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適應能力差,情緒與行為異常,語言表達困難等是自閉癥兒童重要特征之一。這些問題的存在對自閉癥孩子上學有著非常大的困難,這些缺陷也給教育者教育他們帶來許多問題。
一般來說自閉癥孩子在人際交往與適應方面表現為:不愿與人交往,不愿對視,分不清稱謂,不合群、不理解生活規則及社會規則。學習新知識、新技巧時,注意力很不集中。
情緒與行為動作方面:對物品有怪異的興趣和玩法。如長時間旋轉某物,長時間重復某些動作,莫名其妙的表情(哭、笑、鬧),對某些聲音、畫面、廣告、很敏感,肢體粗大運動和粗細運動發育不平衡。手部的精細動作能力較好,手指較有力靈活,喜歡插塑料積木、串珠子、剪紙。
語言方面:發出無意義的語音較多。不要求其說清楚時,??谝舨磺?,快速地說完,要求說的話,語言較少,有一些表達自身需求的主動語言及一些簡單的應答能力。,
我們在給自閉癥孩子上學時的訓練目標可分為:
1.在課堂上不大吵大鬧,能聽從教師的勸阻。
2、上課時不隨意離開座位,到處亂跑。
3、能聽懂坐到座位上、起立、坐下等指令。
4、能遵從坐到座位上、起立、坐下等指令。
5、能進行一般應答,問好。
6、能模仿其他同學舉手發言。
訓練自閉癥兒童適應集體教學的具體方法
1、親情接納法:要想從切入口著手進行訓練,雙方的互相接納是前提。要讓自閉癥兒童在內心里接納訓練者、信任訓練者,只有這樣才會在以后的訓練中順利聽從指令,接受訓練。在與自閉癥孩子的接觸中,始終用一種親切平和的語調與之交流,如經常讓她坐在老師腿上,撫摩她的背部,這時她會非常放松,尤其是臉部的表情,眼睛不再斜視在某一處。
2、獎勵法和消退法:讓自閉癥兒童完成某一種動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通過不同的方法。首先是用獎勵的方法來激發其興趣。王某特別喜歡吃水果糖,每次在提出要求時把水果糖先作為引導物,一旦完成馬上就可以吃到。如在上課時她跑出座位,我就對她說上課要坐在座位上,當她回到座位時,便把事先切的很小的水果糖給她。
當兒童的不良行為發生時,適當地采用消退法也是必要的。目的是幫助自閉癥兒童克服缺點和錯誤,幫助他們分清是非,強化正確的表現。有一段時間,個案看到紙或本子就撕,于是就告訴她,你撕紙了不能吃糖,同時發給其他同學糖,并告知其他同學不撕紙可以吃糖;把她撕壞的本子補好放在她的課桌上,讓她看著,一旦有撕紙的動作,馬上提醒并讓她說出不能撕紙。
3、同伴帶動法:訓練者在平時的生活中刻意為自閉癥兒童選擇善良、活潑有帶動性的伙伴,讓伙伴去帶動他走出自我封閉式的天地,逐步走出去,融入集體之中。正常人擇友多以同齡人為主,自閉癥兒童也不例外,而且是非常需要,因為他們自身的病癥決定著還不能主動與正常小朋友交往,他們的生活只局限于家長和老師之間,這就更需要在學校的時間里讓他們也有自己的同伴,當然,如果家長在生活中也注重幫他們找同伴就更好了。在教學中每次活動都讓同學拉著她共同完成,剛開始,她是拒絕的,但每次都讓同學去帶她,漸漸她也適應了,能讓同學拉她的手了。
4、情境法:情境法即創造所需情境進行訓練。如在排座位時,讓她坐在里側,出來時就勢必需要對外側的同學產生交流,雖然她不會說:“請讓我出去”,但會有動作的表示。有時其媽媽來校,每次老師有意不急于讓她回去,而是讓她自己說出“要跟媽媽回家”。針對她亂脫鞋的情況,每節課都對她說,教室里不能脫鞋;而回到家在換鞋時,要求她媽媽告訴她,到家要換鞋,反復刺激她家和學校是不同的環境。訓練中很多事實證明,給自閉癥兒童創造情境,對激發他們的表達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訓練自閉癥兒童時值得注意的幾點問題:
1.對自閉癥兒童的訓練應持之以恒。自閉癥兒童是一種特殊病癥的患者,他們所表現出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即便在同一階段里,訓練者糾正了其原有的問題,他們也許又會生出新的問題來,這就要求訓練者對自閉癥兒童的訓練一定要持之以恒,否則就會前功盡棄。
2.自閉癥兒童的交往能力的培養僅靠單純的課題而進行的訓練還是遠不夠的,它需要融于豐富的生活,融于各種活動之中。因而要創造機會讓自閉癥參加各種活動,增加交往的機會。
3.對自閉癥兒童的表現需要認真觀察。訓練中所發現的每次哭鬧往往都意味著她有某種需要無法表達。只要滿足其合理的需要,才能安定她的情緒。
4.學校、家庭需要全方位的配合,各任課教師都應參與到幫助、訓練自閉癥兒童之中,每位任課教師應經常交流,要求要基本一致。同時與家長及時聯系,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