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表達情景的設置一般要考慮以下因素:
一、了解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及喜好。設置與其能力相適應的言語表達,及引導下一階段的言語表達。從手勢言到口語表達(字-詞-短句-長句-段落),我們鼓勵孩子用言語去表達。
二、由輔助表達過渡到主動表達,表達要逐層深入,需要一個強化的過程。如:桌子上有一個黃色的和一個藍色的球。第一階段的引導,家長或治療師說“拿個黃色的球給我?!睂W者的手在兩球間搖擺不定,教者可以用手指著那個黃色的球說“黃色的?!睂W者把黃色的球交到教者手上,教者要深入一個層次問“這是什么顏色的球?”學者停頓三秒或三秒以上(停三秒是給予他一個自我思考的空間)。教者可以自答“黃色的?!币髮W者模仿回答。當學者可以反復三次或三次以上,能按教者的提示回答,則引入第二階段的引導。
教者說“拿個黃色的球給我?!睂W者的手還是在兩球間搖擺不定,教者則用手指向黃色的球,不用語言提示,要求學者把球交到教者手上。若不能完成,則返回第一階段的引導。若是可以,則接著提問“這是什么顏色的球?”學者停頓三秒或三秒以上,教者則用發“黃”這個音的口型提示,不發音。要求學者發音“黃色的?!比舨荒芡瓿?,則返回第一階段的引導。當學者可以反復三次或三次以上,能按教者的提示回答,則引入第三階段的引導。教者說“拿個黃色的球給我?!辈唤o予任何言語提示,若學者沒有反應,則返回第二階段的引導,若能主動完成,則繼續深入提問“這是什么顏色的球?”教者不再給予任何的言語提示,要求學者主動回答。若是不能完成,則返回第二階段的引導。若學者能不用提示主動完成三次以上,則認為他可以完成主動表達。下一階段可以引導句子的表達。
三、言語與表達的情景要一致。這還要考慮小孩的表達能力,用手勢語還是口語。如(1)問候語:見面就問好,握手。離開揮手說“再見”。(2)需求表達:表需求的時候,手伸出問要,或說“我要”。不要時,揮手或說“不要”(3)判斷式回答,“是”、“不是”點頭或搖頭。等等??傊哉Z與表達的情景要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