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您當前位置:中國孤獨癥支援網 > 自閉癥康復 > 語言訓練 > 瀏覽文章

科學地進行語言訓練需要做到哪幾點?

2008/9/28 16:41:55 來源:不詳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1)養成戴助聽器的習慣:聾兒每日除睡覺外,盡可能要他戴助聽器,養成自覺配戴助聽器的習慣,否則語訓就失去了前提和意義。
    (2)要有語訓計劃:每天要定時間、定內容,不能停頓,要有長計劃短安排,持之以恒,考慮一年半載的總計劃,規定月計劃,每周又有哪些具體內容,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一步一個腳印,長期積累,必將獲得訓練的豐碩果實。
    (3)語訓內容要賦予趣味性:盡量選孩子有興趣的事和物,了解他們的特點、愛好,關心什么,要求什么,正在做什么及對哪些事物發生興趣,又討厭什么,只有當孩子被感興趣的事和物吸引住時,才能增強學習語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采取直觀教學方法:聾兒說話是靠技巧而不是本能,正常人的發聲全憑聽覺來調動口腔動作,而聾兒的發聲全憑發聲器官的運動感覺,因此家長在教發聲和語言時,首先要掌握好正確的發聲部位或各個音素的位子,這才能教孩子發出正確的聲音。
    (5)循序漸進:聾兒的發聲應先求數量,再求質量,不管聲音如何,只要發出聲音,首先應給予表揚和鼓勵,以后再不斷糾正,不斷提高。語訓從簡到繁,從短句到長句逐步完成。
    (6)溫故知新,重復教學:聾兒與正常兒童不同,他具有記得慢、忘得快的特點,在教學中必須溫故知新,重復進行,考慮用新的活動,練習“舊”的語言;或有“舊”的活動中使用新的語言,有計劃地反復溫習學過的內容。加強刺激,加強記憶,鞏固訓練成果。
    (7)因材施教:聾兒的聽力殘余程度不同,年齡和性別有異,愛好和性格不一樣,因此教學方法應從聾兒的實際出發,對不同聾兒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
    (8)形式多樣化:聾兒剛開始接觸社會,都有新奇感,教學形式應多樣化。固定時間上課進行語訓是一種形式,還要重視兒童的特點,采取游戲的形式,到公園散步、談話、簡單的家務勞動等,克服呆板教學法,盡量吸引孩子參與,不知不覺地進行語訓。
    (9)說話與認字相結合:4歲以上的聾兒可提倡認字,認字和說話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心理學家認為:4~5歲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最佳年齡,這個時期兒童的形象知覺發育較快,機械記憶力特別強。識字內容可從聾兒接觸多的、筆畫簡單一些的、語言又容易讀的字開始,方法可以是看圖認字、看物識字、看動作識字、游戲識字,反復復習,逐步掌握。
    (10)示范教育:語訓中,家長要做出示范讓孩子模仿。讓孩子聽,從聽到有反應,并能分辨聲音。訓練孩子說“跑、跳、走、站”字時,不是讓孩子講,而是要家長講清楚,讓孩子們看,看家長的臉,聽聲,做示范,家長邊說邊做動作,孩子理解了,會慢慢跟著做。家長做示范時,說話要自然,講話速度慢一些,語言要流暢,語調分明,面部和聲音要富有感情。
    教學方法沒有固定模式,好的教學方法是在同孩子接觸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出來的。希望家長多學一些有關知識,在語訓的實踐中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來。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科學地進行語言訓練需要做到哪幾點?]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