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澤,男,3歲,說粵語,臨床診斷為言語發育遲緩。
臨床表現:舌頭前伸及兩側運動不靈活,氣息的運用及圓唇差。脾氣急躁,常發脾氣,亂丟東西或奔跑,理解、表達能力差。部分指令性動作不能執行,發音多為無意義音節,在情緒較好時偶可模仿部分音,如:干杯、弟弟等,但不理解其中多的意義。他喜歡模仿簡單的動作。
病例分析:現階段的主要問題是理解、表達能力差,引發出情緒調控不好,亂發脾氣。理解從日常接觸開始;受發音的控制,先從手勢表達開始。氣息的訓練,及圓唇的訓練也要跟進。訓練目標:以增強理解、表達能力為主。
訓練方案:
1、 吹龍、吹泡泡
2、 物品的配對,大小、水果、顏色等認知
3、 指認物品
4、 手勢表達:我、要、拜拜等
5、 情緒控制:學會等待,學會自己收拾、整理凌亂的物品
在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讓他學會聽從指令,從輔助執行到主動執行。我們要注意到細節的問題,如:他想要什么?他為什么發脾氣?我們首先要理解他的行為,才能控制他的情緒。他把物品亂丟時要教育他,那是一種不良行為,不喜歡他那樣做,要求他把物品歸位(從輔助到主動)。在完成一件事情后,要多給予鼓勵、表揚。
訓練總結:經過一個療程的訓練,澤澤的情緒控制明顯好轉,亂發脾氣的次數明顯減少,上課時可以獨自靜坐,執行簡單的指令??捎檬謩荼磉_自己的需求,有意識地叫“媽媽”。
我們需要用心去觀察孩子,理解他想要表達的,從輔助表達慢慢過渡到自主表達。這個過程需要我們去鼓勵,去幫助他。例如:通過觀察他的表情,知道他想要一樣東西,我們不能直接把東西交到他手上,而是鼓勵伸手表達要,要是不伸,我們再輔助他伸手表達。當他能用語言表達“要”時,我們就要鼓勵他說出來。即時給予獎勵。
我們要發掘他的優點,如澤澤,他的優點在于模仿能力較好。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他這一能力。我們教水果認知的時侯就可以拿兩個蘋果,兩個梨。提問“哪個是蘋果?”,教者就可以先把蘋果拿起來輔助他拿蘋果,再次發同一指令,他慢慢的就會自己把蘋果拿起來了。
在這個病例的前后對比中,我可以明顯地發現他的變化,他的進步,我們要善于分析問題才能解決言語發育遲緩問題!這是我在病例中學到的最寶貴的經驗。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