斷力的萌芽,也是智慧的萌芽。

  隨著嬰兒一天一天長大,一天天與母親拉開距離,嬰兒需要獨立去適應更復雜的環境,獨立去判斷遇到的種種障礙和突發事件,并迅速作出自我判斷。所以,在哺乳期間,讓嬰兒在運動中自然地進行自我本能的訓練,應該說是智能開發的第一步。

  我跟許多年輕的父母反復強調“自然開發”?!白匀婚_發”和“人工開發”有什么不同呢?

  自然開發是以孩子自然發育的時速為基礎,比如,到了爬行期,但孩子的四肢發育還沒有完全做好爬行準備,這個時候,父母就應有意識地給孩子做促進四肢發育的運動操,推動孩子進入爬行期,或在孩子開始爬行,但動作遲緩時,在孩子前邊引逗孩子加速,這些都是以自然為基礎的開發,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而人工開發往往不顧孩子的自然發育程度,人為地過度實施開發,其結果適得其反。北京有位年輕的母親,聽說爬行對嬰兒的視神經和大腦發育有好處,孩子剛剛三個月,她就每天拉著孩子爬行,結果等孩子會爬行以后,才發現孩子的兩只腳因過早地接受爬行訓練變形了。

  這個母親所犯的錯誤是太心急了,沒等孩子的四肢發育到足以支撐起頭腦和身體的時候,就憑著自己的主觀愿望,以拔苗助長的方式拉孩子爬行,結果給孩子帶來了傷害。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內在發育的時刻表,家長要尊重這個時刻表。母親可以引導孩子爬行,在干凈的地板上,當孩子能支撐起自己的身體時,用一個玩具引逗孩子向前爬,孩子自己可以把握爬行速度。隨著體力和能力的增長,孩子的爬行速度會加快,空間也會變大。千萬不能強拉孩子爬行。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嬰兒最好的運動——爬]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