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其實有些抽象,一是說起來不像感冒,人家馬上想到你怎么了;二是自閉癥患者沒有任何兩例是完全一樣的。但有一句話似乎概括的全面一些--聽而不聞,視而不見。
因為自閉癥不像某些疾病讓人一眼看到異常,多數的自閉癥患兒長著一張非常符合美學意義上的瓜子臉,眼睛炯炯有神,所以早期不會發現,甚至在嬰幼兒時期被認為是智力超常的孩子。直到他們該開口說話時不開口或已經很好的在說話又出現退步,不開口不聽指令,在幼兒園不配合老師,才引起家長注意,我女兒三歲時我覺得她不對勁,去哈爾濱帶我進修的兒科老教授處咨詢,老人家認真的觀察了一會兒,十分認真地告訴我:“你這叫沒病找??!”我于是樂樂呵呵回家了。那時我們國家醫學界剛剛有人開始研究此病不到四年的時間。
到目前為止,很多自閉癥相關書籍都是癥狀的羅列,沒有病因病理及治療方法,現有的ABA行為療法,感覺統合訓練,聽覺統合訓練,海豚療法都只是一種探索,沒有一項可以立竿見影。但不是說這些完全無效,在沒有確切的治療方法之前,我女兒很受益于ABA和感覺統合訓練,聽統訓練似乎讓她不再反感更多的聲音。海豚療法至今沒排上,有機會一定要試的。
正基于沒有切實有效又肯定的治療方法,診斷又沒有很確切的依據,很多自閉癥患兒和家長會經歷一個漫長而無效的求治過程,造成時間和精力金錢的巨大浪費,承受比其他疾病更多的心理壓力。好在我是醫生,我感覺到女兒絕非老師說的沒病找病,只好按癥狀對號入座,把實用內科學兒科學加起來兩本書有半尺厚,一一對過去,最后在其中一本中找到寥寥二十幾個字:兒童自閉癥,也稱兒童孤獨癥,但關于治療似乎只有一句: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辦法。----就是它了,可術業有專攻,誰在研究它呢?直到2000年,去鄭州參加中華醫學會第一次全國基層兒科醫師學術交流會,請教我國知名的兒童癲癇病專家吳希如教授,老太太說,你這個不在我的治療范圍,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北醫六院的楊曉玲,還有一位叫許克銘,她兩位在研究,而且有一個孤獨癥協會,老人家還給了地址和電話。協會很快郵寄了相關資料,可所有的書看過去,倒吸一口涼氣,癥狀是太吻合了,治療呢?治療怎么辦?按書里講的ABA試一試吧,很長時間過去了,收效甚微,怎么辦?決定還是去北京,聽力治療加ABA,人家的ABA讓我再次體會了術業有專攻,我一直呆了三個月,也沒學明白,孩子變化倒是很大,回來后至少可以跟著老師學一點東西了。很可惜,由于我的盲目和自大,耽誤了女兒兩年的最寶貴的時光。所以現在有咨詢到我的患兒,我會趕緊把地址/電話給他們,如果有誰隔了好久又問我地址電話,我會不由自主的生氣,我可能是生自己的氣。在現有的治療中,我感覺ABA可以讓孩子的順應性好一些,孩子帶起來容易一些,和孩子的交流更有效,家長可以少說許多廢話。而感覺統合訓練,可以使孩子的情緒穩定一些,聽力治療,似乎當時不能明顯感覺到什么,但女兒能敏感地捕捉聲音,有時還接我們的話(不是和她交談的話題),不再躲避人群不知是否于此有關?
所以分段來寫,是說到自閉癥我不知道自己能說多久,會寫多長。如果按經歷的每一天每一次的甜酸苦辣寫過去,一部長篇素材足夠了??梢淮螌懙奶L,大家會讀得很累,反正自閉癥像霧像雨又像風,我就一點點地刮一點點地吹,一點點地把自閉癥的面紗揭開,讓更多的人不再迷惑,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孩子,他們的日子又是怎么樣的。
自閉癥我總喜歡用感冒和它做比對,一是感冒大家比較熟悉,容易理解,二是感冒像自閉癥一樣,至今沒有確切的治療方法,所以市面上治療感冒的藥五花八門,一如自閉癥。三是一個孩子患了自閉癥,一如一個孩子患了感冒,一個患了“感冒”的孩子,有什么讓您吃驚的嗎?這個觀點是在某本書上看到的,原句似乎是:你應該說我有一個孩子不小心患了自閉癥,而不是我有一個自閉癥的孩子。
是的,孩子或人才是主題,病是她外帶的一部分。
這樣你和孩子交流的時候,首先他是一個生命的個體,他只是有交流方面的不方便,就像你盡量和腿腳不方便的人走慢一點,和聽力遲鈍的人說話大聲一點,和自閉癥的人則要把交流的難度降低一點,一次只說一個相關的內容,跳躍性不要太大,不要太抽象,他們只對有切身感受的東西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如果你想讓他了解某個東西,要提前做好鋪墊,就像我們學習的時候要預習,學過之后要復習,我們很隨意的一些日常交流,對自閉癥是最難的一門課程,我感覺我女兒說話,有些像學英文的中國人說英語,組織一個句子,需要從腦海中搜索相關的詞匯,再組織起來,如果你沒有耐性等待,她就沒有機會來表達?;驅λ须y度的問題,她干脆選擇沉默,或很急的時候,異常的動作或聲音就會出來,一個聾啞人啊啊啊比劃,你不會覺得怎樣,一個漂亮的外觀沒有任何異常的自閉癥人,絕對會讓所有的人回頭。家長沒有一定的承受力,是很難帶孩子到人群中的。
有一天早晨,在擁擠喧鬧的早市,看見一位瘦小的母親,推著自行車急匆匆在人群中穿行,她大約十二三歲很健壯的兒子坐在自行車上,大書包掛在車把上,不停地碰到母親的腿,使母親的步履顯得更艱難,顯然她是送兒子上學,深怕他遲到了。兒子坐在后座上,心安理得地坐著,對母親的狀況顯然沒有絲毫的感覺。我想將來 有一天這位母親對別人哭訴兒子不孝順,不懂關心父母,甚至會罵他沒良心,她會想起來孩子這樣只是自己教育的結果嗎?不管是在兒科臨床還是在教孩子學英文過程中,很多令家長苦惱的孩子的問題,追根朔源最后總能在家長身上找到癥結,家長對待孩子方式的改變,馬上會發現孩子的變化。說這些似乎離自閉癥話題遠了,其實有自閉癥孩子的母親或父親,我們在自覺或不自覺的情況下,又有多少教育的誤區呢?
我曾經遇到一位家長,他說因為兒子“有病”,他在單位都不敢和同事競爭,覺得自己干什么都沒資格,他問我你每天都樂呵呵的,有什么可樂的?!我的同事或多年不見的同學,也會問:“哎,看不出你有一個有問題的女兒?!蔽蚁肽俏覒撌鞘裁礃幼硬畔褚粋€有問題孩子的母親呢?哭,如果能讓孩子好起來,那我就天天哭;既然于事無補,何必每日愁容滿面呢?上大學時我就讀到兩句特讓我感慨的座右銘:唯艱難決絕之路育汝于成;還有一句是海明威的:你只可以被毀滅,不可以被打倒。長大之后,現實一點我更知道兩害相加取其輕,兩利相加取其重。既然愁悵于事無補,我們還不如讓每一天都多些快樂,于是和女兒在一起時,我們總是很“瘋 ”,哈癢游戲;騎在爸爸的脖子上玩晃晃悠悠蹲蹲,鉆在被子里玩黑天了天亮了,要不就讓爸爸彈吉他,我和女兒唱歌;當然都是小紅帽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之類的, 直到近幾年,女兒開始喜歡“大歌”,什么山路十八彎,青藏高原等等。我們的生活真是每天充滿陽光。但在零五年的時候,我本來是想給女兒做一些心理調適,于是找到一位心理咨詢師,和她交談沒幾句,她說需要治療的是我,我很不理解,我說我很好啊。她說你是一個十分理性的人,你的理智將你的感性的東西壓抑著,你的負性情緒已經飽和了,就像一個裝滿水的杯子,有一滴進來你就溢了。聽過這句話,我的眼淚像決堤的河毫無阻擋的傾瀉,無聲地流,真的是流淚,不是哭也不是啜泣,于是我決定讓自己做一次心理治療。治療的感覺是自己從頭到腳把內在的所有臟器洗了一個舒服的澡,從沒有過的輕松和愉快,我從來都不知道老公有那么愛我,從來都不知道我有那么多應該讓我快樂的東西!我幾乎是步履輕快地漂回去的,后期的結果是家似乎更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
羅羅嗦嗦說了好多,想到哪說到哪,一家之言,一點體會,有益您看兩眼,沒用您翻過去,當我沒說。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