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康復 > 語言訓練 > 瀏覽文章

語言訓練標本兼治

2007/8/3 10:58:05 來源:不詳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孤獨癥孩子語言障礙:從某種意義上說,語言是整個康復過程中的中心環節,孤獨癥的自我封閉,與世隔絕已經造成了語言發展的先天障礙;反過來,語言的嚴重滯后,有阻礙著他們走出自我,適應社會。語言訓練成為突破的關鍵。

  標本兼治:語言訓練中的基本原則。

  標:直觀看到的語言發展的外在指標,既孩子能夠說什么。人們習慣于用這一指標去衡量孩子的語言水平,相應的也就專注于孩子會說什么,不會說什么。急于求成,但收效甚微。

  本:制約、影響語言表達的本質因素。三個方面:語言表達的動機(愿意說)、語言表達內容(說什么)、語言表達的能力(怎么說)。

  1、語言表達的動機:動機的缺失,使語言的發展失去了前提條件和原始推動力。不知道為什么要說話,也就不會有說話的愿望和興趣。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是讓孩子理解語言的交際功能,特別是語言在滿足自己的需求時具有的工具性作用。應該建立起來:使用語言傳達需要信息——成人對信息的反饋——需要的滿足這樣一個公式,隨時隨地就地取材把握實際隨機應變,利用生活中的細節,讓孩子反復體會使用語言和獲得需要的滿足之間的關系,在每一個要求得到滿足之前都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機會。孩子就會明白為了達到需求必須使用語言,語言對于孩子便不再是多余裝飾和負擔,而成為一種真正的需要。這是語言的發動機。

  值得注意的是讓孩子建立起使用語言與滿足需求之間的穩定關系,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有的孩子頑固的拒絕使用語言,用哭鬧肢體表示等方式獲得了滿足,如果對孩子遷就了,放棄了正確的示范和要求,那么孩子就會認為哭鬧或用肢體就是溝通的方式。最終用他來替代語言。更有甚者,因為對孩子了如指掌,舉手頭足之間便知道他的需求,不等孩子表示或者怕他哭鬧便滿足了他的一切要求。語言對這樣的孩子便成了多余的東西。像這樣脫離了交際的環境,使孩子說純粹的話,都是在舍本求末。

  如前所述,發音和語言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當然語言要以聲音作為載體,而聲音又必須承載一定的語義內容,并與實際場景恰當的結合,才能實現語言的功能。從這一意義上說孤獨孩子背誦的兒歌、唐詩、天氣預報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言,所以當孩子有了清晰的語言后,語言訓練的重點應該從語音聯系轉向語義訓練,及理解語音和意義的對應關系,轉向在交際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如果孩子能夠在餓了的時候,說出我要吃東西,實際意義遠大于兒歌。

  2、語言表達內容:視野狹窄,興趣單一,感知覺貧乏。缺少感受與體驗,都會使孤獨孩子的語言內容受到局限。語言的發展不但有愿意說的問題還有說什么的問題。語言的豐富多彩,必須要依托于感覺、感受的豐富多樣而這又依托于探索客觀世界的活動過程。語言是一種高度抽象化的符號體系,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在頭腦中建立起來聲音和所指對象聯系化的過程,任何一個詞匯的習的都必須強調形象的支持作用,而情景又存在于活動過程之中,教語言必須利用活動,必要時要創設活動。不管是對物體的命名還是對物體方位狀態性質的描述,必須要有實物的一一對應。學習表達自身的感覺、感受的詞匯,更必須要依賴于孩子的親身體驗。所教的詞匯都是孩子他所感知的事物。

  孤獨癥兒童不喜歡聽故事,聽故事的起點必須從最低級狀態開始。首先分解故事中的詞匯和句子,在現實情景中,找到對應的實物,這樣做就是將故事這樣一個連續性的動作過程首先分解成一個個靜止的但有互相連接的因素,讓孩子首先建立每一個詞匯句子與情景的穩固聯系,然后再脫離情景,讓孩子借助于圖畫和聲音符號對語言所包含的實際意義進行理解。

  如:講述一個拍皮球的故事,最好和孩子一起做拍皮球的活動,活動中可以教孩子理解圓,拍,皮球跳起來,皮球滾到遠處了,撿回來,再來一次,你先拍,我后拍,累了,等等有關詞匯。和孩子爬山,可以讓孩子體會:居高臨下,汗流浹背,漫山遍野這樣的成語的意義,理解遠處有白云,近處有樹木等等實際情景。和孩子一起逛街可以讓孩子看什么是汽車停了,什么是汽車開了,什么是快什么是慢,和孩子一起玩水可以告訴孩子讓孩子感覺什么是涼什么是熱等等。

  從實物實景出發,然后才能過度到依托畫面來理解語言。如果故事的內容超過了孩子的感知范圍,那么這樣的故事肯定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學會利用每一個情景,進行恰當的語言訓練,勤奮和持之以恒是最為關鍵的一點。也許要經過成千上萬次的示范,積累至關重要。在感覺到對牛彈琴的時候也能堅持下去,這是成功家長們的寶貴經驗。

  3、語言表達能力:包括怎樣發音,怎樣連詞成句,怎樣按照語法規則將詞匯進行創造性的組合,以及怎樣在交際中恰當的運用語言,聽覺表象困難造成孤獨癥兒童模仿發音障礙;概括能力低下,使他們理解語法規則的過程緩慢,不能在適當的交際情景中進行正確的遷移,表現為缺乏主動性、創造性語言,鸚鵡學舌,重復性語言較多。制約了語言水平愿意說說什么兩個要素之外,其中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孩子要知道怎么說。

  表達能力問題,既孤獨癥兒童學習怎樣說話,從道理上講,與成年人學習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有相當多的相似之處。為了學會正確的發音,先聽后說,就是其中的重要規律。語言是聲音做為物質載體,而聲音又不能在時空中停留,當語音示范消失后,孩子要發出同樣的音,必須依賴對聲音的記憶與表象,這樣就要有大量的反復的聽覺刺激,才能使孩子記住語音,并形成正確的表象支撐,以實現聲音的再現。如果沒有足夠的聽力訓練,讓孩子開口說話是非常困難的在孩子不會發音,不愿意說話,不能講話,的時候不厭其煩的大量的與孩子講話,正是孩子開口的必要準備。聽覺的積累是語音發展的必須階段,而恰恰在這一階段最容易出現問題偏向:既然孩子聽不懂,不說話,那么就認為對他講話也是白講,不會受到任何的成效,也就沒有必要再對他講了。二三歲之前還會對孩子喋喋不休的講,三歲后恰恰在他需要大量聽的時候,因遇到他不開口而遭遇到挫折的家長反而中斷了與他進行語言交流。這種失誤也許正是導致孩子最終不能開口說話的原因所在。

  聽覺訓練也應該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從一個字,一個詞,二三個短語,短句的訓練開始。講話要蹲下來,與孩子視線對起的位置上,用清晰慢節奏的語音反復的示范,不急于逼迫孩子說話,聽懂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一開始就七八字勢必造成孩子記憶上的困難,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困難的過程。如同讓成年人記住并且要說出一句非常長的外語句子一樣。

  孩子會說單詞以后,怎么樣由單詞過度到句子呢,有的孩子要在這一階段停留很長的時間,將詞正確的組成句子需要有思維水平做基礎,特別是孩子的比較概括能力。因為句子里包含了語法規則,語法是對由不同的具體詞匯組合而成的不同的句子的相同特征和規則的概括。讓孩子實現這一過度,大量的替換聯系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怎樣讓孩子理解主語、謂語、賓語的排列規則呢首先給孩子出示一個標準化句型:媽媽吃蘋果

  先替換主語:爸爸吃蘋果——奶奶吃蘋果——爺爺吃蘋果。

  再做賓語替換:媽媽吃蘋果——媽媽吃香蕉——媽媽吃橘子。

  還可以做謂語替換:媽媽吃蘋果——媽媽洗蘋果——媽媽拿蘋果。

  逐步加大難度:如同時替換謂語和賓語:媽媽拿蘋果——媽媽洗衣服——媽媽喝茶水。

  換掉句子中所有具體詞匯,只按照主——謂——賓去構成全新的句子:弟弟拍皮球——哥哥搭積木。經過這樣一個搭橋練習,促使孩子對語言規則的理解,讓孩子反復體驗、領悟多變的詞匯和不變的規則之間的關系,為孩子重新組織句子及產生創造性的語言打下基礎。當一種句型掌握了以后,再擴展句子成分就成為一種可能??梢杂猛瑯拥姆椒ㄗ鎏鎿Q練習:如媽媽早上洗衣服,媽媽晚上洗衣服等等。從典型句子開始,把握句子結構的穩定性與形式的多樣性,從簡單的短語到成分復雜的長句子,遵循一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孩子就不再感到語言是一種撲朔迷離,琢磨不定的東西,孩子說話的興趣和信息都會增加。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語言訓練標本兼治]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