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中的課程是本書中最困難的部分。它闡述教孩子說話的最初步驟,也就是,教他如何從發聲和單詞開始模仿說話。大部分發育遲緩的兒童很難學會模仿說話。對他們來說,模仿動作或手勢會相對容易。因此,早期開始該教程,并且每天都拿出一部分時間做語言模仿訓練是明智的。安排多長時間訓練語言模仿,這取決于你對孩子說話的重要性的認識,和孩子還需掌握的其他技能也有一定關系。我們通常用約一半的訓練時間做語言訓練,在初期,這意味著我們用很多的時間,幾乎是一天4個小時,教孩子做語言模仿。如果你每天做語言訓練的時間少于1小時,你就不會取得大的進展。在孩子的良好狀態下,上午訓練一個半小時,下午再訓練一個半小時是比較理想的。你最好在一天中再安排一些時間做其他的模仿訓練。
加入少許其他訓練,從而在語言模仿訓練中融入非語言模仿訓練、接受性指令訓練等等是明智的做法。每隔3—5分鐘的語言模仿,就做一些其他內容的復習性回合,這樣可以減小訓練的單調性。
在開始進行語言模仿訓練之前,你需要了解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通過本書中的課程學習說話的。很難預言誰能夠誰不能夠,但如果孩子小于6歲,并且他已經有輔音—元音的綜合發聲能力,他的學習可能會快一些;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在6歲以上,并且還未發出“困難”輔音(如k、g、p等),只能發出一些單元音(如“o--”、“a--”等),那么根據我們的經驗,他的進步會很慢。也許所有的孩子都能學會說一些話,但這可能要消耗極大的精力,以至使得語言模仿的課程變得不實際,這是因為要考慮到一個發育障礙兒童有許多其他的東西要學習。如果你在語言模仿訓練2—3個月之后,孩子還沒有太大的進步(不能模仿發出多5個以上簡單音),你就應該考慮將語言模仿訓練減少到最小或中斷語言課程,以后你可能還會再開始。一個孩子即使不使用他的聲帶也可以學會有效的交流方法,他可以用他的手“說話”。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不能學習有聲語言,最好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加強他其他方面的能力上。
在語言模仿方面有成績的孩子沒有同時學到語音的意義,他只是在模仿單詞。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具有一些鸚鵡式語言,讓他經歷語言的模仿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很好地控制他的模仿。最后,在你開始語言課程工作的同時(這是一個發育遲緩兒童可能永遠都不能掌握的項目),也要開始其他技能的教學,因為完成語言模仿的課程需要很長一個時間,我們通常在這同時開始我們的玩耍教學內容。不過,你應該在一天中保持一定的時間做語言模仿訓練,將它與前面的課程和玩耍課程混合起來。語言模仿對于你的孩子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技能,他需要大量的練習。
本章的課程由五個階段組成:1)增加發聲量;2)在規定的時間內發聲;3)模仿發聲;4)模仿音節、單詞;5)模仿音量、音調和語速。
第一階段:增 加 發 聲 量
發聲是指任何由聲帶發出的聲音,包括哼哼、笑聲、嘟囔、“a--”、“i—”等。這一階段課程的目的是增加發出這些聲音的次數,你要做的是讓孩子知道發出聲音會得到食物的強化和獎勵。即促使他通過發出聲音來得到食物、夸獎和其他的獎勵品,而不是只利用他的發聲能力來滿足自我刺激。
第1步:你與孩子相距1—2英尺,面對面地坐下。由于孩子一緊張就會“沉默下來”(停止發音),你要設法使上課的氣氛盡可能的友好和開心。這時盡量不要使用厭惡刺激來處理孩子的暴躁情緒或自我刺激行為,因為這會使他更加沉默。所以開始此課程時,孩子的任何暴躁情緒和自我刺激行為都應已在你可以控制的程度之內。
第2步:說:“說話”,并對他的任何聲帶反應都立即給予夸獎和食物強化。你可以每隔5—10秒鐘就重復一次指令。嘗試讓孩子對你的指令“說話”有一個不錯的“接茬”或“自然的回應”。如果你做好了,你的喜悅、歡欣的姿態、你說“說話”的時間和你給予強化的種類都可以幫助你輔助孩子的發聲,從而有更多的強化機會。
第3步:如果孩子不發聲,你可以用咯吱、愛撫或身體活動(如蹦跳)等身體輔助的方式引發孩子發出聲音。對孩子發出的任何聲音都立刻給予強化;如果這種形式的輔助不能使孩子發出聲帶的反應,你可能要退回到“表情和手勢的模仿”,將該節中的內容與語音刺激的訓練結合起來。
請注意,即使是這個最初步的階段對于絕大部分的孩子來說都是很難的。盡管有些孩子有過很多的發聲,但對于他來說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領悟”到發聲會對你產生影響。對你來說他應該明白這一點,但對于他來說則不是這樣顯而易見的。從技術上,有兩個問題與此相關:1)他的早期發聲可能是受到誘發性刺激(即可能是反應性的),因此讓它成為控制性的動作很困難(即在對他的行為有條件的給予強化控制之下);或者2)早期發聲是自我刺激的一種形式。就是說,孩子已經通過發聲后帶來的感覺上的反饋得到了自我強化,現在要等它變成對外在強化的反應,你需要時間。
如果孩子已經能在每分鐘內(2或3分鐘的時間段)發出大概10個或更多一些的聲音,可以認為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任務:換而言之,如果看起來他已經對用發聲來博得強化物有了一些認識,這一階段的目標就達到了。
第二階段:在 規 定 的 時 間 內 發 聲
第2階段的目的是叫孩子在你說“說話”之后三秒鐘之內發出聲音。在第1階段中你設法使孩子能夠通過發聲來獲得獎勵物,現在你要將他更復雜一些的東西。在這一階段,他可以通過發聲獲得強化,但必須是他首先傾聽你的發聲。這是訓練他聽的開始步驟,并且意識到(在3秒鐘之內)他會得到強化。
第1步:你和孩子相隔1—2英尺,面對面地坐下來。
第2步:說:“說話“,對指令發出后3秒鐘內的任何發聲都給予有食物的強化。這一訓練一直持續到孩子在連續的10個回合中,都對你的指令在3秒鐘內有聲音的反應。
第3步:他的反應和你的指令之間的間隔減少到約兩秒鐘,即在你說出“說話“兩秒鐘之內,他就要有聲音的反應。
第4步:如果孩子在連續的10個回合里都在兩秒鐘內做出了聲音的反應,繼續將間隔減少到1秒鐘。如果在連續10個回合里,孩子能夠在指令發出后1秒鐘之內做出反應(越快越好),進行第三階段的內容。
對于在你的指令要求之外孩子的“自發”聲音,你要運用有保留的強化,如只是點點頭說:“說得好”。你要保存“大”強化物(食物、親吻等),將它們用在對孩子在規定的時間之內發出的聲音進行強化。有些人可能更傾向于在初期訓練時,不要對任何“自發”的聲音給予強化,因為這有可能使課題變得更難——他不能區別什么行為可以得到強化。就是說,如果他的自發行為得到了強化,他可能無法明白應該在規定的時間里發出聲音。
現在的訓練變得更加復雜——你有更多的選擇,但經常不清楚哪個是最好的,其實你并不是唯一不確切地知道該做什么的人,因為尚沒有人弄清楚所有的細節;也許這就是為什么有些孩子能夠理解模仿的意義,而有些則不能。既然你不能確定哪一種是最好的,那就嘗試不同的。每種方法都要堅持幾天,觀察它的效果(采集數據可以看到孩子的表現如何),然后再換另一種,觀察孩子是否有改進。如果你有一個小組,應有2—3個人與你一起工作,讓其他的人采用其它的方法,然后對比兩種方法對孩子的效果。只要不是每個人在每個回合里都采用不同的方法,這種方式就不會使孩子糊涂。我們的實驗:要有犯錯誤的準備,如果你不愿意犯錯誤,你就無法找出什么方法對你的孩子是最好的。即使是為了孩子,讓他適應變化和錯誤也是必需的,因為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它們。最好由你給孩子上最初的有變化和錯誤的課,因為你是最知道如何對待他在這種時候反應的人。你一定要堅持采集數據,這樣你才可以找到最佳的方法。一旦確定了最佳方案,就要將它進行到底。
第三階段:聲音的模仿
第三階段的目的是訓練孩子發出一些以后說單詞時需要的單音。你的孩子要開始學習模仿約10個音,其中至少有三個輔音。以下是一個樣板:
a b f d k m o e u t
在本階段訓練開始時,你選擇的幾個音可以是你在刺激孩子發聲時(第一階段)他最常發出的聲音;也可能是你第二階段訓練時他發出的聲音;或者就是一些一般認為比較容易的音,如:a、m、o等,(其他的音如:s、k、g、l等,因為比較難,可以放在后面)。
第1個音
以下是教孩子模仿你發第一個音的步驟:
第1步:你和孩子面對面坐下,相隔1—2英尺。
第2步:每個回合說一個音,如【a】。
第3步:在前五個回合中,只要孩子在3秒鐘之內模仿出你的聲音,哪怕只是大概有些相似,就給予強化。例如,在開始時,當你說【a】,而他發出了一個【eh】,是可以的。
第4步:有些音你發出之后,孩子可能不會模仿,哪怕只是近似,這時應該使用視覺或人工輔助,以幫助他發出與你的發聲大概相似的聲音。
視覺輔助是將你發聲時的嘴型夸張地做給孩子看。例如,在發【a】時將你的嘴張得很大。只要孩子在模仿你的嘴型,無論他是否發出聲音都要給予強化,必要時幫助他將嘴張開。如果孩子能夠模仿你的嘴型,就設法要求他在做出嘴型的同時也要發出一個聲音。發出的聲音與你的示范音至少有一些相似。一直使用視覺輔助,直到孩子能夠在連續的五個回合中發出大概的近似音。
人工輔助是指在孩子發聲時,你幫助他形成相應的嘴型。如,在他發聲音時,你可以通過將他的嘴唇合上,幫助他發出【m】的聲音。輔助的結果應該是孩子至少發出一個大致近似的聲音。孩子需要充分的輔助,直到他能夠在連續的五個回合中模仿你的聲音發出近似音。逐步消失輔助,直至孩子能夠在五個連續的回合中,在沒有人工輔助的情況下發出近似音。
第5步:當孩子能夠在5個連續的回合中(運用第3步和第4步的程序)大致模仿出你的聲音后,對孩子的反應就要朝著更加接近的方向進行“塑造”。就是說,在成功的回合中你尤其要注意強化那些更接近你的示范音的發聲。特別注意的是,你在這個回合里所強化的發音是盡可能近似的音,或者是比前一次強化的音更近似。但如果孩子在以后的幾個回合里都沒有發出值得你強化的音,就將強化退回到次近似一點的標準上,以保持他的發聲能“存活”下來,因為如果孩子得到的強化太少,他就會失去繼續模仿的興趣。
第6步:這種對孩子發聲的塑造一直要繼續下去,直到他能夠準確地模仿出你發出的聲音。如果孩子出現了在10個連續的回合中都能有正確的反應,就可以開始模仿第二個音的訓練了。
第2個音
為孩子選擇的第二個音應該與第一個有很大的差別。例如,如果第一個音是【a】,第二個音選擇【m】是合適的。
第1步:教第一個音時的6個步驟也同樣是叫孩子模仿第二個音【m】時的基本步驟。
第2步:當孩子能夠在連續的0個回合中正確地模仿出【m】時,再復習【a】。繼續當前回合練習,直到孩子能夠在連續5個回合中都有正確的反應。
第3步:重復第1和第2步,直到你一說出來他就可以正確模仿或者最多只說錯了一個。
第4步:你現在應該運用任意輪換法練習來年各個音的模仿,例如;【a】、【m】、【a】、【m】、【m】、【a】、【a】、【a】、【m】、【a】。如果在來年系中孩子丟失了其中的一個音,退回去重新訓練,然后再將兩個音混合在一起用任意輪換法接著練習。一直進行任意輪換練習,直到孩子完全能夠做出標準的正確反應為止。你的孩子這時就可以開始模仿第三個音了。
第3—10個音
第1步:教以后其他的發音的程序與教前兩個的程序和方法相同。
第2步:在每學會一個新的發音之后,都要將它與前面已經學會的音混合,按照任意輪換的原則練習,(為了保證已經學會的音不被丟失)直到孩子的反應達到標準為止。
第3步:如果你的孩子已經能夠模仿出6—10個音,就可以進行到下一個階段——音節的組合和單詞,但你仍然要參照下面列出的發音表繼續給孩子做發音模仿訓練。
再一次地提醒,因為你現在所做的是一項無論對于孩子還是對于你都是很艱難的工作,孩子可能會有“反復”,即出現暴躁情緒或自我刺激行為。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就退回去,重新進行情緒平定的訓練。如果一個孩子處于局促不安,亂動或不注意你的狀態,任何教學的努力,都會是徒勞的,更不用說你正在進行的是一個艱苦的項目——語音模仿了。正如我們所說過的那樣,這種訓練很容易使你感到身心疲憊。
另外,由于這項訓練很容易乏味,你要嘗試“制造”多樣化的結構來打破單調,使孩子能夠成功地跟隨你的教程,因此體會到成就感。例如,每隔一會兒(兩分鐘左右),就讓他做一做其他非語言模仿的活動(如“抬起手”、“摸摸肚子”、“摸摸鼻子”等等),或是一些簡單的指令練習(諸如“站起來”、“拍拍桌子”等)。
第四階段:單 詞 的 模 仿
你為孩子選擇的模仿單詞應該由他已經能夠模仿的單音組成,例如,如果他已經能夠模仿【ba】或【ma】,你就可以選“爸爸”或“媽媽”開始訓練。一般說來從模仿同音(疊音)詞開始比較容易,或者是近似疊音詞,而那些差別很大的單音組成的詞,則要等到晚一些時候才教。
第1個詞
第1步:在開始的20—50個回合中,你發出如“mama”這樣一個詞,只要孩子近似的發出了主要音節,都要給予強化。因此,如果他發的是“ma”、“mam”、“ma-a”或“muck”都是“mama”的近似音。
第2步:如果孩子在開始的幾個回合中能夠有對你的近似音模仿,就要運用塑造法的原則,在以后的回合中不斷促進他的模仿更加趨近你的示范發音。即在這個回合里你給予強化的音,要盡可能地接近標準音,或是比起上一次給予強化的音又接近了一步。堅持使用塑造法,直到孩子的近似發音不斷地清晰,使大多數的人也能夠聽懂。不需要孩子的發音與你的示范音完全吻合。
第3步:有些詞對于孩子來說,在開始的回合里連大概的近似也做不到。例如,孩子可能模仿不出來一些單詞中的某個音素,僅發出“a”對于模仿“mama”是不充分。在這種情況下,你要運用塑造法幫助孩子去組合。將一個單詞拆解成幾個因素,操作回合分別訓練每個音素。所以“mama”就可以拆解為。在訓練中要求孩子先對每一個因素做出模仿的反應,讓孩子重復每一個音節,并且每次都給予強化。在下列的樣板操作程序中,“好”代表的是你給孩子的強化,如食物強化和社會性強化。
訓練到這一步,你的點要落在讓孩子去“串聯”,或者說“連接”兩個不同的音,使他感覺到,如果他發出一個音,就是接著發另一個音的刺激信號。例如,“m”是他發“a”的信號,而不需要你先發一個“a”。你可以通過逐步減少提示“a”,最終等待他自己發出“a”。
很難將構成第一個單詞的模仿練習在每一個細節上描寫出來。你要能夠自己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而隨機應變。例如,你在教孩子發“ma“而孩子可能發出的是”a“,因為你發的”ma“的最后一個音”a“對于孩子來說是更強烈的刺激,又因為他聽到”a“的時間比”m“靠后,但如果你只說”m“,他卻可能會說出”ma“。因此你可以先練習一會兒”m“,然后逐漸慢慢地將你的”ma“消失為”a“,保持對他發的”ma“的強化。
在孩子能夠在連續的5個回合中有正確的反應之后,你要在接下來的回合中逐步地加快。在加快發聲速度的同時,將在單音素之間的強化逐漸地降低下來。這時的程序可以是:
此時,將單音節與雙音節混合起來練習是非常重要的。例如,“ma”、“ma-ma”、“ma-ma”、“ma”,以幫助孩子區別出它們是不同的兩個音。
孩子可能還會在一段時間里堅持在一個單詞的音節之間有輕微的停頓(如“ma…ma”),但如果你有選擇地強化(在這個例子中,只強化停頓更短的反應),這種現象就可以消退掉。
第2個詞
為孩子選擇的第二個模仿的詞要與第一個有很大的差別。例如,如果“mama”是你教的第一個詞,第二個選“baby”是合適的。練習這個詞時,你也可以將“bABA”作為近似音來接受。與第一個詞一樣,第二個詞當中的單音素也應該是孩子已經能夠分別模仿的。
教第二個詞的步驟與教第一個時的一樣,當孩子能夠在連續的10個回合中正確地模仿出第二個詞以后,你就應該將兩個詞混合起來進行任意輪換練習了。使用任意輪換法的方式與我們前面介紹過的一樣:讓孩子復習模仿發第一個詞,直到他能夠在連續的5個回合中正確模仿出來。你也可能需要再對孩子做輔助,例如就像開始時做的那樣,將一個單詞拆解成單音素進行練習。然后再復習第二個詞的模仿,一直到他能夠在連續的5個回合中正確反應為止。然后是兩個詞一起練,直到你一說出來他就能準確模仿,或者(最多)說錯一個。任意地變換出示兩個詞的順序練習。
第3—10個詞
教其他8個單詞模仿的程序與前兩個完全一樣。每當孩子學會一個新單詞后,就要將新的單詞與前面已經學過的單詞混合起來,運用任意輪換發進行練習,直到孩子的反應達到標準。
如果孩子已經能夠穩定地模仿出10個單詞,就可以進行到下一個階段了:模仿音量、音調和語速。但同時,他還要繼續做表中的單詞模仿練習,還有每天與他相處的人的名字,以及其他對他的生活有用和有幫助的詞,諸如“起來”、“下來”、“打開”等。
學習更多的單詞
在你塑造孩子模仿一個包含不同語音單元的單詞時,你可以從最后的一個語音單元開始訓練,逐步朝前面擴展,這種方法也被稱做“后退連環法”。例如,如果你在教他模仿“餅干”,“干”就可以是開始的音素,即如果孩子只說出“干”就可以得到強化物(餅干)了。接下來讓孩子說“餅—干”。你將一個單詞這樣分開后,通常會發生的是開始聽起來比較“機械”,或“笨拙”,好象是在說兩個詞。不用為此擔心,你會通過不斷地強化近似最終使它聽起來是自然的。
注意要教那些對孩子有使用功能的詞,就是說,那些他可以用來滿足自己要求和愿望的詞。例如“起來”就是一例。如果他不想再坐在椅子上,可以學會用這個詞表達他的愿望;“餅干”也很好,因為他可以通過說它而得到餅干;“打開”也不錯,因為他可以學會說“打開”,意味著他可以出去了。
許多孩子在訓練之前總是在說一些詞,但當你要求他說時,他又不說了,而且他們極少能正確地運用它們。我們的建議是,嘗試讓孩子能夠對你有穩定的反應(即讓他說時才說),如果不行,就退回到前面的步驟中,做簡單的訓練,知道你能夠控制他:要求從簡單的發音/或單詞開始,首先達到穩定的模仿,然后再進行復雜的項目。
最后,即使在課外也要讓孩子多練習他能夠模仿的單詞或語音,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注意要把這種活動弄得像有趣味的游戲一樣,讓孩子喜歡自己的模仿。如果他喜歡,他就開始變得“鸚鵡學舌”,這很好,因為他開始在說話中“玩耍”了,雖然他不知道這些詞的意思是什么(你會在以后教給他意義)。在訓練幾個月之后,如果孩子還是不能主動地模仿你的發聲,如果每個教他說的詞對他都很困難,那就是你遇到了一個今后可能不會有很多語言的孩子,你需要教給他使用手語來替代他的有聲語言。不要因此而感到沮喪,其實有些人雖然話說得不多,但同樣做得很好。
第五階段:音量音調和語速的模仿
當你的孩子學會模仿最初的一些單詞后,他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在說話時聲音的大小、音調和速度方面,運用塑造法可以克服這些問題。
音量的模仿
第1步:從大聲地發出一個孩子已經能夠模仿的音開始。在第一個回合中盡量對他發出的聲音給予強化。但在接下來的回合中,要塑造他對你的聲音大小的模仿。即:在接下來的回合中,你只有在孩子既正確地模仿了你的發音,又模仿了你的音量時才給予強化,被強化的反應要么是與你的陰涼一樣或者是比起上一次強化時又高了一點。你可以通過讓還興奮起來或到處跑動等方式幫助他大聲說話,或者像個校長以及音樂指揮那樣,揮動手臂示意“大聲點”。這種練習一直要進行到孩子能夠對你的音量配對。
第2步:第二個音你要發得像耳語一樣,用非常安靜和溫柔的姿態做輔助,讓你和孩子都靜下來。將你的手指放在他的嘴唇上。如果孩子正確地模仿出你的發音,如果他的發出的聲音接近你的輕度,或者比起上一次強化時更接近,就給予強化。練習一直進行,直到孩子能夠對你的“耳語”配對。
第3步:你現在可以用任意輪換法同時練習“大聲說”和“小聲說”,用“大聲”的手勢輔助“大聲說”;用安靜的姿勢輔助“小聲說”。逐步消失輔助,任意地變化順序和兩個要求輪換著做。這種練習一直進行到孩子能夠容易地從大聲轉變為小聲。
第4步:下面是用一個新的音練習大聲和小聲的轉換,直至孩子能夠用正確地音量模仿出每個新的音。
第5步:如果這時你一示范出發音孩子就能正確地模仿出音量的大?。礇]有需要輔助的回合——譯者注),你就可以用所有他能夠模仿出的音做練習,以泛化模仿他對音量大小的能力。這種練習一直進行到他能夠在你第一次示范時就能正確地模仿出一個詞的音量。
第6步:如果你想在這時有一點附加成果,你可以乘機教孩子理解“輕輕的”和“大聲的”意義。你大聲地說“大聲點”,然后強化他對你的模仿;耳語似地說“輕一點”,強化的原則同前。要注意,你的音量的大?。ǚ重惣墑e)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輔助刺激,因此要逐漸地消失差別,最后當你說“大聲點”和“輕一點”時,在音量上沒有差別(正常的說話音量),同時要保持他對音量差別的強化。也就是說,即使你用相同的音量發出指令“大聲點”、“小聲點”,他也能有正確的變化。
音調的模仿
教孩子模仿音調的程序與模仿音量的很相似。
第1步:從孩子能夠用高音調模仿的一個音開始。在回合操作中塑造孩子對你的音調示范的模仿(即,強化孩子越來越近似你的音調的反應)。
第2步:再教第二個孩子可以模仿的音,這一次是低音。同樣塑造孩子對你音調的模仿。
第3步:然后是將兩個音任意輪換著練習,直到他能夠輕松地完成高低音的轉換。
第4步:教新的音,練習孩子對音調的模仿,直到他在你第一次示范后就能順利地模仿。
第5步:當孩子在你示范出音調時就能模仿出來之后,開始教三個連音,如“噠-嘀-噠”,三個音的音調不一樣(低-高-低)。塑造孩子反應,直到他能夠模仿出你的音調模式。當孩子掌握了一個三連音后,再用另一種音調模式教他下一個。繼續塑造孩子對你示范的模仿。就這樣練習三連音模仿,直到在你第一次示范后他就能順利地模仿出來。
語速的模仿
第1步:選擇一個孩子能夠快速連說3-4遍的音,從重復這個音開始。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da-da-da”或“mi-mi-mi”,與教孩子模仿音高和音調一樣,開始時,只要求他模仿出語音,然后再逐漸地塑造他模仿出該聲音發出的速度。
第2步:現在練習一個速度較慢的發聲,然后使用任意輪換法示范兩個語音刺激,直到他能夠輕松地轉換。
第3步:用或快或慢的語音刺激,給出每一個刺激后都塑造孩子的反應,直到它符合你示范的速度。然后繼續學習,直到他能夠在你一說出來之后就能有正確的速度模仿。
第4步:接下來是單詞的模仿,要求孩子即有正確地單詞的發音模仿,又同時能夠有正確的速度模仿。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