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觸覺方面
1.多愛撫孩子:情緒穩定及人際關系的建立均依賴于安定的觸覺系統,而愛撫是促進觸覺系統安定的有效方法。
2.提供干凈、自由的游戲空間:讓孩子能在地上自由爬行及接觸周圍物品,別老把嬰兒放在學步車或嬰兒車內,使其喪失爬行和用手觸摸環境的機會。
3.對觸覺防御過當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們洗臉、洗澡或睡覺前,以手或柔軟的毛巾輕輕地觸壓或按摩孩子的手、腳或背部。
4.對觸覺遲鈍的孩子,父母一方面可用軟毛刷子刷孩子的手心、手臂及腿部,以喚醒其觸覺;另一方面,可以給孩子玩有毛感的玩具,讓他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地增進觸覺識別能力。
5.對觸覺過分依賴的孩子通常有吸吮奶嘴、手指或手帕的習慣,父母不要采用高壓或恐嚇的方式來糾正這些習慣,而應該先適當地滿足孩子對觸覺的需要,以加強親子間的關系,使孩子有安全感,然后才要求他們逐漸改掉這些習慣。
(二)前庭平衡方面
1.善于用搖籃。
2.多提供騎木馬、坐電動玩具、滑滑梯、蕩秋千、跳彈簧墊等活動。如果孩子前庭抑制功能不良,易出現頭暈等反應時,家長仍應讓他們參與上述活動,但要適度,要加強保護,并給予心理上的支持。
(三)肌肉關節動覺方面
要重視孩子的運動,孩子玩弄或舔咬自己的手、腳,摔東西,敲打玩具,搬弄桌椅或爬上爬下,都是在從事有益的活動。因此,父母千萬不要因為事后收拾麻煩或怕孩子碰傷就全面禁止孩子活動,而應以積極的態度使孩子得到適當的活動。
(四)精細動作方面
1.嬰幼兒期要提供豐富的觸覺刺激。
2.在上小學前,家長應讓孩子有許多涂鴉、剪貼、捏泥巴和粘土、扣鈕扣、握筆、做簡單家務的機會。
(五)視知覺方面
1.豐富嬰兒期的視覺刺激。
2.提供有益的視知覺玩具:如積木分類、卡片配對、走迷津、玩拼圖等。
(六)聽知覺方面
1.對聽知覺辨別能力差的孩子,可多訓練孩子閉目傾聽環境中的
聲音,或讓他們帶上耳機聽故事錄音帶,以提高他們對聲音的敏感度。
2.對聽知覺過濾能力差的孩子:消極的做法是,在孩子學習的場所,控制不必要的噪音;積極的做法是,在有背景音樂的環境中訓練他們注意傾聽,并辨別主題音樂。
3.對聽覺記憶能力不佳的孩子,可帶孩子多做“聽命令做動作”“聽指示畫圖”“復誦數列”或“朗誦文章”等游戲,讓他們學習將所聽到的話有組織地儲存在腦中,然后再將這些知覺印象有條理地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