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門里門外都不孤獨
——“世界自閉癥關注日”看學齡融合教育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沙兆華
4月1日,家住在長沙天心區先鋒街道的呼慧悅順利地給6歲半的兒子“添添”在湘府英才小學報上了名,原以為學校會因為“添添”是自閉癥孩子而受到阻擋,沒想到,老師臉上沒有絲毫為難,而是跟呼慧悅溝通:學校還要為孩子做些什么。學校主動愉快的接納讓呼慧悅除了意外更增添了感動。
4月2日,是第12個“國際自閉癥關注日”,這或許是呼慧悅感受關注最深的觸動。
普教是“無縫”回歸的前提
“我希望孩子能跟健全孩子在一起,回歸到普通人的生活和學習中?!?所有殘疾孩子家長有著共同的心理。
4月1日,省殘疾人康復研究中心舉辦了“2019年湖南孤獨癥兒童學齡期融合康復論壇”,論壇中,十多位來自省內康復教育專家、小學校長、康復機構負責人,共同探討了我省自閉癥兒童的求學之路,大家一致認為隨著2017年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07-2020)》,一個為每一個殘障兒童提供合適的教育環境正在構建。
長沙市特殊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長沙市特教學校副校長王磊表示,特教事業發展30多年來,在殘疾人教育方面的作用和貢獻是毋庸置疑的。隨著社會發展,特殊教育收攏式教育方式無法對接孩子的“無縫”回歸,讓殘障孩子融入社會教育體系中,是對每一個生命個體受教育權的保障,我們欣喜地看到,社會公平教育體系的大門正為他們開啟。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07-2020)》(以下簡稱“計劃”)就是打開大門的“金鑰匙”,計劃貫穿了融合教育即“普教加特教”的先進理念,計劃提出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以送教上門為補充。王磊表示,計劃最大亮點就是針對殘障孩子優先采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方式,一改“特殊兒童就要到特殊學?!钡穆浜笥^點和看法。
2018年,長沙市全面落實計劃,全市各區均成立了“特殊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專門推進殘疾兒童入普小就讀,研究相應的體制機制。
當年秋季,長沙市所有普小的大門向殘障兒童打開,僅岳麓區就錄取了108名殘障兒童,分布在全區52所普小。
有障無礙 有愛無礙
長沙岳麓區蓮花鎮雙石小學不大,地處城郊結合部,僅40余名學生,作為學校校長的朱炎紅對每個孩子都有著母親一般的情懷。
“2018年,我們學校錄取了一個叫堯瑤有輕微自閉癥的女孩。我親自授課,給其他老師做榜樣,對堯瑤學習上降低標準,課堂上多給她展現的機會,教育同學們要幫助堯瑤,堯瑤會不自覺的流口水,同學們看到了都會主動幫她擦干凈。一個學期下來,堯瑤能融入班集體,和同班同學的學習進度一樣了?!敝煅准t介紹說。
這已是朱炎紅近20年執教生涯中遇到的第4個特殊學生。朱炎紅曾經有3年特殊教育的經歷,這段經驗使她受益匪淺,“跨界”后也讓她對融合教育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愛和時間”,這是朱炎紅最深的體會。
教育就是一個“牽著蝸牛去散步”的漫長過程,何況是牽著特殊的殘疾孩子,朱炎紅相信給他們以愛和時間,會有奇跡出現。
今年21歲的“佩佩”就是朱炎紅漫長等待14年的第一個奇跡女孩。6歲時,有著言語聽力障礙患有自閉癥的“佩佩”經過3年康復后,成為了長沙岳麓區原咸嘉湖小學一名隨班就讀的學生,朱炎紅成了她入學后第一位老師,在朱炎紅的幫助下,“佩佩”在學校里盡展了她的舞蹈和運動天賦,使原本自卑自閉的她變成了開朗活潑的女孩?!芭迮濉备胀ê⒆拥牟椒?,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如今的佩佩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好,擁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有著美術愛好的她還能靠繪畫賺錢,生活無憂。
殘疾障礙并不可怕,應該相信每個孩子的唯一和獨特,用關愛來化解障礙,用時間來跨越障礙,每個殘疾孩子都會煥發出色彩。這是朱炎紅的心得。
破解“一個門內的孤獨”
融合教育已成為主流趨勢,如何融,當前面臨怎樣的問題?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普通學校教師對殘障兒童的教學技能缺乏,資源教師數量稀缺、相關對殘障學生考量體系不完善,都成為殘障孩子隨班就讀路上的阻礙。
呼慧悅就坦言說,孩子初入小學,自己一定會陪讀,避免孩子形成“一個門內的孤獨”。這樣“一個門內的孤獨”成了自閉癥家長最大的隱憂,怕孩子因各種原因被遠離,再次遭遇心理傷害,這種擔憂在融合教育起步階段是可以理解的。
王磊表示,當前的學分評價必然帶來了新的“歧視”和“偏見”,應該針對殘障孩子建立一整套屬于他們的評價升學體系,這樣才客觀合理。
朱炎紅表示,資源教師力量稀缺不容小覷,隨著融合教育發展,應該著眼培養一批具有特殊教育理念的教師,普小中骨干教師專業培養也是最緊要的事。
朱炎紅同時也希望殘障孩子家長放下心理包袱,相信學校、相信老師,更要相信同學,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這是一個處處充滿愛的社會和教育環境,足以對抗著成長中種種障礙。
[責編:姚帥]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