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孤獨癥支援網絡 | 會員注冊 | 會員登陸 | 會員中心 | 手機版

感統訓練離你的孩子還有多遠

2005/4/6 9:52:37 來源:河北維權網 作者:佚名 字體: 發表評論 打印此文

  A:生活中的煩惱媽媽

  煩惱媽媽一:3歲半的蕊蕊從來不和小朋友玩,她最喜歡獨自或者和媽媽呆在一起,見到小朋友或者陌生人,蕊蕊都表現出莫名的恐懼,心理醫生診斷其得了自閉癥。

  煩惱媽媽二:4歲的壯壯上了幼兒園,可他始終不討人喜歡。因為他不知道如何和小朋友進行交流,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他通過搶奪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來讓大家關注他,可越是這樣,越讓老師和小朋友覺得反感。

  煩惱媽媽三:青青快3歲了,可是無論走到哪里,她都要銜著奶嘴。父母也想過不少辦法,可她始終改不掉這個壞習慣。

  煩惱媽媽四:茹茹天生是個左撇子,可后來發展到左右手活動能力嚴重失調,她的右手基本不用,即使應該使用右手的時候,她也千方百計用左手解決,最后,連走路都受了影響,媽媽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煩惱媽媽五:家家已經上三年級了,可他非常膽小、動作慢、辦事拖拖拉拉,最讓媽媽著急的是,每天家家上課,老師講的他都聽不懂,回家需要大人重新給他講一遍。詢問老師,老師說家家表現挺好的,上課也認真聽講了,家家媽媽對此疑惑不解,孩子到底怎么了?

  ……

  這樣的煩惱媽媽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她們不少以為自己的孩子得了病或者有些心理問題,然而,兒童教育專家卻評價道:這樣的孩子沒有得病,他們只是感覺統合失調。

  你家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嗎?

  什么是感覺統合失調,記者從武漢大學小太陽兒童教育研究中心石家莊分中心獲得的準確定義是,感覺統合就是大腦將從身體各種器官傳來的感覺信息進行多次的組織分析,綜合處理,然后做出正確的決策,使整個機體和諧有效地運作。若感覺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樞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統合,則整個身體就不能和諧有效地運作,這樣必然導致學習困難,兒童智力水平自然就得不到充分的發展,造成了后來的學習成績落后,運動技能與社會適應等方面的障礙。這些孩子哪怕智商很高,也無法正常地生活和學習,更阻礙了他們成材。

  造成統合失調的原因是什么呢?該中心周書麗女士告訴記者,先天的原因主要有胎位不正所產生的固有平衡失調,懷孕時期嚴重嘔吐、偏食、早產造成營養不良、先天不足;早產、剖腹產造成觸覺學習不足;過早用學步車,造成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出生后缺少搖抱,沒讓孩子經過“爬”這個階段就直接學習走路,讓孩子坐得多、活動得少,過分限制其活動方式和活動范圍等,都會導致孩子日后的感覺統合失調。

  除了先天的,還有后天的,父母上班太忙,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采用傳統方式,對孩子要求太多太放縱;有的父母對孩子管教太嚴,讓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太少,人為造成孩子壓力太大;有的家庭中,父母有潔癖,不讓孩子玩土、沙,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這些由于長輩家庭教育的失誤,也能造成孩子感覺統合失調。

  如果孩子感覺統合失調,那么他們在學習、工作上的問題將更多在學齡期表現出來。表現典型的孩子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厭學、害怕去幼兒園;無耐心、做事有始無終;記憶能力、表達能力差;做作業慢、學習成績差;多動不安、脾氣暴躁;膽小、愛哭、不合群;吃飯慢或暴飲暴食等不良現象。

  有人把這些現象誤認為是兒童多動癥,或是孩子有意不聽話,于是就盯著孩子做作業或打罵指責,結果問題越來越嚴重,表面看孩子作業完成了,實際上孩子只是應付了家長、老師,學習成績根本沒提上去。

  B:做統合訓練的孩子有多少

  據一份權威資料調查,在3~13歲兒童中,有10%~30%的孩子,會多多少少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癥狀。

  國際知名教育專家愛爾絲說,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在對孩子父母的告誡中認為,孩子的心理活動分為三個階段,即:認知、調節與交往。而這些的基礎便是孩子具有良好的感覺統合能力。所以說感覺統合能力是孩子能力發展的基石,就像建造一座大廈,如果不會建筑,那么設計得再好,也沒有辦法實現。

  既然有了這樣的孩子,父母該怎么辦呢,早教專家認為,應該讓孩子接受正規、有效的感統訓練??蓳浾哒{查,目前,河北的感統訓練中心發展遠遠不夠。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全國開展感統訓練最好的城市是北京和武漢,其中北京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就出現了系統的感統訓練中心,到現在,感統訓練除了有專門的機構在做,不少幼兒園也將感統訓練納入平常的教育之中。在北京,目前有30%至40%的兒童接受了感統訓練。

  我省從2001年以后,才陸續出現專門的感統訓練中心,經過幾年的發展,數量上有所增加,但和實際需求還相差很遠。以石家莊市為例,目前僅有四、五家感統訓練中心,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而將感統訓練引入到平常教學中的幼兒園,更是只有一、兩家。武漢大學小太陽兒童教育研究中心石家莊分中心的周書麗說,據他們的調查,目前做感統訓練的兒童占到需要訓練的兒童比例還不到10%。

  C:什么絆住了感統訓練發展的“腳”

  與北京、武漢感統訓練中心的蓬勃發展相比,我省顯得發展腳步相對滯后。是什么原因阻礙了其更快發展。業內人士指出,一是人們的思想觀念,二是居民的經濟水平。

  12月17日,記者在武漢大學小太陽兒童教育研究中心采訪時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二樓近八十平米的活動空間中,三個孩子在中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正在進行系統的訓練,一個叫豆豆的兩歲半男孩正在玩大龍球,工作人員說,豆豆屬于那種靜不下來的孩子,我們根據他自身的情況,給他設計了一套訓練方案。其中,大龍球可以訓練其前庭平衡感覺,進而促進大腦的協調發展。

  工作人員透露,在他們這里訓練的孩子不是太多,有時家長帶孩子來訓練中心參觀,有的聽了介紹,狹隘地認為感統訓練就是讓孩子做游戲而放棄參加,有的家長聽到收費后,覺得承受不起,最后選擇放棄。

  記者了解到,目前石家莊地區感統訓練中心收費行情是,一般單次收費20元,訓練周期通常為一個半月,一個輕度感統失調孩子完成一套完整的感統訓練計劃需要20至25次,這樣計算,家長至少要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為孩子支出400元,中度孩子需要訓練40至45次,這樣,家庭支出至少800元。以石家莊目前人均水平計算,在孩子正?;ㄤN以外還要另外拿出400元以上的金錢,一般的工薪家庭都覺得“不太輕松”,此外,在家長沒有看到訓練結果就讓他們預支“想象中的滿意”,許多家長都十分謹慎。

  在對感統訓練基本了解后,記者隨機在街頭做了個調查,接受調查的30名家長中,有27名家長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感統訓練,有29名家長根本不知道也不會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感統失調,只有一名家長看了育兒書籍后,借助書中的知識對孩子做了一個測驗,后來又到石家莊的專門感統訓練機構給孩子做了科學的測評。通過以上數據,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的家長對待孩子,還是僅僅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條件是否優越,而忽略了孩子在成長發育中的行為異常和情感缺失。

  感統失調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武漢大學早教研究中心周麗琴教授告訴記者,兒童天生都是天才,感統失調的孩子大腦和身體各部協調出現障礙,許多優秀的方面卻表現不出來,影響孩子的一生。有的孩子小時侯非常聰明,長大了卻很一般,就是這個道理。周教授表示,  感統失調的孩子學齡前可能表現不太明顯,到了學齡期就會在學習上和性格上慢慢表現出來,比如上課走神,不能獨立完成作業,成績一般或很差,人際交往能力明顯吃力。感統失調孩子到青年期變化明顯,有的智商很高,學習成績很好,但走上社會卻無法適應,很多方面發揮不出來,工作能力、交際能力出現困難,甚至終生受限,埋沒于社會。同時,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外在表現都很正常,因此很難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感統失調的孩子10歲前通過訓練很容易糾正,一旦超過13歲就會定型無法改變。

  對此,專家警告,感統訓練如果錯過了年齡的時機,將永遠無法彌補。   ■記者 魏偉

  • 發表跟帖
 以下是對 [感統訓練離你的孩子還有多遠] 的評論,總共:條評論
全國自閉癥機構分布圖

點擊地圖可查詢全國孤獨癥訓練機構

瑞曼語訓

瑞曼語訓

国产精品色猫猫|国产av福利久久精品can二区|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91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