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瀚(中)和同學們在課堂上一起聽講
下午的陽光斜斜地照射進來,在南洋模范初級中學的音樂室里,八年級二班的38名同學們正在上音樂課。坐在最后一排的一名高個子男生,正閉著眼睛,十指隨著節奏敲擊桌面,陶醉在音樂中。
他叫小瀚(化名),一名自閉癥患兒。作為上海市自閉癥患者中唯一一名在普通學校里讀書的孩子,14年來,小瀚在家人、親友、老師和同學的關愛中,走過了不一樣的人生。
家長: 順利成長 歸功學校
在小瀚快4歲的時候,他被確診為自閉癥。而一個偶然的機會,小瀚的母親季女士發現,小瀚對于音樂有著特別的感覺。聽到一些抒情的音樂時,他會安靜下來,甚至默默流淚。對于這個坐立不定的孩子,音樂似乎成了一劑特別的針藥。
聽說上海音樂學院為特殊孩子辦了一個“啟智班”,通過兒歌、童謠和音樂開發孩子的潛能,小瀚的家長便帶著小瀚去試試??吹胶⒆哟_實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特別的天賦后,他們為孩子請來了一對一的鋼琴老師。
自閉癥的孩子對于規律性事物有著刻板的要求,因此,小瀚特別認真地完成著鋼琴老師布置的一切作業。他按照老師的要求,對每一首曲目都一遍不多一遍不少地練習,而這樣刻苦的練習,讓他在學習鋼琴的進度上,不落后于任何一個普通的孩子,在基本功方面,甚至比普通孩子還要扎實。
如今,小瀚已考出了鋼琴六級,還參加了著名指揮家曹鵬創立的 “天使知音———自閉癥孩子音樂沙龍”,每周和其他患兒及家長共同排練、演出。在不久前的學校“達人秀”上,小瀚以一曲鋼琴曲獲得“校園達人”的稱號。
小瀚的這些進步,母親季女士都歸功于他隨班跟讀的成長經歷,對此,全家人有著無法言語的感激。從小學到中學,這一看似普通的成長歷程,飽含著老師和同學無限的包容和關愛。
老師: 學會等待 會有收獲
有著十幾年教學經驗的班主任王自節老師坦言,小瀚是她接觸的第一個自閉癥孩子,接觸之初,她也有些手足無措。王老師查閱了不少有關自閉癥的資料,開始學著與小瀚相處。 “相處久了就會發現,自閉癥孩子特別單純,他們就像沒有長大的孩子。 ”王老師說,“對待他們要特別耐心,找準切入點,他們才能把信息吸收進去。 ”
在接觸中王老師發現,小瀚其實是個特別想跟別人交流的孩子,他的一些怪異行為其實源于想與人溝通的心情。王老師便引導他,把心中的想法慢慢地表達出來,“千萬不能著急,不能強迫他服從或照做。 ”
小瀚以前喜歡直接湊著飲水機龍頭飲水;在他喜歡的老師的課堂上起哄,以此來引起老師的注意;喜歡在進教室時摸一下每個同學的頭,表示他的問候……如今,這些舉動都沒有了,只需要一個眼神,小瀚就會意識到自己的不妥,摸摸腦袋表示下次不會了。
六年級剛開始時,在每周五的班會上,王老師都跟同學們強調,對待小瀚要像對待一個沒有長大的小朋友,要學會包容,學會原諒。她也時常告訴自己,只要學會等待,會有收獲的。“你們有沒有發現,他最近進步多了。 ”近日,王老師跟一些任課老師交流說,小瀚的邏輯思維能力強了很多,對話越來越流利,以前那種跳躍的思維漸漸少了,從來都交白卷的月考試卷上竟然做了好些題目,而且是正確的。
同學: 兄弟情深 理解包容
14歲的男生大為是公認的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他覺得小瀚就像一名小弟弟,需要時時包容。他的這種觀念,是八年級二班所有同學的共識。
認識小瀚后,大為漸漸發現,小瀚跟別的同學都不一樣。“他說話思路特別跳躍。 ”大為說。而小瀚的一些舉止更是讓大家都覺得奇怪,例如他會突然在課堂上站起來大聲說話,或者是不打任何招呼就走出教室。在老師和家長的引導下,同學們開始慢慢地學著包容這個有點麻煩的“小弟弟”。“在包容和理解中,我們一起成長。 ”
14歲的泳杰雖然個子要比小瀚小一點,但他就像哥哥一樣,時時照顧著小瀚。小瀚有個怪癖,只要看見別人上廁所,他就一定也要去。泳杰就陪著他一次次去,防止他走丟。
當隔壁班或高年級同學對小瀚做出一些不妥行為時,泳杰、大為和班里其他同學總會挺身而出,將小瀚保護在身后。長得有些虎頭虎腦的泳杰笑著說:“我們是兄弟。 ”“學生間的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因為他們自己就處理掉了。 ”王老師說。
對于同學們的關愛,小瀚其實也深深記在心里。前不久,他因為鋼琴演奏獲得了一個獎杯,他特地將獎杯帶到學校來送給泳杰。
如今,八年級二班已成了小瀚的另一個避風港,每當放假時,小瀚總跟父母說很想回到學校,坐在教室里,他感覺很安心。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